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電車出名的特斯拉自詡為能源公司,其能源業務主要是儲能以及動力
電池。
6月26日,特斯拉要放棄生產4680電池的消息遍布全網。同時,馬斯克在上海建造的特斯拉第二座儲能工廠已經開工一個月,近日雅化集團(002497)(002497.SZ)已經和與特斯拉簽訂了《生產定價協議》,約定自2025年至2027年,特斯拉將從雅安鋰業采購碳酸鋰。
在最近召開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高調宣布,2024年特斯拉能源業務的增長率將達到200%至300%。這是一個不小的目標。馬斯克擴大儲能收益之際,想要從特斯拉供應鏈獲取一杯羹的也不止雅化集團。最近,業界為比亞迪(002594)是否向特斯拉供應電芯而疑慮,一位比亞迪的工作人員就此對《》記者說,商業上的事誰也說不好,現在是還沒有官宣。
自產動力電池降本難
特斯拉在電池領域布局已久。從2008年的第一輛
電動車Roadstar至今,特斯拉汽車所用電池歷經18650電池、21700電池和4680電池。從最開始由松下獨家供應電池,到后來受困于電池供應不足,引入寧德時代(300750)和LG,并開始自己造4680電池。
出于降本的迭代需求,特斯拉在2020年發布了4680大圓柱電池。據了解,4680電芯的單體能量提高了5倍,整車續航里程增加16%,輸出功率提升6倍,成本降低14%。該電池計劃率先用于Model Y、Cybertruck、Semi等車型。在松下、LG和寧德時代供應4680電池的同時,特斯拉也在美國自產電芯。
距離發布已有4年,特斯拉自產4680電池的上量速度并不快。更關鍵的是,特斯拉的自產電池在降本上并不順利,正處于外供電池更便宜的尷尬境地。
6月26日這則消息來源于autoevolution網站。據稱,特斯拉的4680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充電性能上還不如上一代的21700電池。如果在年底前不能降低4680電池的生產成本,那么特斯拉可能會停止在得州超級工廠生產這一型號的電池,并轉向外部供應商。而在裁員潮中,特斯拉剛剛為4680電池部門任命了新的負責人博納·埃格爾斯頓,他設立的新目標是特斯拉自產的 4680 電池要比向松下、LG 等供應商采購的同類電池便宜。
這是一個折中的目標,發布之初,馬斯克對4680的期望是降本50%,從而帶給特斯拉電車更大的盈利空間。僅靠成本打平并不能達成這一目標。一方面,LG宣布的4680電池的量產時間為今年8月,已然臨近。另一方面,國內還有在動力電池上盈利水平更高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它們亦布局了4680電池產能。
或供應特斯拉上海工廠
相比動力電池項目的震蕩處境,特斯拉的儲能生意勢頭正猛,新引入的碳酸鋰供應商無疑是在充實供應鏈。
雅化集團最早經營炸藥和爆破產品,通過并購跨界進入鋰行業,是國內主要的鋰鹽供應商之一。如今,雅化集團的鋰業務收入已經超過民爆產品,2023年帶來的年營收為82.98億元,在總收入中的占比達7成。雅化集團現有鋰鹽綜合產能 7.3 萬噸,包括6.3萬噸氫氧化鋰和0.6萬噸碳酸鋰。從產銷來看,2023年的鋰鹽產量為31261噸,銷量為29397噸。
特斯拉是雅化集團的“老朋友”。早在2020年,雅化集團就進入了特斯拉供應鏈,自2021年起為后者提供電池級氫氧化鋰。年報顯示,2023年,特斯拉對雅化集團的確認銷售金額為29.53億元,2021年至今累計對其貢獻了51.37億元的收入。特斯拉由此成為了雅化集團的第一大客戶,雅化集團3成以上的鋰鹽收入來自特斯拉。
根據公告,雅化集團已經和特斯拉簽訂了為期3年的碳酸鋰購銷協議。若后續協商一致,合同期限還可以延長一年至2028年底。
第一上海證券報告稱,這一碳酸鋰供應協議有可能會支持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特斯拉會直接生產儲能電池。記者從一位接近鋰業頭部公司的業內人士處獲悉,也可能是多方簽訂的形式,相當于指定電池廠原材料供貨。鑫欏資訊高級研究員張金惠告訴記者,特斯拉采購電池原材料還是為了供應鏈和美國稅收補貼。特斯拉將原料采購給電池廠后,電池廠僅算加工費,在中國的增加值(相對直接購買電池)更少,更容易符合美國補貼條件。
儲能業務快速增長
特斯拉在美國、德國、中國和墨西哥擁有多個汽車和電池工廠。今年5月23日,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600848)動工開建,臨近負責造車的上海超級工廠,成為首座美國之外的儲能超級工廠。Megapack的中國首批訂單,也在當日由臨港集團簽下。
官方資料顯示,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將生產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 Megapack,面向大儲和工商業儲能。Megapack每臺機組可存儲超過3.9兆瓦時的能源,可滿足 3600 戶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需求。初期規劃年產1萬臺,等同于加州拉斯洛普工廠的產能。未來該工廠生產的Megapack將向全球市場供貨,預計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量產。
如今,特斯拉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汽車公司,但它提出的愿景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變,建設一個由太陽能供電、靠電池運行并且以電動汽車為交通工具的世界。特斯拉認為可再生能源的未來有賴于大規模儲能,馬斯克也曾預測特斯拉的能源業務規模將超過汽車業務。特斯拉能源板塊的主要產品包括Megapack和Powerwall等不同容量的儲能產品。
這都意味著馬斯克對于儲能事業所圖不小。在近期召開的特斯拉2024股東大會上,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儲能的年增長率將達到200%至300%。作為參考,寧德時代在2023年的儲能板塊營收同比增長率為33%。
特斯拉不愁訂單。特斯拉從2015年開始做儲能,Megapack是它在2019年發布的產品。馬斯克曾在2021年第二季度時宣布Megapack在2022年底前的產能全部售罄。到2023年,位于加州拉斯洛普的40吉瓦時Megafactory工廠也正在邁向滿負荷運轉狀態。
儲能在其業績中的比重也在提升。年報顯示,特斯拉2023年的儲能裝機總量為14.7吉瓦時,同比增長125%,是2019年的7倍多。2023年發電及儲能業務營收為60.35億美元(約430多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發電與存儲業務的利潤則幾乎翻了四倍。在特斯拉的期望中,儲能的裝機和收入增長的速度會在2024年超過汽車業務。
這些企業將受益
相比國內儲能企業,特斯拉的儲能產品賣得很貴,支撐起了高利潤。特斯拉官網歷史信息顯示,以1.9兆瓦/3.9兆瓦時的2小時Megapack儲能系統為例,不含稅價格為200萬美元左右,每瓦時價格在3元以上。這是很高的價格,張金惠表示,特斯拉的儲能產品價格能和國內差到兩三倍。
電芯是儲能產品最有技術含量也是價值最高的一環。特斯拉不生產儲能電芯,但特斯拉的儲能產品卻在海外供不應求,并取得了不小的利潤率。它的優勢是什么?張金惠認為主要在于特斯拉的品牌效應。相較于國內儲能品牌,特斯拉擁有全球影響力和知名度。同時,特斯拉的儲能電芯主要來自寧德時代,不僅能夠保證安全性,國內電芯價格也在持續下降,在海外競爭較小的背景下,共同造就了高毛利。
至于儲能業務能否加速,真正的制約因素在于特斯拉能不能生產更多的Megapack和Powerwall。對于現在的特斯拉來說,批量生產也許并不是一件難事。上海的第二座儲能工廠已經開建。由于不用生產電芯,特斯拉只需要購入電芯,組裝成集裝箱再售賣或出口。換句話說,特斯拉缺的是工廠和工人。
面對40吉瓦時上海儲能工廠的新蛋糕,國內儲能產業鏈誰將受益?張金惠表示上海儲能工廠的電芯應該還是寧德時代,至于會不會引入第二家并不好說。近月來,業內也對于特斯拉上海儲能工廠的供應商也有諸多爭議。據晚點LatePost此前報道,比亞迪已成為特斯拉的二供廠商。不過特斯拉中國有關人士否認了這一消息。在2024SNEC光伏展上,記者就此事詢問了一名比亞迪人士,他表示商業上的事誰也說不好,現在是還沒有官宣。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除了寧德時代,德方納米(300769)、湖南裕能(301358)、容百科技、當升科技(300073)、華友鈷業(603799)、恩捷股份(002812)、璞泰來(603659)、天賜材料(002709)、新宙邦(300037)、科達利(002850)、鼎勝新材(603876)、中科電氣(300035)、信德新材(301349)、天奈科技等原材料和結構件企業也有望在特斯拉產業鏈進化中受益。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