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化學正迎來至暗時刻。
3月5日,韓國商業周刊Businesskorea報道,現代汽車和LG化學已同意以3:7的比例分攤召回8.2萬輛電動汽車用于更換
電池的費用,此次召回估計耗資1.4萬億韓元(約80億元人民幣)。
分擔協議表明,Kona電動汽車起火的主要原因是LG化學的電池存在缺陷。韓國國家汽車測試研究所(KATRI)的一項臨時調查指出,電芯內部的對齊不良(陰極片折疊)可能是起火的原因。
事情可以追溯至2020年10月,現代汽車宣布在全球召回7.6萬輛Kona電動汽車。當時召回的原因初步判定是電芯存在起火風險,而電芯供應商來自LG化學。
現代表示將對召回的車輛更新電池管理系統。但就在2021年1月,一輛剛剛被召回并更新了電池管理系統的Kona電動汽車再次起火。而自2018年以來,現代Kona已經遭遇至少15次起火事故。
幾天后,現代汽車決定擴大召回范圍,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約8.2萬輛電動汽車,除了7.6萬輛Kona電動汽車,還會召回一些Ioniq電動汽車。召回后將為這些車輛更換電池包。
從此次召回費用的分擔比例可以看出LG化學對引發召回的火災負主要責任,它將為此付出56億元人民幣的代價。
天價召回不但讓LG化學聲譽受損,還可能會對現代汽車集團的2025戰略計劃產生負面影響。現代汽車集團2025年要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為了解決電池供應問題,正在與LG化學討論建立新的合資工廠。
而且,LG化學涉及的召回不只現代Kona。2020年11月13日,通用汽車宣布召回68677輛Bolt
電動車。該車搭載的同樣是LG化學的電池。當時通用汽車表示,這些車輛在充滿電或其電量在接近100%時,后排座椅下方的電池可能起火,并且已經發生了5起電池起火事故。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LG化學的儲能系統(ESS)也因為電池存在起火風險而于去年底今年初先后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宣布召回。
兩次召回的均為Resu 10H家用型儲能系統產品,搭載的均是LG在2017-2018年生產的電池,原因是電芯存在發熱起火風險。其中在澳大利亞的召回涉及約1800個電池系統,而在美國的召回發起之前已經出現了五起起火事故。
不但動力電池存在起火風險,儲能電池也出現類似安全隱患,說明這些事故并非偶然發生,LG化學需要在電芯層面尋找原因。
同樣面臨召回壓力的還有三星SDI。
2020年,因為三星SDI電芯生產工藝存在問題,福特、寶馬在全球范圍內發起大規模召回,涉及車輛逾5萬輛。福特還表示,將向三星SDI收取部分召回罰款。
如此大規模的車輛召回,不但LG化學和三星SDI金錢損失巨大,也將對其他車企繼續采購其電池造成一定阻力,甚至給整個韓系電池品牌帶來負面影響。
而這或許正是中系電池制造商的良機。
中系的機會
在LG化學和三星SDI因為電池起火而深陷召回危機之時,它們的中國競爭對手正在對電池安全技術發起新的挑戰。
2020年,比亞迪、寧德時代、孚能科技、欣旺達等多家中國電池企業發布了號稱“不起火”的電池。
2020年3月,比亞迪對外發布了刀片電池,這款磷酸鐵鋰電池輕松通過了電池針刺試驗,不冒煙,沒起火。當時比亞迪還宣稱刀片電池將把自燃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徹底抹掉。
因為磷酸鐵鋰材料的熱穩定性高于三元鋰,所以,三元鋰電池要同樣做到不起火,難度顯然更大。
2020年10月,寧德時代對外宣布已經開發出“永不起火”的NCM811三元鋰電池。該電池從材料、電芯結構、電池包設計、電池熱管理、系統熱擴散等五個方面提高安全性,可輕松通過熱擴散測試時間不低于5分鐘的要求。
寧德時代的“不起火”電池首先配套蔚來汽車的100kWh電池包,已經在2020年11月實現量產。蔚來汽車始人、董事長、CEO李斌曾表示:蔚來的加入,讓寧德時代2025年之前實現“永不起火”的計劃提前了4年。
按照電池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動力電池在發生熱失控后,5分鐘內不得發生起火和爆炸。“不起火”則顯然比這個5分鐘的標準要求更高。
“不起火”是消費者期待的結果,也應該是所有動力電池企業追求的目標。不過,企業扎堆推出“不起火”電池,哪些是宣傳噱頭,哪些是貨真價實,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中的佼佼者在電池安全上的專業性正在打動越來越多的國際客戶。
2月初,據韓聯社報道,寧德時代已獲現代汽車定點,將自2023年起向其專屬平臺E-GMP打造的兩款車型供應動力電池,中標規模或逾百億元人民幣。在這次E-GMP平臺第三批的3款車型中,SKI供應1款,寧德時代供應2款。
這是繼和LG化學一起拿到E-GMP第二批訂單之后,寧德時代第二次向現代汽車集團供應動力電池。
王座之爭
根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2020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為112.19萬輛,其中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車輛為20.24萬輛,占比約為18.04%;搭載三元電池的車輛為91.93萬輛,占比約為81.94%。
在磷酸鐵鋰領域,2020年,寧德時代以上險帶電量2356.20MWh的成績拿下國內磷酸鐵鋰乘用車市場冠軍,這得益于它為25658輛國產特斯拉Model 3配套。這也是寧德時代連續第四年拿下磷酸鐵鋰全球出貨量第一名。
在三元鋰電領域,寧德時代以17799.54MWh的帶電量位居國內第一。LG化學憑借配套國產特斯拉Model 3/Y,以6408.25MWh的帶電量位居中國市場裝機量排名第二,比亞迪則以5041.08MWh的帶電量位居第三。
寧德時代坐擁磷酸鐵鋰和三元鋰兩大寶座。隨著特斯拉國產Model 3的進一步上量,寧德時代在磷酸鐵鋰領域的市場份額或將繼續走高。
另外,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62.85GWh,同比增長1%。
前三甲為寧德時代(31.48GWh),比亞迪(9.01GWh),LG化學(6.55GWh),所占份額分別為50.09%、14.33%、10.41%。
從下表可以看出,寧德時代是擁有客戶最多的電池企業,而且裝機量占整個市場的一半之多。
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36.3GWh,同比增長18%。
在前十企業中,中國電池企業占據六席。其中,寧德時代連續四年排名第一,比亞迪延續上年排名位居第四。
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電池企業占據41.1%,LG化學、三星SDI和SKI三家韓系電池企業合計市場份額31.7%,松下占據20.2%。LG化學反超松下位居第二,SKI從上年的排名第十升至第六。
雖然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電池企業份額仍然力壓日韓,不過,韓系三家的市場份額相比上年上漲明顯。這主要得益于2020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
韓系電池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布局較早。LG化學在波蘭弗羅茨瓦夫建有電池廠,三星SDI在匈牙利設有電池廠。隨著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它們都吃到了早期紅利。
而寧德時代主要布局中國市場,其海外市場裝機量占比近約為11%。這也意味著巨大的上升空間。
寧德時代的首座海外工廠已經于2019年10月在德國圖林根州開工建設,預計今年投產。對于正在上漲的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它來得還不算晚。
此外,根據媒體的披露,現代汽車在今年2月已向韓國國土基建交通部申請更換旗下全系電動車型的動力電池。當時,媒體推測現代汽車將拋棄LG化學,采用SKI電池。
不過,有分析稱,SKI在美國的知識產權官司已經敗給了LG化學,如果現代汽車更換SKI電池,其電動汽車在美國的銷售可能會受影響。
而現在寧德時代已經順勢進入現代汽車的供應體系,它是否將取代LG化學在現代汽車的地位?
隨著各國車企電動化的深入,中日韓動力電池供應商的競爭也不再局限于本國市場,而是開始在全球范圍內短兵相接。
2020年,寧德時代捍衛住了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但在某些月份它曾被LG化學短暫超越。隨著今年寧德時代正式海外落子,兩者之間的纏斗會更加白熱化。
而還在繼續發酵的天價召回門帶給LG化學的,無疑于在激烈的打斗中膝蓋中了一箭。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