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隨之而來的動力
電池退役后如何處理也更加迫在眉睫。據統計,2019年退役動力
電池的預測量14.69Gwh,市場規模可達42億元,預計到2023年動力電池理論退役量將增至48.09GWh,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6.4%,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60億元。如此大規模的退役動力電池該如何處理,如果處置不當不僅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中天鴻鋰清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鴻鋰)開創性的提出了“以租代售”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運營模式。梯次利用是指退役電池經過梯級利用后再拆解回收,真正做到“物盡其用”,退役之后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可以作為低速車用電池或者儲能電池繼續使用3—5年,梯次利用是國家倡導的價值理念,也是行業努力探索的方向。
中天鴻鋰正是秉乘著這樣的信念推出了“以租代售”模式,將退役動蓄電池包安全拆解后進行重組和檢測,檢測合格后再出租,替代了以往的出售模式,先向客戶收取一部分押金,以租金代替購買。關于新模式對于動力電池回收有怎樣的意義,電池聯盟采訪了中天鴻理公司總經理陳進昭。
電池聯盟:請介紹中天鴻鋰的現狀。
陳進昭:中天鴻鋰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份,2018年8月,深圳主板上市公司天賜材料(股票代碼:002709)發布公告宣布出資8000萬元進行增資并購。公司涉及業務包括廢舊鋰電池的回收、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拆解 、梯次利用與銷售租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材料、循環技術的研究、開發及高新技術咨詢與服務;以及鈷、鎳、鋰、銅、鋁、鈦等貴金屬的回收、加工和銷售等。在動力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領域創造性地提出了“以租代售”的運營模式,2019年2月份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步伐加快”中也點名贊揚了中天鴻鋰“以租代售”的回收和梯次利用新模式。
電池聯盟:中天鴻鋰回收動力電池的來源及上游合作方有哪些?
陳進昭:公司回收電池主要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合作方包括:新能源出租車、大巴車公司、汽修廠、保險定損機構以及動力電池企業等;還與一些研究機構有合作,回收他們實驗使用過的動力蓄電池,例如廣汽研究院等。公司正在拓展更多的回收渠道。
電池聯盟:“以租代售”模式的服務企業有哪些?
陳進昭:主要合作市場在物流快遞等低速車領域,合作企業包括快遞公司,比如順豐、京東、四通一達等物流快遞企業;還有外賣企業,包括美團、餓了么等都有合作。另外,還和旅游觀光車和環衛清掃車公司有合作。公司在與他們合作的同時,也會主動布局充電設施和充電站建設和換電服務,現在已經在全國30多個城市都建設有梯次利用電池產品客服中心和租賃站點,在客服中心建設有充換電設施,站點周邊3—5公里范圍內的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都可以就近到換電站進行高效快捷的電池更換,覆蓋率非常高,用戶體驗也會更好。
電池聯盟:“以租代售”模式如何運營的?
陳進昭:總體來說,我們以租代售的方式就是通過收取一定比例的押金,然后每個月通過微信交一定的租金就可以一直使用我們的產品,過程中間用戶可以到就近站點進行換電,現在很多快遞小哥、外賣小哥最主要的痛點是使用的鉛酸電池續航里程短、不耐用、充電慢,一年更換兩三次費用也很高;通過使用我們的梯次利用電池之后,只要交適當的押金和租金就可以不限次數、重復使用,也不用到處找充電設施,我們通過充電設施和換電站的組合,非常好地把我們的梯次利用電池產品推廣到了很多城市,這個方式很好地解決了客戶的使用需求。
電池聯盟:“以租代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梯次利用電池的質量要求,同時公司大規模的投產梯次利用電池產品也需要高效率,那么在電池檢測、重組及拆解的產線上,中天鴻鋰有哪些優勢,可以達到產線自動化了嗎?
陳進昭:梯次利用的電池的大規模投產有許多的難點,首先在電池包的檢測方面,檢測設備投資大,檢測速度慢,重點還是在于效率和準確度上,我們與臺灣某公司合作開發了一套高效和快速的動力電池包快速檢測系統。通常電池包的容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高電壓和大電流的檢測裝備,檢測耗時耗力,所以我們共同開發了一個快速檢測系統,極大提高了電池包快速檢測的效率,縮短了檢測時間,3—5分鐘可以完成一個電池包的快速檢測,也降低了梯次利用成本。這個模型采用的是先建模,再進行抽樣篩查的方式,以達到快速檢測的目的,所有的檢測記錄都會記錄到系統內部。目前公司的檢測準確度已經可以達到90%以上了。
其次是在電池包的拆解方面,公司主要是通過自動化產線來提高效率。公司通過一整年的實踐在智能拆解工藝上有許多的經驗積累,比如在拆上蓋進行漏電高低壓的檢測和螺絲的去除上時,可以使用機器人進行自動化拆解,同時也配置了自動掃碼的裝置,可以比較快速進行上蓋的移除。目前公司投資500多萬元在江西贛州工廠的自動化拆解產線已經投入量產使用,產線的自動化程度比較高。
最后是在梯次利用電池的重新配組方面,我們主要在質量及數據檢測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將電池包拆解以后做成小的電池模塊,通過內置GPS的定位芯片,通過內置GPRS和NBLOT互聯網的芯片進行遠程的定位,可以進行內阻電壓、電流和溫度等內部運行參數的實時監測,還有AI的算法應用,可以讓梯次利用的電池更好更可靠和到時候安全的使用,保障了客戶良好的使用體驗。
電池聯盟:“以租代售”模式的盈利狀況如何?
陳進昭:由于種種原因,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的成本都比較高,研發、設備和人員的投入還比較多,短期盈利還有一定的難度;目前公司的梯次利用動力電池組產品通過渠道投放的城市已突破30個,出租數量在數萬組。
電池聯盟:未來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市場發展趨勢會如何?中天鴻鋰在梯次利用方面未來如何規劃布局?
陳進昭: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不斷的擴大,動力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市場也會跟著快速成長。當前行業主要的爭議就是磷酸鐵鋰、三元電池等不同類別的動力電池,是否都可以梯次利用,成本和經濟性是否算得過來。磷酸鐵鋰電池是公認的比較有梯次利用價值的電池,但是三元電池是否適合用于梯次利用還有爭議。2018年磷酸鐵鋰電池的裝機量超過了40%,后續將不斷有磷酸鐵鋰電池退役下來,梯次利用的市場會長期有鐵鋰電池可以使用。未來,公司會重點在梯次利用電池產品的安全技術和應用市場方面布局和投入。
“以租代售”的模式盡可能延長了退役動力蓄電池的使用年限和效果,同時平衡了用戶采購成本高的問題,做到了真正的“共贏”,相信新模式的踐行會對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的發展有更多的啟發。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