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的西漢王朝,一只“鑿空小隊”打開了東西方友好交往的新窗口,開辟出連接各國友好往來的絲綢之路。
“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習近平說,絲綢之路不僅是合作的紐帶,更是和平的橋梁。
2013年,中國向世界發出“一帶一路”的倡議,獲得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廣泛響應。而中阿博覽會作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工作的重要平臺,在推動中阿汽車領域的合作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此倡議的引領下,9月7日,美麗的塞上江南---寧夏,中國汽車貿促會再次聯合中阿博覽會執委會,共同舉辦2017中阿汽車合作分會暨中國品牌汽車展。
貿促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近5年來,全球乘用車銷量與整車呈現出大致相似的走勢,其中亞太和中東的占比接近57%;所不同的是北美只有歐洲的一半,而且近兩年也呈下滑態勢。
今年1-7月,中國汽車及底盤出口54萬輛,同比增長高達46.2%。市場主要集中在中西亞和中南美,而增長比較快的是中非、西非、南部非洲和大洋洲。
對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表示,“作為新興的增長市場,無論是從占比還是增長速度看,亞太和中東市場在全球的重要性都會不斷提升。”
政策傾斜下的新藍海
繼俄羅斯、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被挖掘成藍海后,神秘的阿拉伯世界或將成為下一個僅存的掘金圣地。
值得慶幸的是,阿拉伯市場是中國車企最早進入的市場之一,也是中國車企最為重視的市場。
在出口阿拉伯國家的中國汽車企業中,吉利、奇瑞、比亞迪、東風小康、江淮等中國主流自主品牌企業一直是出口的傳統主力,而長安、北汽以及商用車企業廈門金龍和中國重汽則成為新生力量。
無論是收購寶騰的吉利,鋪設全球銷售網絡的廣汽,還是海外設廠的北汽、一汽,我們不難發現,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一帶一路原有勢力不減,后生亦可畏。
經過多年在阿拉伯國家市場的打拼,許多中國車企在阿拉伯地區網絡運營以及售后服務體系搭建方面的布局均較為完善。
除了阿拉伯世界“多人多金、先天發育”的核心吸引力外,政策的疊加也十分誘人。
在本屆中阿論壇上,埃及海陸運輸控股公司董事長穆罕穆德·優素福介紹,阿拉伯國家正處于大力招商引資階段,各經濟特區及保稅區的招商政策都有較大傾斜,這將成為吸引中國企業入駐的重要因素。
不難想象,未來與阿拉伯國家的產能合作,不僅充分借鑒過去幾十年汽車產業發展的經驗教訓,還可以協助阿盟國家用更小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走向汽車社會。
“走出去”到“走進去”
經歷近年來國內市場的迅猛發展,汽車產業雙超2800萬輛,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令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中汽協數據顯示,2016年,自主品牌汽車全年產銷達1400萬輛,占到中國整體產銷量的50%。
今年前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在國內市場占比達到43.45%,比上年同期提升1.13%,而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的占比分別為20.32%、17.96%、12.02%、3.87%和1.66%。
除了本國市場,中國汽車在北美、歐盟這兩個發達市場的出口也實現了平穩增長,這說明中國汽車的性能質量已經開始得到世界的公認。
5月10日中國品牌日的設立,讓自主車企感受到了來自國家層面的希冀。自主車企近年來的表現搶眼,但海外事業才剛剛起步。“一帶一路”建設已具星星之火,燎原之勢已經形成。
王俠秘書長預測,“2018年至2019年,中國品牌會在新車質量方面達到國際品牌的水平,并與世界一線品牌正面競爭”。
如果說打造中國汽車是中國車企走出去的關鍵一步,那么技術將是影響力形成的關鍵要素。
接下來,擺在眾車企面前的,是如何抓住機遇,由制造強國轉為智造強國,乘勢而上。海外擴張不僅僅是賣出更多汽車,更重要的是形成世界的研發制造實力。
在此次中阿汽車分會上,廣汽、吉利等自主龍頭領導紛紛表示,薄利多銷不可持續,中國車企必須轉變思路,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完善售后服務網絡,與當地經銷商共同推進品牌建設。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自主品牌走向海外,他們所展現的,不僅是一個項目的落地,更是展現中國汽車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跨越式發展。
盛會即將落幕,而產業變革的影響才剛剛上路。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