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家新造車公司中,蔚來汽車是收獲關注度和期待最多的一家。作為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的身份可能也是創業者中最多的。
他最早被關注是作為紐交所上市公司易車的創始人、董事長。2010年11月,成立于2000年的易車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最大汽車媒體公司,首家海外上市的中國汽車垂直網站,目前易車市值約20億美元。
他還是一名投資人,被稱為“出行教父”,有媒體曾梳理過他投資項目的不完全名單,超過30家,實際數量應該還要更多。最近幾年,BAT勢頭越來越猛,數據顯示,有65%的獨角獸拿到過BAT的投資,過去5年BAT在國內外總共投資的金額是1124億美元,BAT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深口袋”。在李斌看來,BAT的投資方式可以分為四種,分別是賦能型、占位型、業務協同型和炮灰型�?傮w來看,他認為BAT對外投資是件好事,這意味著早期投資人的退出不光是上市一條道,而是在后期有戰略投資人支持整個行業,得到加持的創業者也會有加速的機會。但另一方面,他不看好的是炮灰、炮臺型的投資。
他也是摩拜單車天使投資人、董事長。今年6月份,摩拜單車宣布完成6億美元E輪融資,由騰訊領投,交銀國際、工銀國際、Farallon Capital、TPG、紅杉中國、高瓴資本等機構跟投。這在當時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
不過從目前看,他投入精力更多的是蔚來汽車。他透露,目前蔚來汽車有56家投資人,投資人名單也很豪華,包括科技巨頭中的騰訊、京東、百度、聯想等,主流投資機構中的紅杉、TPG等,還包括國開行、招商銀行等重要金融機構。
這主要是基于他對造車這件事情的判斷。不管是團隊、品牌、供應鏈還是營銷,都需要投入重金。跟其他領域的創業相比,汽車領域創業門檻更高,“需要足夠多的錢還有足夠多的時間,還不能犯錯誤”。因此他從一開始的策略就是,為蔚來汽車構建一個足夠大的朋友圈,“不要指望一個朋友能幫你搞定所有的事”。
造車難度如此之高,李斌還愿意投身進來,原因在于汽車行業的商業邏輯跟其他互聯網項目不同,不是贏者通吃,“做成了就是你有本事,做不成也別怪別人”。這一點跟餐飲行業很像。李斌透露,他的偶像是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 舒爾茨。
12月9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一汽-大眾奧迪作為首席戰略合作伙伴的2017(第十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開幕。在12月10日的“創業者的生態圈”尖峰論壇上,李斌分享了他對創業、投資和補貼戰等問題的看法。
以下為李斌的發言整理,有刪節:
廣交朋友,不能死在錢上
我們做的是最苦的創業,需要足夠多的錢還有足夠多的時間,還不能犯錯誤。
汽車創業是非常難的。所以,從第一天開始,我就覺得朋友圈一定要大一點,不要指望一個朋友能幫你搞定所有的事。
我們現在有56個投資人,投資人的寬度和深度都是又寬又深,中國的科技公司里,騰訊、百度、京東、小米、聯想都是我們的股東。全球大的投資機構TPG等等,還有中國最主要的大的金融機構國開行、招商銀行、興業等等,也是我們的股東。
算一個簡單的賬,真缺錢的話,每個投資人出4千萬美金就20億美金了。首先做汽車的創業不能死在錢上,這還是挺重要的。汽車創業跟別人不一樣,做出好東西來就是需要錢,用5萬塊錢不可能造出寶馬來,也不可能付5千塊錢的工資招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師。這不現實。
還要做品牌。做一個高端品牌,你說你就在胡同里面搞個店,那不靠譜。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們因為一生下來就是要跟寶馬、奔馳、奧迪去競爭,他們一年賺那么多錢,就算你再有本事,花三分之一的錢,你也得有三分之一的錢。
所以對我們來說,沒有什么站不站隊的問題,我們天生就知道自己需要這么多錢,就說服大家來加磅。整個汽車行業這么大的變革浪潮,你不能缺席,我跟所有投資人都這么說,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不在里面呢?大家覺得我應該在里面,所以我并沒有一定要讓每個人占多少的概念,我是廣交朋友,只要認可我們團隊,認可這個事情的都歡迎加入,每家至少少投點錢,不要投太多了。
所以我一直的痛苦就是要拒絕別人,少投點,想投1億的能不能只投3千萬?想投3千萬的能不能只投1千萬美金?我們都是這樣的。
對于我們這個創業來說,錢是非常重要的,真得不能死在錢上。我們看到很多例子,有一些同行沒太準備好就沖進來了,車設計也不錯,沒錢開模具,模具開了沒錢讓供應鏈伙伴生產,就算產出來了沒錢做市場,我對汽車行業這么多年還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的。
所以我們的原則是廣交朋友,歡迎大家加磅,最好(大家自己的)錢都多一點,不要把整個身家性命投到我這兒來,這個我也比較害怕。
造車和共享單車的生意模式還是有區別的,我為什么愿意做汽車的創業?汽車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事情。做成了就是你有本事,做不成也別怪別人,別怪運氣不好。所以我是特別尊重開餐館的人,市場就在那兒,餐館開好就是你這個老板厲害,你這個廚師厲害,就是你的管理厲害。如果沒開好也不能怪誰。星巴克的創始人我也很崇拜他。
BAT的四種投資方式
前面也說了站隊,哪一個公司不愿意獨立發展呢?所有的創業者都是希望自己獨立發展,這是有理想的企業家的追求,但是很不幸商業社會不是這么玩的。
我把BAT的投資分成幾種,最健康的就是真正的賦能,而且我是比較同意馬化騰的說法,“去中心化的賦能”,就是不影響你的獨立性。中心化就是只有我一個,別人就別活了。去中心化這個是最健康的。
第二種是占位型,像智能
電動車一樣,參與一下,也還可以。
第三種就是所謂的業務協同,這個就得看資源怎么匹配。
最不應該鼓勵的就是炮灰型、炮臺型,這特別扯,裹挾創業者和別的投資人。
BAT對外做投資,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事,現在為什么像天使投資都能做,就是因為退出不光是上市一條道,后面有戰略投資人支持整個行業,這是非常好的。
這4種類型的投資,多一些去中心化不影響公司獨立的賦能型的投資,多一些占位型的投資都可以,堅決不能搞炮臺、炮灰型的投資。如果這樣你把這個公司買了不就行了?某外賣投資人都很苦,錢出不去,公司也上市沒戲,投資人的LP要有回報要求的,這樣大家都不好。所以類似炮臺炮灰型的少做,對創業來說都是行善的事情,都是鼓勵真正的創業、企業家精神的事情,不要把事情搞得一地雞毛。
補貼是萬惡之源
對外賣來說,萬惡之源就是補貼,全世界可能不太會有一個像中國這樣的、提供這么多服務還免費的模式,或者是倒貼錢的模式,這是不健康的。摩拜這個事情本來挺好,財務模型(成立),用戶也挺開心,5毛錢一次,1塊錢一次也沒覺得是個事,突然有人不收錢了,你怎么辦?(免費)這不是一個可以持續的商業模式。
外賣也是一樣,頂不住人家不收錢,還貼錢。最早滴滴、快的也都是這樣。每單都補貼這種事情,我是呼吁應該管一管�,F在大家都盯著共享單車的押金問題,那些公司是怎么死掉的?因為不能收錢,所以難以為繼。
從反不正當競爭來講,國家真正要約談的是補貼,消費者表面看是風光了,但資本這么裹挾下去,消費者沒得選了。有的出行平臺收的錢比出租車公司多多了。
這不是一個健康的模式,補貼那么多錢,到最后會變本加厲收回來,這種事情是不能搞的。媒體也應該去承擔更多的責任,讓大家了解商業的本質,商業的本質是什么?不是先給大家都圈進來,然后去宰割,這個哪行?不可持續。
不去尊重原創的東西,不去尊重服務的付出,貪小便宜,過了幾天打不著車了,這種事多無聊。
每單補貼就是核戰爭,到最后就是美蘇爭霸。問題是美蘇從來沒有打過核戰爭。我講的意思是咱們在互聯網的O2O、OMO也好,這個領域經常搞核戰爭,還有什么比這個更殘酷的?沒有創造任何價值。
什么時候拿BAT的錢?
至于什么時候拿BAT的錢,還是要一個一個看,每個公司都不一樣。我有自己參與的公司在上市以后跟他們合作的,像易車,公司已經上市好幾年了,我們再看怎么樣跟騰訊、百度、京東有一些合作。也有像蔚來這種一上來就有合作,也有像摩拜這種到了中間往后一點再合作。
基本規律來講,如果確實你是需要很多錢的,你不如早一點。但是早一點也有很多的技巧。上來不要讓他拿太多股份,不能投著投著成他自己的了。早認識,早相處,讓他了解,然后讓他把錢放到后面來出。對蔚來汽車基本上是這樣,當我們最早的那一輪,馬化騰說多拿一點,我說少拿一點。到后面需要他真的出大錢的時候,這時候對你已經有信任,模式各方面都有了解,又能出大錢,這是比較好一些的。
如果真的可能成為炮灰的那種,就得要想清楚了,不如賣給他算了。
不管怎么樣,雖然他有他的一些戰略目的,但人家不管怎么樣是拿錢支持你的,錢就是錢,還是要感謝。
另外一方面,確實你還是得去搞清楚,他戰略意圖和你自己的獨立性之間的沖突到底有多大。什么叫戰略投資人?就是前面加了戰略兩個字,不管怎么樣是有一定的戰略訴求的,有的可能很強,有的沒那么強,你得想清楚,會不會影響你的獨立性。
總體上,BAT往創業公司投資,我是高度肯定的,這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少一點炮灰型、炮臺型,別的我認為都還是正面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