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均普智能發布公告稱, 今年,公司為寧德時代中國兩大工廠交付三條鋰電設備產線,項目順利驗收并完成產能爬坡,為寧德時代釋放近1.5GW鋰電年產能,電池最終“上車”沃爾沃XC40 SUV純電車型。
據介紹,寧德時代電池項目采用方形硬殼主流電芯類型,相較于軟包、圓柱電芯,不容易出現鼓包問題,空間利用率高,兼顧安全性與耐用性。項目對穩定性、可重復性、尺寸精度有高要求,每條鋰電設備產線節拍效率被提高至15秒/模組,可達到99.99%穩定性。同時整條產線應用激光焊接、擰緊等核心工藝,并配置工業數字化軟件和3D+AR視覺技術,不僅加強電池制造生產過程的密封性,還可對擰緊螺絲的數量、狀態等數據進行實時跟蹤與檢測,確保透明性。
而此電池項目應用的激光焊接等電池連接技術,正是均普智能優勢所在。該公司與奧利地研究所JOANNEUM RESEARCH深入研究了電池制造焊接過程中不同材料參數以及部件之間間隔對焊接質量的影響等課題,并通過優化焊接工藝中的參數來提高產線的良品率和電池的安全性。
公開資料顯示,均普智能主要從事成套定制化裝配與檢測智能制造裝備及數字化軟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汽車工業、工業機電、消費品、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全球知名制造商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
均普智能立足于中國,并在德國、奧地利、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克羅地亞合計設有8大生產、研發基地和4處服務技術中心,在亞洲、歐洲以及美洲實現了全球業務布局。在全球范圍內擁有眾多世界500強客戶,主要客戶群體包括戴姆勒、寶馬、大眾等整車制造商等。
憑借自身全球化布局的優勢及在新能源電池生產領域積累多年的研發實力,均普智能已為客戶海外多家工廠提供鋰電池設備及相關服務,實現全球協同、海內外雙輪驅動。截至到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訂單達39.06億元,在手訂單充足。
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5月及9月,均普智能為寧德時代在德國和比利時順利交付符合歐盟CE認證標準的電池模組相關設備,助力高質量鋰電產品上車沃爾沃等終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實現中國鋰電品牌在歐洲落地量產;
今年3月,均普智能宣布,完成定制、交付新能源智能汽車電池管理系統(BMS)裝配及檢測線,生產節拍達24秒/件,上車寶馬電動車型,釋放寶馬每年60萬件產能;
今年年初,均普智能已將VinFast項目所有工程順利交付至客戶越南工廠。同時,產線第一個電池模組于近期成功下線,預計今年年中產線將穩定批量生產,實現VinFast年產10萬個電池,釋放5GWh鋰電生產能力。據悉,今年均普智能墨西哥工廠同步斬獲客戶價值過千萬人民幣的電池模組相關設備新訂單,最終上車福特新能源車型,助力客戶加速開拓北美市場。
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海外市場對于鋰電設備需求的極具增加。華西證券測算,到2025年整體海外動力鋰電企業對設備新增需求將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中國鋰電企業爭相海外辦廠
與此同時,國內鋰電池企業也積極拓展全球市場,紛紛到海外投資建廠。
寧德時代首座海外工廠位于德國,規劃產能14GWh,主要為寶馬配套,該工廠去年12月實現鋰離子電池電芯量產。去年8月12日,該公司第二座歐洲工廠落地匈牙利,規劃產能為100GWh;
今年2月,福特宣布投資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7億元),與寧德時代合作,在美國密歇根州建造新能源汽車電池工廠,寧德時代將為福特提供電池技術。該工廠預計于2026年投入生產,年產能約為35GWh;
2月5日,國軒高科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與歐洲電池制造商InoBat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攜手探索包括在歐洲合資建設40GWh產能在內的合作機會,推動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的變革;
4月13日,據彭博社消息,蜂巢能源計劃將其歐洲的工廠數量擴大到5家。目前,該公司正在歐洲東部、北部和西部尋找建造工廠的合適地點,其中最大工廠的規模將達到年產能20GWh。蜂巢能源歐洲負責人Kai-Uwe Wollenhaupt表示,蜂巢能源的目標是到2030年在歐洲實現至少50GWh的電池產能;
5月10日,國軒高科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近日收到大眾汽車的采購定點函,成為大眾汽車海外市場定點供應商,供應產品為磷酸鐵鋰標準電芯動力鋰電池產品。
此外,遠景動力、億緯鋰能、欣旺達、瑞浦蘭鈞、天能股份、格林美、華友鈷業等電池產業鏈企業都在積極擴大在海外的布局。
光大證券發表的研報指出,我國新能源產業鏈依托于國內政策支持,隨著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而快速發展,現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2023年電池環節隨著產能的釋放,處于整體產能過剩,優質產能偏緊的狀態,海外出口一方面帶來更高的利潤,另一方面提升海外車廠對國內產業鏈的依賴程度。電池產業鏈出海主要通過直接出口和本地建廠兩種方式,前期國外供應鏈建設不完全,以直接出口為主,隨著各國本地化保護程度提高,后續出海模式將以頭部企業在海外本地建廠為主。
研報還提到,在歐美本地化政策加強、出海需求提升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產業鏈企業加速在國外建設產能,目前歐洲、北美多地已有項目布局,未來有希望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鏈在海外銷售與生產等領域出現明顯提升。
總之,中國鋰電企業加快國際化進程是大勢所趨,對于提升自身品牌價值和競爭力、增強抗風險能力、完備產業鏈布局等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不過,也要考慮當地政策、勞動供給等因素。可以說機遇與挑戰并存!
看數字化如何賦能電池回收?2023-09-12 20:52
|
重磅!寧德時代發布重卡換電品牌2023-06-14 18:03
|
盤點 | 2023年中國十大電池回收品牌2023-05-09 17:34
|
【排行榜】全國鋰電十大品牌!Top3竟是他們!2022-08-09 17:48
|
數字化技術賦能電池產品開發與制造2021-12-07 09:33
|
繼戴姆勒之后,孚能科技與土耳其汽車品牌TOGG達成合作2020-10-22 08:38
|
大眾加強與本土電池供應商合作,要與特斯拉PK?2020-09-30 08:33
|
沃特海默:讓科技創新為企業賦能2020-08-01 18:05
|
打造鋰電設備國際化品牌 贏合科技擬在波蘭投資設立子公司2018-11-13 17:20
|
成功轉型新能源電池領域 杉杉品牌港股上市獲批準2018-06-29 2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