7月1日,德賽
電池與勝宏科技在惠州簽署《勝宏科技工業園區121MW/630MWh磷酸鐵鋰
電池儲能電站項目合作協議》。
根據雙方協議內容,雙方合作共建勝宏科技工業園區121MW/630MWh磷酸鐵鋰電池儲能電站項目。項目是目前擬建的全國最大用戶側儲能電站,位于廣東省惠州市,規劃47個13.418MWh電池室,配備1689臺儲能電池柜,建成投運后預計可實現年均約1.7億kWh的儲能放電量。
項目采用德賽電池自主研發生產的280Ah磷酸鐵鋰儲能電芯,具備高安全、長循環、高能效等特點。372kWh電池柜采用德賽電池自產電池模組和高集成一體化CCS方案,使用液冷恒溫和主動BMS電芯“智冷”技術,將電芯間溫度差控制在3℃以內,實現電芯的長期高一致性。電池柜采用全氟己酮PACK級消防和水漫灌式消防,配置感煙火災探測器和定溫式感溫火災探測器,整體防護等級達IP 54,可靈活適配不同應用場景,滿足削峰填谷、動態擴容、需求側響應、備用電源以及微電網等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項目打破常規的戶外地面平鋪電池柜設計,采用隱匿式儲藏間模式,首次實現儲能電站和生產車間的縱向空間疊加,最大程度節約了占地面積。基于項目全部使用德賽電池提供的儲能電芯、電池模組和儲能系統,項目正式并網運行后,將實現更好的一致性、可靠性,更高效發揮儲能系統優勢,提高消納和電網穩定性,實現更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對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儲能按照應用場景可以分為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儲能。其中,根據客戶群體的不同,用戶側儲能分為工商業儲能與家庭儲能。我國的用戶側儲能基本為工商業儲能。
工商業是我國最大電力市場,在“雙碳”戰略背景以及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大趨勢下,工商業儲能既能滿足企業降本增效的實際需求,又能削弱電力限制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影響。
據了解,工商業儲能是指在工業和商業領域應用的儲能技術,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并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工商業儲能技術應用廣泛,其應用場景包括電能儲備、智能微電網、電網調頻、備用電源、電動交通充電基礎設施和獨立能源系統等。
綠研院注意到,德賽電池可為儲能電站、工商業儲能、電動汽車充儲一體化電站、戶儲等領域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今年以來的多個項目,展現了德賽電池的實力:
今年2月24日,德賽西威智慧交通技術光儲充0.4MW/0.86MWh示范項目長龍并網。該項目在服務區兩側各建設配套1套100KW/215KWh的儲能一體柜,共計430KWh。
3月6日,惠南投開-緯世新能源1.2MW/2.58MWh儲能項目并網。該項目采用12臺215KWh液冷一體柜,接入廠區400V配電系統,通過“削峰填谷”模式有效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3月15日,德賽電池惠南園區1.2MW/2.78MWh儲能示范項目并網。該項目采用100KW/232KWh液冷一體柜,利用峰谷電價差,調整儲能充放電措施,實現削峰填谷,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生產成本,為用戶節約用電成本約90萬元/年。
4月10日,伯恩光學儲能電站永湖5MW/10MWh項目并網。該項目也采用德賽電池自研的280Ah電芯,從電芯、電池模塊、電池簇、集裝箱集成全部采用德賽電池自主設計方案,具有高能效、長循環、高安全等特性。
4月下旬,惠南投開-緯世新能源1.2MW/2.58MWh儲能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這是德賽電池在儲能工商業應用領域的實力體現。惠南投開-緯世新能源項目采用12臺215kWh戶外液冷一體式儲能柜,接入廠區400V配電系統,利用谷段低電價充電,高峰時段放電,通過“削峰填谷”模式有效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進一步保障廠區供電能力,助力廠區降本增效。
4月30日,由德賽電池匠心打造的深圳市光明區首個工商儲項目——8.5MW/17.2MWh TCL華星光電儲能項目正式并網、投運。該儲能項目采用50臺德賽電池自研的344kWh液冷電池柜,內置自研高安全、長循環、高能效的280Ah儲能電芯。
5月1日,惠電投惠州市德賽電池有限公司仲愷園區6.7MW/13.418MWh用戶側儲能項目電池線并網。該項目德賽電池自研的280Ah儲能電芯,結合模塊化構建、一體化集成的液冷集裝箱式儲能系統,配備智能化監控系統,打造惠州本土優質儲能項目。
日前,德賽電池在與投資者互動交流時表示,受傳統優勢業務終端市場需求下降影響,2023年公司實現合并營業收入202.85億元,同比下降6.73; 實現合并凈利潤5.11 億元,同比下降40.04%,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2億元,同比下降35.13%;
對于公司2023年業績下降的原因及2024年的展望, 德賽電池表示,由于公司持續在加大新興業務的投入, 儲能業務和SIP封裝業務都還在投入期,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5.13%。2024年公司目標實現營業收入230億元。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