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晚,贛鋒鋰業發布兩項增資公告。一個是9.62億美元(約合68.96億元人民幣)對子公司贛鋒國際增資,另一個是擬以3億元投資鞍重股份子公司。兩項增資都涉及碳酸鋰。
01
加碼國內外碳酸鋰產能
公告顯示,贛鋒鋰業擬對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增資9.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9億元)。
據了解,贛鋒國際原注冊資本為16.81億美元和5000萬元人民幣,增資后注冊資本為26.43億美元和5000萬元人民幣,贛鋒鋰業持有其100%股權。
對于此次增資的目的和對公司的影響,贛鋒鋰業表示,是為了擴大贛鋒國際的規模,確保贛鋒國際對外投資的資金需求,但并沒有指明具體用途。不過,外界普遍認為,和一筆收購有關。
今年的7月11日,贛鋒鋰業披露,子公司贛鋒國際或其全資子公司擬收購Lithea公司不超過100%股份,收購總對價不超過9.62億美元。而此次贛鋒鋰業對贛鋒國際的增資金額恰好與收購價格一致。
據贛鋒鋰業公告,Lithea公司主要從事收購、勘探及開發鋰礦業權,旗下主要資產PPG項目包括位于阿根廷薩爾塔省的兩處鋰鹽湖資產,包括Pozuelo 和Pastos Grandes兩塊鋰鹽湖資產。PPG 項目規劃了一期年產3萬噸碳酸鋰的產能,并可擴建至年產5萬噸碳酸鋰的產能。
除了加速向海外擴張,贛鋒鋰業同時還在國內加碼碳酸鋰產能,公司與友鋰科技、十堰億德、宜春丹辰及領能鋰業簽署了《關于江西領能鋰業有限公司增資協議》,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向領能鋰業增資3億元,其中2.4億元作為領能鋰業新增的注冊資本,其余部分計入領能鋰業的資本公積。本次交易完成后,贛鋒鋰業將持有領能鋰業35.29%的股權。
據了解,領能鋰業主要從事碳酸鋰的生產、加工、銷售,年產1萬噸
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經兩個月的設備調試,已投產運行,達產后將形成年產1萬噸碳酸鋰產能。不過該公司目前為止仍未產生盈利,今年上半年虧損649.11萬元,資產負債率為52.71%。
贛鋒鋰業稱,此次交易有利于公司業務拓展,將進一步增加公司鋰產品市場份額,保障公司長期發展,符合公司上下游一體化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
02
鋰行業縱向一體化趨勢不斷增強
上海鋼聯9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上漲0.35萬元/噸至51.5萬元/噸,當天市場最高價達52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氫氧化鋰等價格均有所上漲。
東亞前海證券認為,近期鋰鹽價格由震蕩轉入上行走勢,主要原因為下游新能源車市場需求的提升。從長期來看,隨著新能源車及儲能產業持續發展,鋰下游需求將穩步提升,鋰板塊景氣度有望保持上升趨勢。
中泰證券發布研報顯示,生產端上,8月國內碳酸鋰產量約3.33萬噸,環比-4%,同比+52%。進口端上,8月國內鋰鹽進口約1.17萬噸,環比+19.48%,同比+36.46%。其中8月國內碳酸鋰進口11296噸,同比+36%,環比21%,進口均價為7.14萬美元/噸(環比+14.18%),創歷史新高,且與國內價格首次倒掛。出口端上,8月國內鋰鹽出口約8980噸,環比-14.16%,同比+2.4%。
而對于鋰鹽未來的發展,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8月18日曾在某論壇表示,鋰鹽產能正在快速的提升,將會迎來一個產能的釋放的新高潮,估計高潮應該在2023年的中期。
對鋰電池的需求和產能擴建,李良彬表示,2024-2025年會有個高潮,接下來產能擴建速度應該會放緩。鋰電擴建高潮到來以后,鋰鹽的供需變化就會發生,這個價格可能就要逆轉。他同時強調,不用擔心車廠的利潤被鋰鹽搶去,利潤還是會合理分布的。
中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則指出,縱向一體化趨勢下,未來鋰價波動性或將減弱。鋰生產企業不斷增強資源布局以及動力電池企業直接參與鋰原料生產是本輪鋰價上行周期中的兩個重要趨勢。在鋰資源重要性不斷增強的背景下,鋰行業縱向一體化的趨勢不斷增強。
03
加碼電池產業鏈
作為世界領先的鋰生態企業,贛鋒鋰業除了持續在鋰資源領域布局,也在加碼電池產業鏈的其他領域。
9月1日,贛鋒鋰業公告稱,公司近日與富臨精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及《項目投資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并以其為主體新建年產20萬噸磷酸二氫鋰一體化項目。項目分期實施,一期產能3萬噸/年,技術路徑為通過硫酸鋰直接制備磷酸二氫鋰。磷酸二氫鋰是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重要原材料。
8月30日,贛鋒鋰業還發布公告,贛鋒鋰電擬不超過35億元投資建設年產6GWh新型鋰電池生產項目;子公司贛鋒新鋰源擬以自有資金不超過20億元,投建年產20億只小型聚合物鋰電池項目。同時,贛鋒鋰電還將在江西新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年產5GWh新型鋰電池項目建設規模提高到年產10GWh,在重慶兩江新區的年產10GWh新型鋰電池科技產業園及先進電池研究院項目建設規模提高到年產20GWh。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