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家電,汽車需要定期保養,而且行駛在路上突發事故時有發生,維修頻率也更高。以往燃油車如此,現在電動汽車更是如此。
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健康程度如何,損傷之后能否得到及時維修,不僅關系到車輛能否正常使用,更關系到駕乘人員和其他交通參與者的生命安全。此外,對
電池價值的評估會直接影響二手車交易價格。電池回收再利用通道是否順暢也關系到電動汽車報廢過程中消費者的體驗好壞。
第一宗罪
動力電池故障成售后投訴重災區
記者發現,由于電池問題給消費者帶來困擾的案例屢見不鮮。董女士在2016年購買了一輛電動汽車,如今行駛里程超過5萬公里。從日常充電的情況看,電池衰減并不明顯。但電池所能支持的續駛里程有限,如果是出遠門,就需要提前規劃好充電路線和時間。
雖然以往用車沒出現過什么大問題,但回想起去年一次開長途經歷讓董女士至今心驚肉跳。去年夏天,北京遭遇多年未遇的酷暑天氣,董女士正駕車行駛在高速上,眼看車輛顯示還有25%的電量,但是突然之間,電量就掉到了零。與此同時,車輛也失去了動力。幸虧她冷靜處置,才沒有發生交通事故。所以現在只要電量降至25%左右,她就要尋找充電樁,以防萬一。
去年9月,中國投訴-全國缺陷產品投訴平臺收到,電動汽車主李先生關于電池維修進度遲緩,服務態度不佳的投訴。去年5月14日,在出現電池故障后,他將車開至當地4S店檢測維修,店內工作人員將該車電池配件寄回廠家,直至8月7日車都沒有修好,該4S店給出的回復是,并未收到廠家寄回的電池配件。直至平臺出面溝通與調解,問題才得到解決。
另有電動汽車車主反映,在4S店購車時,與經銷商簽訂了5年50萬公里延保協議,且之后車輛一直在4S店維修保養。去年10月9日,車輛總里程達到26萬公里時出現了動力電池故障,無法正常行駛和充電。4S店檢測后,對動力電池進行了拆卸,判斷是電池模組出現鼓包需要更換,但售后負責人以各種理由推脫,拒絕保修。
去年5月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汽車投訴情況專題報告顯示,新能源車主要存在的四大問題中,新能源汽車電池故障首當其沖。根據報告內容顯示,用戶吐槽新能源汽車電池故障,主要涉及到汽車行駛中斷崖式下降或動力電池突發故障斷電導致“趴窩”,另外,也有用戶反饋,新能源汽車在行駛、充電或靜止過程中可能突發自燃等。
第二宗罪
4S店也不一定能修動力電池
煙臺市汽車養護行業協會監事長胡乃增告訴記者,對于非外力導致的電池故障,是否在質保期內對于車主來說非常重要。如果超過質保期,車主只能自費到4S店或電池專修門店進行維修。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4S店都具備維修動力電池的資質。一般情況下,更換電池需聯系動力電池廠家。維修則需向汽車廠家的大區經理匯報,同時廠家售后人員要根據電池受損情況,協調電池組相關配件,最后再由維修企業按技術要求規范進行維修。
記者了解到,當前在汽車電池維修方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檢測與維修規范》等標準已出臺。胡乃增表示,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增長和車齡變長,獨立維修企業也會遇到電池維修問題。消費者在選擇維修廠時,要注意挑選具備專業維修團隊,且聲譽較好的企業。
途虎養車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動力電池的維保尤為重要。由于系統涉及到高壓等安全問題,同時不同產品內部結構工作原理有所不同,動力電池維修難度大、可維修性不足。電池廠家要親自搭建專業維修團隊,及時響應車主需求,保證動力電池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
華奧安心技術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奧安心”)研發中心主任李東光介紹,隨著車輛使用年限、行駛里程不斷增加以及長期頻繁使用直流快充功能,會導致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內部單體電池的電壓不一致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傳統檢測維修方法是將動力電池拆卸下來,先進行動力電池拆解檢查,然后再進行檢修或者均衡,此方法雖然有效但是費時耗力,同時也難以避免一致性的問題。動力電池出現能量衰減問題時,如何在不拆解動力電池的情況下進行修復一直是行業難點。為此,華奧安心開發了智能脈沖養護技術,無需拆卸動力電池就可有效地改善動力電池內單體電芯電壓不一致的問題,達到對動力電池養護的效果。
針對維修企業在動力電池維修中遇到的問題,胡乃增建議,簡便化的動力電池焊接設備、動力電池診斷軟件的統一與完善,車輛動力電池發生問題時能通過車企后臺第一時間發現并告知客戶,并實時監測動力電池的健康度。
第三宗罪
保值率低影響二手電動汽車買賣
目前,新能源汽車技術仍處于高速發展期,三電系統、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等技術迭代周期相比技術相對成熟穩定的燃油車要短得多。對于熱衷于新技術、新體驗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而言,也更愿意置換新車。
比亞迪汽車相關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作為全球首家停產燃油車的車企,比亞迪一直在關注新能源汽車保值率偏低的問題,去年整合二手車流通資源,上線了比亞迪精誠認證二手車平臺,有針對性地制定了解決方案,從多方面提升保值率。例如,開放電池數據、算法,全面提升車況透明度;通過推動品牌化、標準化以及認證權益加持(全國聯保、二任車主三電終身保修、充電樁及安裝服務權益、一次免費保養、10天無憂退換等),全面提升溢價能力,鼓勵經銷商在溢價能力基礎上,高于市場價回收本品客戶車輛。
常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林穎告訴記者,根據各大二手車拍賣平臺的數據分析,新能源二手車3年以下車齡的占比是燃油車的3~4倍。新能源二手車殘值應該以車況和電池健康度、剩余續駛等指標作為參考,隨著車齡增長動力電池性能下降和續駛里程降低不可避免。但作為普通車主在出售舊車時,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來判斷電池健康程度和剩余續駛里程,所以在賣車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
林穎建議,為降低車輛貶值帶來的損失,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在選車時,首先就要選擇技術領先,售后服務保障完善的品牌。因為車輛本身的產品力和質量是保證車主用車體驗和賣車殘值的最根本因素。其次,在使用期間要注意學習新能源汽車養車用車知識,按照廠商提示按時保養,及時維修,確保電池和整車處于良好狀態。最后,在出售車輛時,可以借助類似車數萬維中的車智駕應用產品,定期查詢車輛的健康狀況,了解電池剩余容量、故障提醒等信息,這樣在賣車時可以掌握一定的主動權。
懂車帝二手車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兩年新能源二手車在“懂車帝”二手車車源中的占比不斷提升。根據新能源汽車特性,懂車帝設計了不同的檢測方式,采用中汽研專業電池檢測設備專項檢測設備,通用檢測項目為328項,還會根據車型不同動態調整,增加11項三電檢測及58項電池檢測,覆蓋包括電池容量健康度等24項檢測,此外還增加了從國家數據平臺獲取的新能源車電池歷史數據診斷結論。
第四宗罪
電池報廢回收需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計,到2030年,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到350萬噸。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發現,截至2023年,我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規范化回收率不足25%。有關退役電池去向及如何處理利用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在2024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師劉輝建議,應加快完善動力電池回收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明確企業的回收責任和義務,并建立統一的回收渠道和管理平臺,確保電池的規范回收和處理;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注重環境保護,推動電池的二次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據上述比亞迪相關人士介紹稱,比亞迪在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和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已有所行動。除了多次深度參與梯次及回收標準的制定外,比亞迪還在上海松江設立了梯次利用工廠。該工廠已入選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19年本)》企業名單,具備梯次利用白名單資質。此外,比亞迪還在工信部官網注冊了13個回收網點。由于目前電池退役量少,當前回收需求足以應對。回收的退役電池會優先梯次利用。無法梯次利用的電池,會出售給具有白名單資質的再生利用企業處理,確保電池再生處理周期合規。
林穎建議,為了讓新能源汽車報廢變得更加方便,應由政府牽頭,電池生產企業、整車生產企業、銷售流通企業、報廢回收企業等上下游企業一起共建,打造新能源汽車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從汽車生產、銷售、使用、維修保養、二手車交易、報廢回收等環節都進行有效的數字化管理。在報廢回收環節,對長期不運營、不行駛的僵尸新能源車或者電池性能和續航出現明顯下降,不符合使用條件的車輛,進行有效監管,并向車主發送回收報廢提醒,給予合理的報廢回收補償,這樣才能提高汽車報廢效率,做到資源有效利用。
他介紹,常岳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車數字化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和應用落地。比如 “車數萬維”新能源數據服務平臺,就是一款利用新能源汽車和電池大數據,結合企業自主研發的智能算法模型開發的數字化應用平臺,為電池回收企業、二手車商、售后維修企業、車輛資產持有、運營企業以及車主提供新能源汽車線上檢測評估服務。
截至目前,車數萬維平臺積累了全國95%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的數據,為近6萬家企業客戶提供數據服務產品。用戶僅需輸入車架號、電池包編碼或車輛公告號,在授權車數萬維平臺調用數據后,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車輛和電池基礎參數信息、電池健康度評分、車輛參考續駛、充放電統計、電池故障預警、調表風險等關鍵信息并提供車輛和電池的價值評估參考。
延伸閱讀
動力電池維修體系完善 回收難題迎刃而解
在近日舉行的天貓養車加盟商大會上,天貓養車總經理李逸宣布2024年將積極調整新能源業務結構,從門店模型、人才認證體系和主機廠授權三大領域加速布局,新能源維修中心則將在重點城市進行試點,提供新能源三電、整車、事故維修等服務。力爭成為“新能源車后第1站”。那么對于備受關注的動力電池回收,天貓養車是否也在規劃之中?李逸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從國家的綠色環保戰略,還是從循環經濟節省用車成本的角度看,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都需要提上日程。不過,參考燃油車后市場的發展規律,當動力電池維修體系完善了,回收利用自然順理成章。”
在天貓養車看來,2024年會是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銷售“攻守轉換”的拐點,因此計劃在重點城市試點布局新能源維修中心,提供新能源三電、整車、事故維修等服務。李逸指出,按照國家法規要求,主機廠要對其品牌車輛配裝的動力電池提供8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期。但實際情況是,一些動力電池在尚未過質保期時就性能衰減得很厲害了,雖然未達到法規要求的衰減70%以下的更換標準,但電池健康度發生了斷崖式下滑,車輛的使用體驗勢必會變差。從經濟角度,車主對電池維修的需求會大幅增長。但目前新能源主機廠面臨比燃油車更嚴峻的技術封鎖,就連維修設備都未開放,必須專用,導致動力電池維修體系的建設推進很慢、很難。為此,去年天貓養車接觸了很多新能源主機廠和動力電池供應商,申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維修的授權,商討相關維修服務的開展。
“我們判斷,隨著電池技術的快速迭代,新能源汽車補能方式的主流不是換電而是充電,大部分電池都會焊在車身上,因此售后網點的維修能力必須跟上。畢竟當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到達一定規模,不可能電池一有問題就拉回主機廠、電池廠維修,或是直接更換。目前,不少新能源品牌鑒于保有量不大,即便在像杭州這樣級別的城市僅設立兩三個授權的三電維修網點,給消費者修車造成不便。”李逸對記者說,“未來,深入到社區的獨立維修網點一定會成為重要支撐,無論是作為電池故障診斷的第一觸點,還是可以承擔維修回收等功能的終端。”
“一旦動力電池的社會維修體系健全了,回收利用的鏈條自然會逐步建立起來。就像現在的鉛酸電池一樣,換下來自然會有人來收,或者是國家考慮制定誰生產誰回收的法規。有一段時間,鋰礦價格飆升,吸引相關機構大量涌入,以為動力電池回收是一門好生意,從長遠看只是新能源汽車后市場的配套一環。”李逸認為。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