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以來,48V輕混市場好戲不斷。
先是向來以油電混合動力(采用PS技術路線)“急先鋒”形象示人的豐田,開始將視角轉向48V輕混技術(屬于P0技術路線,即電機置于發動機前端)——其供應商伙伴愛信公開展示了一款48V電機,并表示會加快開發速度;緊接著,大陸集團與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各自旗下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致力于開發生產48V汽車
電池系統;隨后,拆分后的德爾福科技首次舉行中國媒體見面會,亦重點展示48V樣車,并對未來中國48V市場充滿期待……
48V并非一項新技術,但卻在最近兩年迅速躥紅。48V輕混似乎成了整車節能增效的必由之路,儼然零部件供應商的必爭之地,甚至被冠以“21世紀上半葉汽車界最偉大技術”的頭銜。但“雷聲大雨點小”,國內48V技術的市場化在一撥接一撥的輿論聲勢中,始終未能真正啟動。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他近來發現一些電池企業在48V領域開始有所動作。難道“春風”已至,國內48V市場真要啟動了?
具性價比優勢有利技術升級
48V系統是指電壓為48伏,以能量小于1度電的功率型鋰離子電池替代傳統的鉛酸電池,用BSG電機替代傳統的啟動電機和發電機,除具備自動啟停功能外,還能在必要時提供輔助動力的輕混系統。
上海電驅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貢俊向《中國汽車報》記者分析道,根據工信部修訂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至2020年,所有企業生產的乘用車平均油耗必須降至5.0L/百公里,單純提高發動機燃油效率以達到排放目標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汽車混動化、純電動化是最佳技術路線。
“純電驅動汽車是終極目標,但從傳統的燃油汽車,到啟停系統,到混合動力,到插電混動,再到純電動,實現汽車動力系統的徹底轉換需要一個漫長的過渡期,這中間可能存在幾種技術并存的局面,但整車企業一定會選擇技術、成本、市場三方面相對平衡的一種技術方案。”上海藍諾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麗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
據韓麗介紹,48V輕混系統的成本僅是高壓混動系統(一般指中強混)的1/3,卻能達到其2/3的節能效果,使整車燃油經濟性提高10%~18%。在她看來,48V系統成本較低,節油效果相對明顯,對現有整車結構改變不大,是一種整車企業最容易上手、用戶接受起來最輕松的混動方案。
“汽車電氣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方向,從某種程度上說,48V是每家車企都必須要走的一條路。”韓麗還表示,48V系統的電機高度集成,電池對熱管理、壽命等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開拓48V市場將有利于拉動零部件業結構升級,帶動行業向更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技術儲備完成等待觸發點
48V技術優勢不少,不過市場化尚未啟動,林州朗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對此深有感觸。去年,他曾組織產業鏈上下游諸多企業人士召開了一場48V技術研討會,并在后期不斷推動相關工作。“當時,我們預估車企為滿足政策法規的要求,會加速推進48V技術,但一年下來感覺沒有想象得那么快,始終動靜不大。”董明表示,車企對48V技術是感興趣的,早先長安、長城都有所涉足,但現在企業更多是在觀望。
行業內流傳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種混動技術,豐田的和其他的”。以普銳斯為代表,豐田混動汽車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其專利技術讓競爭對手無法直攖其鋒,只能轉向其他混動路線以尋求突破。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豐田相關技術專利保護期逐漸失效,混動市場再添變數。“雖然豐田混動路線的成本和技術門檻都比較高,但車企對此興趣漸增,以致對量產48V技術搖擺猶豫也有可能。”董明說道。
在行業人士看來,導致48V技術在國內市場尚未爆發的原因還在于成本。董明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國內排名前十的電池廠家都有能力配套48V電池,且具有成本優勢,不過系統集成技術還掌握在大陸、德爾福等外資企業手中。他開玩地說,責任最大的就是國內電機廠商,電機成本降下來,整個48V系統的成本才能降下來,用戶才更容易接受。
韓麗則認為,雖然48V作為一種汽車節能技術路線被寫進《中國制造2025》,但后續沒有更多鼓勵政策出臺。“技術儲備基本已完成,但市場還需一個觸發點。‘雙積分’政策開始實施了,車企或將更有緊迫感,48V的量產速度有可能加快。”她稱。
2020年前后或迎來爆發期
“其實,國內所有整車企業都在密切關注48V技術,只是并未對外過多宣傳。”貢俊表示,合資品牌車企因為發動機、變速器相關技術掌握成熟,可選擇的混動技術路線比較多,但對于自主品牌車企來說,48V是降低整車油耗的最佳選擇。“車型開發和標定都需要時間,所以48V系統的量產還沒有啟動,但2019或2020年市場就會爆發。2020年,48V在歐洲市場將成為標配,中國的需求更大,有可能后來居上。”他稱。
韓麗也相當看好48V技術的未來,她認為,今年是窗口期,兩年內市場會迅速爆發。“隨著我國成為世界最具活力的汽車市場,全球汽車行業更關注中國的市場走向,48V技術也將是‘風景’中國更好。”據透露,今年,不少車企已開始積極籌備48V車型的量產。
不過,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汽車研究院主任王孝全認為,目前車企還是將更多精力放在電動汽車的研發上,一旦電動汽車銷量達到預期、“雙積分”達標不成問題,車企對48V的興趣將變淡。他表示:“未來,48V市場的發展還是要看電動汽車的前景,如果電動汽車銷量不盡如人意,48V技術或有更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