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是最早確定由傳統車全面轉向新能源車的主流車企。盡管新能源汽車是車企唯一的未來,在汽車行業已經是共識,但進入的時機和對節奏的把握,分歧仍然很大。
11月18日,深圳的冬天仍然很溫暖。在比亞迪23周年慶典上,王傳福把1000多名高管召集起來開會,宣布了比亞迪將進行重大的變革。
“和其他的周年慶不一樣,這一次有重大的意義。”比亞迪的一位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比亞迪的調整將涉及到組織架構梳理、公司行為方式和內部治理,以及公司上下發展理念的統一等問題。
比亞迪經過23年發展,已經成為一家巨型公司。整個公司由四大產業構 成,分別是電子、汽車和新能源、軌道交通,同時產業下分成數個事業部,涵蓋電子產品到幾乎所有汽車零部件的制造,有22萬名員工。
大公司往往都會面臨效率的問題。作為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高管會議上對存在的問題毫不回避,稱調整的目的就是要對這個巨大的體系進行梳理,“提升比亞迪的組織運作效率和市場反應速度”。
比亞迪是最早確定由傳統車全面轉向新能源車的主流車企。盡管新能源汽車是車企唯一的未來,在汽車行業已經是共識,但進入的時機和對節奏的把握,分歧仍然很大。
不過,2017年將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諸多因素已經將新能源車推到市場前沿。全球很多國家都發布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中國開始正式推進“雙積分制”;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經過五年的教育,輿論和市場認知也形成了巨大的推力。
如何改變品牌形象分裂?
目前的比亞迪,很難從業務上劃分它所屬的行業。它早已不是一家
電池公司,也不僅僅是一家車企,比亞迪擁有云軌、乘用車、商用車、電子、
電池等事業群。
比亞迪最近十年的業務拓展,基本圍繞新能源展開,包括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和儲能等業務,貫穿了新能源的整個鏈條。比亞迪內部的定位是“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開創者”。因此,比亞迪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
11月18日,王傳福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根據規劃,比亞迪將按照業務劃分,打造“事業群+事業部”的組織架構,讓各團隊發揮協同發展和專業專攻的優勢,找到新的盈利點,培育新的增長點。目的是打通了各產業、事業部間的界限,提升比亞迪的組織運作效率和市場反應速度。
除了組織架構,靈魂人物的氣質,決定了企業的性格。“企業就像是一個軍隊,市場如戰場,打仗的時候就是需要‘一言堂’,這就是效率。”王傳福稱。
在一些問題的討論上,王傳福有時候處于少數派,但“有的問題可以談,有的問題不可以談。當然(我)也可能是錯的,但是我們就這樣走了,錯了就錯了。”
除了組織架構,目標是否一致更決定公司戰斗力。在高管會議上,王傳福對面臨的問題直言不諱,表示比亞迪最大的問題是品牌與實力不符。
一直以來,外界對比亞迪的評價有兩種極端:一類代表是“噴子”,經常對比亞迪出言不遜;另一類則是比亞迪的“死忠粉”,對比亞迪的技術了如指掌。在網上,雙方經常相互攻擊。
這種品牌形象極度分裂的狀況,引起過很多爭議。王傳福認為,歸根結底是很多人不了解真實的比亞迪。比亞迪的實力仍然被低估,導致了“我們的品牌美譽度與我們的實力和所承擔的責任很不對稱,這是我們最大的不足”。
代工產業不需要做品牌,比亞迪從手機電池、電子產品代工做起,很多人出自生產一線,品牌意識并不強。對于品牌升級,王傳福認為首先要解決內部理念的統一,“品牌建設不是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事業部的事,而是在座的每一位,以及整個集團22萬員工的事。”
特斯拉式“陷阱”
比亞迪遠超出其他電子公司或大多數汽車公司的四大產業和整個事業部的布局,背后的理論支撐是王傳福的產業鏈閉合模式。
在比亞迪的IT產業中,“依托產業鏈閉合模式,比亞迪將產品成本降低至一般EMS企業的80%,開發周期縮短到歐美企業的1/3。”
王傳福在造車初期就將產業鏈閉合模式引入,生產了除輪胎等之外的所有汽車零部件,把成本做到極致。車企的競爭是規模化的競爭,而規模化的目的,是分攤成本。自主品牌車企在成長過程中,很難做到和國際巨頭同臺競爭的規模,因此,用產業鏈閉合來降低成本就成為唯一的一把利劍。
王傳福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在比亞迪下了大賭注的新能源車領域,如何保持領先?答案是成本優勢。
王傳福很清楚,最理想的路徑是技術領先一小步,最終用成本優勢奪得市場。“如果
電動車續航達到500公里,只要有一家汽車出了這張牌,其他企業必然就會跟。”王傳福認為。
“我們現在也在思考,電動車到了500公里續航里程的時候,價格可能也做到16萬-18萬元。”在王傳福看來,500公里續航里程的電動車,就完全可以替代燃油車了,如果擁有價格優勢,比亞迪就不會錯失新能源車市場。
從汽車行業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仍不成熟,很多車企面臨零部件供應不足的問題。美國新能源車代表車企特斯拉,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鏈受制于人,成本高居不下,即使銷量增長不錯,但特斯拉卻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今年推出的Model 3,因供應鏈問題導致難以按照計劃生產,無法按期交付。
特斯拉的問題,是大部分新能源車企都可能要面對的問題。而王傳福的產業鏈閉合,在比亞迪內部形成了新能源車的產業鏈閉環,供應鏈條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新能源車市場爆發前夕,王傳福在做最后的準備。今年,比亞迪在產業鏈條上的運營思路開始調整,比如此前只供應比亞迪內部的動力電池,開始對外銷售;與佛吉亞合資生產座椅等零部件;其他零部件板塊也可能獨立運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