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固態
電池的消息越來越多,那么,業界如果看待該技術,距離全固態
電池量產還有多久?
固態電池項目、進展不斷
據報道,今年2月29日,山西省呂梁市孝義經濟開發區、鵬飛集團、福建巨電聯合舉行年產10GWh固態鋰電池及PACK制造生產項目簽約儀式。根據協議內容,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涵蓋電芯車間、電解液庫、動力中心等,專注于固態鋰電池技術研發及電池組裝制造,可廣泛應用于動力、儲能等領域。
2月27日,合源鋰創固態電池10GWh智慧工廠在淮安區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總用地面積400畝,分三期建設10GWh固態電池生產線。
2月22日,有媒體報道,輝能科技宣布全球首條固態電池生產線已經正式投產。該企業還表示,目前固態電池的樣品,已經發送到各大新能源車企進行測試和開發模塊。
2月5日,央視新聞報道了廣汽埃安昊鉑固態電池獲得電池研發的最新進展 —— 能量密度超過350Wh/kg。相同重量,3倍電量。
1月29日,主營業務為“玩具+教育”的高樂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高樂新能源與尼古拉研究院于1月28日,簽訂了《納米固態鈉離子電池成套技術開發研究項目技術研發合作協議書》。
1月10日,中固時代與新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簽訂投資協議,將建設固態鋰電池系統項目。2024年,中固時代將在經開區(頭區)投資建設年產2GWh固態鋰電池系統項目,一期項目預計投資約9000萬元,建設年產2GWh儲能系統、商用車系統柔性化生產線及配套輔助設施。后期將逐步擴大投資規模。
1月9日上午,總投資50億元的重大內資項目——國機巨電半固態電池項目開工儀式在江蘇省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舉行。項目由中國機械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福建巨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50億元。
此外,還有多家企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到其在固態電池領域的進展:
金龍羽3月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固態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相關技術仍處于研發階段。
南都電源2月2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固態電池以自研及高校合作為主。目前在高比能高安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公司具有鹵化物電解質、氧化物電解質、干法電極等多項技術儲備,離子電導率達10-3S/cm,環境穩定性好,固態電池能量密度350Wh/kg,可通過國標安全測試。
璞泰來2月2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固態及半固態電池方向上具有豐富的研發和工藝技術儲備。
廣汽集團2月2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全力推進固態電池的研發,預計2026年實現量產搭載。
產業化仍需時間
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環壽命長等優勢,近年來,固態電池受到市場關注,甚至被認為可以取代鋰離子電池。目前,全固態電池已開始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新方向。
根據全球資訊機構SNE research去年發布的報告,到2030年,全固態電池的供應量將從2025年開始的0.2GWh,增加到131GWh,市場滲透率將達到4%左右。
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將電解液含量低于10%的電池定義為半固態電池,將完全不含有電解液的電池定義為全固態電池。該機構指出,隨著液態電解液添加量的逐步減少,固態電解質含量的增加,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將得到顯著的提升。
不過,EVTank在白皮書中表示,全固態電池目前仍然面臨著尚未完全解決的離子電導率問題、固固界面問題和循環性能問題等,預計其產業化時間節點將在2030年左右。
基于對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和降本路徑的研判,EVTank在白皮書中預計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614.1GWh,在整體鋰電池中的滲透率預計在10%左右,其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主要為半固態電池。
業內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今年1月21日—22日,“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成立大會暨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在大會期間,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全固態電池是公認的下一代電池的首選方案之一,被列入中國、美國、歐盟、日韓等主要國家的發展戰略,也成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競爭的關鍵制高點。2030年左右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突破的可能性極大,中國電池產業需要敲響警鐘。
“全固態電池產業化仍然面臨一系列的科學難題,需要從關鍵材料、界面、復合電極、單體電池不同層面進行解決。比方說材料層次,硫化物電解質化學穩定性、空氣穩定性很差,批量生產很難,基礎硫化鋰很貴,我覺得首先要把這個價格壓下去。”歐陽明高說。
據介紹,在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國內企業是以固液混合為主。半固態電池是提升安全性的技術之一,但不屬于顛覆性技術。半固態電池正在試裝車,但是良品率、電池成本、充電倍率、循環壽命這些問題還需要解決。從全行業看,中國既要發展漸近性的半固態技術路線,也要防范激進型全固態技術路線帶來的顛覆性風險。
梅賽德斯-奔馳首席技術官馬庫斯・舍費爾(Markus Schäfer)則認為,憑借鋰離子電池的持續進步,固態電池技術對于未來電動汽車“可能并非必要”。他表示,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速度遠超預期,甚至可能與固態電池在成本和能量密度方面不相上下。
總之,隨著技術的發展,全固態電池量產只是時間問題,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這一天早日到來!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