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廣受歡迎的磷酸鐵鋰
電池正在海外市場逐漸“起勢”。今年以來,多家海外車企相繼向中國
電池廠商采購磷酸鐵鋰電池,部分曾專注于三元鋰電池的海外動力電池廠商也表示,將切入磷酸鐵鋰技術領域。種種跡象表明,磷酸鐵鋰電池正受到國際市場青睞。
歐美車企瞄準磷酸鐵鋰
一直以來,海外動力電池市場由三元鋰電池主導,但截至目前,已有特斯拉、戴姆勒、福特、Stellantis集團、Rivian等多家國際主流車企表露出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意愿。其中,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剛剛和寧德時代簽約,后者將在歐洲當地向Stellantis集團供應磷酸鐵鋰電池的電芯和模組,助力Stellantis集團在歐洲市場的電動汽車生產。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Stellantis集團就計劃在歐洲推出使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動汽車,希望到2024年將動力電池成本降低40%以上,到2030年再降低20%以上。
無獨有偶,福特也于今年年初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雙方將在美國密歇根州建設一座磷酸鐵鋰電池工廠;9月,億緯鋰能公告稱,將與戴姆勒卡車、帕卡及康明斯成立美國合資公司,生產磷酸鐵鋰電池。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告訴記者,相比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更安全并且成本更低,缺點是能量密度偏低,但經過技術創新,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也不斷得到提升。“現在先進企業已經實現每公斤180瓦時左右水平,能夠支撐長續航里程車輛開發。”
日韓企業嘗試改換賽道
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放眼全球,中國公司持續專注于磷酸鐵鋰系電池材料,因此國外車企采購磷酸鐵鋰肯定會優先選擇中國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海外車企逐步轉用磷酸鐵鋰電池,不少多年來以三元體系為主導的海外電池企業也開始進軍該賽道。例如,LG新能源攜手華友鈷業在摩洛哥合建一座磷酸鐵鋰電池工廠,計劃于2026年投產;SK On則計劃在2025年之前為電動汽車生產一種新的磷酸鐵鋰電池。
紀雪洪指出:“日韓車企此前普遍認為三元鋰電池是未來動力電池的最優技術路線。從目前看,這些企業對磷酸鐵鋰電池迭代速度及發展潛力缺少前瞻性預判。”
目前,日韓電池廠商正在改變此前對三元鋰電池的堅持。不過,一位從業者向記者表示:“日韓企業認為磷酸鐵鋰屬于上一代產品,更希望開發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池。因此,日韓企業實質上并不愿意做磷酸鐵鋰電池。”
持續發力工藝創新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磷酸鐵鋰電池得到國際車企充分認可,其在國際市場中的裝車量占比也將大幅提升。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稱,特斯拉及比亞迪等熱銷車型的大規模應用,促進磷酸鐵鋰電池的滲透率快速提升,預計到2025年,在動力電池領域,磷酸鐵鋰電池將占43%的份額;在儲能領域,磷酸鐵鋰電池將占據85%的份額。
“我國磷酸鐵鋰電池行業市場火熱,一方面企業早期就比較看好該路線,另一方面,我國較早就開始實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車企堅持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形成支撐。在技術迭代中,磷酸鐵鋰和三元鋰等技術路線都得到政策的支持。”紀雪洪指出,未來隨著各國電池企業相繼入局,磷酸鐵鋰行業國際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中國電池企業在產品配套上具備先發優勢,未來想繼續增強或保持優勢,需要進一步降本增效。“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開展工藝創新,也需要上下游聯動,開拓磷酸鐵鋰儲能領域的應用,這些都是企業發力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磷酸鐵鋰的升級版,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錳鐵鋰也已進入人們視野。相比于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錳鐵鋰通過添加錳元素,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低的成本,業界認為其同樣前景可期。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