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政補貼退坡+雙積分政策的影響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新一輪變革。這意味著,動力電池產業的競爭加劇,倒逼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技術標準上。同樣,企業對電池材料的選擇將更加審慎,包括21700圓柱電池、622和811高鎳三元電池等一批新技術正在崛起。
為了更好地幫助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應對新市場、新政策、新技術環境的變化,12月23日-25日,“洞見未來•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峰會”即將在廣東清遠召開。電池聯盟推出主題為“新能源政策下中國動力電池未來之路”系列報道,為企業應對2018年產業變革提供參考。
廣東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可能很少人關注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是由什么材料構成的。然而,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主要成本構成,2016年底一場關于補貼政策退坡的討論,在新能源汽車圈里,成為關注焦點。特別是三元鋰電池成為國內主流,引發動力電池對鈷資源的需求激增,市場出現一“鈷”難求的局面。單就2016年一年,鈷價上漲幅度超過70%。
根據中泰證券11月18日報告,海外鈷價格穩步上漲,MB低級鈷和高級鈷價格分別漲幅達1.1%和1.3%,兩者價格均站上30.7美元/磅。據上海有色網12月4日當天報價,電解鈷漲幅最大,均價升至48.7萬元/噸。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升溫,鋰電行業經過十余年市場培育進入快速增長期。有機構預測,三元材料2020年國內需求達到30萬噸,全球預計達到40萬噸,平均增長率為54%。可以預見,作為三元材料的原材料,前驅體需求量隨之猛增,而鈷便是構成前驅體的重要元素之一。
鈷如此迷人,自然令社會各界著迷。去年6月,一則“道氏技術4.5億元再次增資控股佳納能源”的消息傳出,這讓一向低調的廣東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佳納能源”)出現在媒體面前。
一組數據可看出其實力:佳納能源成立十四年以來,核心產品從40公斤發展到如今年產鈷金屬量6000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15000噸、電銅3000噸的產能規模,是廣東省內最大的鈷系列產品生產企業,國內鈷系列產品和三元前驅體供應商,其中鈷系列供應量躋身全國前五;產品銷往全球,業務輻射歐美日韓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7年6月30日,佳納能源資產總額15億元。
盡管如此,佳納能源總裁吳理覺在接受電池聯盟采訪時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大踏步前進,佳納能源目前的任務是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升級,緊跟市場腳步。”
廣東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吳理覺
只做前驅體 專注技術升級
現階段,國內正極材料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更新速度快,考慮到降低成本、保持一致性、提高競爭力等因素,業內風行起“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戰略布局,一些企業將觸角伸至前驅體領域。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三元前驅體和高端鈷鹽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佳納能源卻作出“只做前驅體”的近期規劃。吳理覺表示,企業三年內專注于核心產品(三元前驅體、電池級硫酸鈷)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不打算拓展正極材料產品線。
這樣一來,佳納能源在產業競賽中的競爭力會否下降,信心來自哪里?
也許,不放松技術升級能夠說明。佳納能源自主研發的大顆粒硫酸鈷產品,擁有1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國內領先,產品全球暢銷,與韓國客戶簽訂3年長單合同,總值超過1億美金。值得一提的是,其硫酸鈷產品出口量一度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硫酸鈷總出口量的42.2%。此外,萃取技術攻關也取得突破,將現有鈷鹽產能提升了50%,實現月產突破500噸。
據了解,2017年,佳納能源加大核心產品、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上半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2240萬元,在研項目50余個。在最新開發出14個三元前驅體新品中,5個獲客戶認證并轉入中試。其在NCM811、NCM622高鎳三元材料攻關項目上取得突破,目前NCM811已進入中試階段。
協同產業鏈 應對缺鈷難題
其實,前驅體行業市場爆發加劇,行業發展矛盾日漸凸顯。
吳理覺坦言,行業一直面臨著國際鈷市場放量不足與國內需求愈加緊張的矛盾。具體而言,鈷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剛果、澳大利亞、古巴等國家,我國主要依靠進口,鈷價和放量均受到影響,制約了前驅體乃至三元鋰電池行業發展。
對此,佳納能源嘗試了多種解決方案。例如,積極布局剛果(金),建立加工基地,在非洲擁有完整的采購渠道,未來還會加深與兄弟公司的冶煉廠的合作,以抵御鈷金屬市場價格波動造成的不利影響。
佳納剛果(金)鈷 加工基地
憑借多年鈷礦資源利用的技術優勢,佳納能源立足清遠開拓新基地,建設鋰電梯次利用與循環再生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以解決三元鋰電池清潔回收問題,從而應對鈷金屬從周期性需求向持續性需求的轉變趨勢。
12月24日,2017第七屆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峰會將在廣東清遠隆重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者、政府官員、科研人員匯聚一堂,共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趨勢。
同期,“廣東省鋰電關鍵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將正式成立。創新聯盟由佳納能源牽頭,聯合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企業共27家發起成員,共同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圍繞新材料關鍵技術項目展開攻關,為新材料產業鏈橫縱延伸集聚人才和先進技術。
通過運用協同思維來整合產業鏈,佳納能源將更有信心滿足市場需求。據了解,佳納能源規劃,到2020年形成三元前驅體5萬噸、鈷鹽2萬噸的產能規模,總體規模對比今年將翻3倍。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