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企業到海外找鋰礦!
12月22日,華友鈷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子公司華友國際礦業以4.22億美元收購位于津巴布韋的前景鋰礦100%股權,以及《公司間貸款協議》項下的關聯債權。值得注意的是,該鋰礦公司已完成第一批鋰產品裝船銷售,但尚未實現盈利。
擬4.22億美元買鋰礦
公告顯示,前景鋰礦成立于2008年4月4日,經營范圍為進行礦業勘探和開發,包括勘探、精煉、冶煉和銷售任何類型礦產品,包括但不限于鋰、金、銀、貴金屬等,并從事與采礦工業有關的任何其他經營活動。截至今年6月底,該公司總資產1996.8萬美元、凈資產-91.8萬美元;2021財年,營業收入1.8萬美元、凈虧損87.2萬美元。
前景鋰礦公司擁有津巴布韋Arcadia鋰礦100%權益。截至2021年10月,前景公司公布的Arcadia項目JORC(2012)標準資源量為7270萬噸,氧化鋰品位1.06%,五氧化二鉭品位121ppm,氧化鋰金屬量77萬噸(碳酸鋰當量190萬噸),五氧化二鉭金屬量8800噸。
Arcadia項目包括38號采礦權(10.26平方公里)和外圍分散的小采礦權(約4平方公里),每年按期繳費的情況下,礦權有效期無限制。
項目開發進展和規劃方面,前景公司于2019年首次公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21年10月及12月分別公布分兩階段達到年處理礦石量240萬噸和一次性達到年處理礦石量240萬噸的優化可行性研究報告。前景公司于2020年底開始小規模露采,并在現場運營一條小規模透鋰長石中試生產線,10月完成第一批產品裝船銷售。
根據上述12月公布的可行性研究報告,Arcadia項目建設期2年,生產年限18年,露天采礦,礦山服務年限內剝采比3.4噸/噸,通過重選+浮選工藝,年產14.7萬噸鋰輝石精礦,9.4萬噸技術級透鋰長石精礦,2.4萬噸化學級透鋰長石精礦,以及0.3噸鉭精礦。
目前,項目已經取得開發建設的環評證。華友鈷業收購Arcadia項目后,將對項目生產規模、投產時間、產品和產量等做進一步提升和優化。
華友鈷業表示,本次交易符合公司“十四五”期間戰略發展規劃,切實落實把鋰電新能源材料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核心業務,堅持走“上控資源、下拓市場、中提能力”的轉型升級之路的發展思路。Arcadia項目碳酸鋰當量資源量190萬噸,氧化鋰品位1.06%,且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有利于公司強化上游鋰資源布局,增強鋰電新能源材料所需的資源儲備,對公司中下游產業鏈形成強有力的資源保障。
搶礦爭奪戰開啟
華友鈷業成立于2002年,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材料和鈷新材料的研發、制造。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公司形成了資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業務板塊,打造了從鈷鎳資源開發、冶煉,到鋰電正極材料深加工,再到資源循環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鋰電產業生態。
作為一家以
電池材料為主業的企業,華友鈷業此次對于鋰
電池上游的布局,充分說明鋰資源的短缺。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需求大幅增長。供需不平衡直接導致了鋰價格的持續上漲:生意社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最高達到27.5萬元/噸。
為了降低原材料的價格風險,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全球鋰礦資源搶奪大戰中。
國內方面,10月9日,紫金礦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加拿大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Neo Lithium Corp.(簡稱“新鋰公司”)簽署協議,公司將以每股6.5加元的價格,現金收購新鋰公司全部已發行且流通的100%普通股,約合人民幣49.39億元。據悉,新鋰公司核心資產為位于阿根廷西北部卡塔馬卡省的Tres Quebradas Salar鋰鹽湖項目,該項目也是世界上同類項目中規模最大、品位最高的項目之一。
11月3日晚,盛新鋰能發布公告稱,當天,公司全資香港孫公司盛熠國際擬以765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LIUJUN持有的標的公司51%的股份。公告顯示,Max Mind香港通過其全資津巴布韋孫公司擁有位于津巴布韋薩比星鋰鉭礦項目總計40個稀有金屬礦塊的采礦權證,礦塊面積合計為2637公頃。
12月14日,雅化集團發布公告稱,將通過全資子公司以36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1600萬元)對價,認購澳大利亞EV資源有限公司8000萬股股份,占EV公司總股本的9.5%。
國際方面,12月21日,全球礦業巨頭力拓集團宣布公司將以8.25億美元收購Rincon Mining Pty公司及其持有的阿根廷Rincon鹽湖鋰礦項目。力拓集團表示,該鋰鹽項目位于南美洲著名的“鋰三角”地區,具有生產電池級碳酸鋰的潛力。
種種跡象表明,電池、鋰礦相關產業鏈潛力巨大。國際能源署最新數據顯示,到2030年,僅靠現有和在建的鋰礦生產項目,全球將出現約50%的鋰需求缺口。
國泰君安證券的研報則指出,受制于鋰礦資源的供給瓶頸,現有鋰礦資源項目新增產能有限,2022年供需緊張局面仍將延續,鋰資源自給率高企業有望充分受益量價齊升帶來的業績彈性。
可以預見,隨著更多企業的加入,未來全球對于鋰礦的爭奪將會更加激烈!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