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插電混動汽車是不是新能源汽車主流,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 、01211.HK)董事長王傳福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1月20日,在北京召開的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在發言中提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仍然是全球私家車發展的主流,政府應該給出相應政策鼓勵推廣。
一天之后,同樣出席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的楊裕生則表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時用了發動機和電動機,節能效果不佳、成本高,建議微小型純電動汽車為突破口,大中型車發展純電驅動的增程式。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是比亞迪主打產品,比亞迪2017年售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6.6萬輛,占其全年銷量近六成。
王傳福介紹,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占據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半壁江山。
他提供了海外的數據以供參考,從歐洲數據來看,2017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5.9萬輛,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比49%;美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19.52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占比47%。
從整體數據上看,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只有18%。對此,王傳福為數據擠了水分:這其中大量是A00級的微小型汽車,去掉這一部分,A級及A級以上私家車中插電式混合動力占比47%。如果再刨除掉純電動出租車和網約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占比將67%。
為此,王傳福認為在私家車新能源化,插電式混合動力仍然是主流。
其次,王傳福結合國內市場的環境補充稱,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有電沒電都能用,不依賴于充電樁,性能卓越還能做移動電站。而從市場來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非補貼城市銷量增速很快。
此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對電網、發動機廠、
電池電機廠是“皆大歡喜”,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會是新能源汽車的過渡產品,畢竟充電樁的建設需要時間。
基于以上因素,王傳福認為,國家應該給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更多政策支持:一,落實新能源汽車不限行、不限購的政策;二,免除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稅。
不過,1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這是小馬拉大車,發動機很大,實際上沒那么大動力。”楊裕生稱,兩個動力系統,車身變重,價格也貴。
“插電式混合動力不是真正的電動汽車。”楊裕生分享了一個見聞,在上海有消費者買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拆掉了電池,減輕重量、少耗油,當純汽油車用,有補貼拿,省了牌照錢,還賣了電池,真是“一舉多得”。
楊裕生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原則是用成熟電池,發展安全節能減排的電動汽車。為此,要以微小型純電動汽車為突破口,大中型車發展純電驅動的增程式。前者可以用安全成熟的鉛酸電池(做低速
電動車),也可以用鋰離子電池做高速車。
據了解,楊裕生一直以來為“低速電動車”的合法合規化進程鼓與呼,他認為,采用鉛酸電池的低速電動車既能節能減排,又有助于廣大市場接受新能源汽車,因此應盡快出臺相關制度,將其合規化生產。
楊裕生在當天的發言中提出,增程式(即自帶發電機純電驅動的電動車)是電動汽車銷售補貼退坡影響走向市場化的最佳技術路線,是建設汽車強國的利器。伴隨現有技術的進步,增程式電動汽車節油率高,運行成本比較低,車子變輕、更加節能,成本變低、市場易接受。
楊裕生呼吁,應該用節能減排的標準衡量新能源汽車。汽車強國必須依靠自主知識產權生產油耗最低、排放最少的電動汽車,要兼顧其他的性能。
“電動汽車最終未必是純電動汽車。”楊裕生暢想了電動汽車的未來,由太陽能發出來的能量,來驅動增程式電動汽車。具體包括光伏、風能發電,或者太陽能生產植物秸稈來制醇類,醇類給內燃機提供燃料,“秸稈制醇類的成本現在已經降到與糧食做酒精的成本很接近了,所以這條路將來發展下去,我們全國7億噸的秸稈利用起來,就可以產生1億噸的酒精。”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