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疫情、消費疲軟等因素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長仍超預期,市場滲透率提前達標。根據乘聯會數據統計,2022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汽車市場滲透率達25.0%,同期,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全球占比高達63%。2022年12月15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擴大內需政策導向,提出支持2023年新能源汽車消費。
但行業面臨購置稅減半和國家補貼政策終止的挑戰,引發新能源車企競爭策略進一步分化,在市場格局快速變化、更多車企加速入場、車型供給愈加豐富的背景下,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已進入“下半場”,投資策略從政策和主題導向轉變為尋找高盈利增長空間優質企業,投資賽道從電動整車及動力鋰
電池,向鋰電材料、汽車智能化關鍵零部件、氫燃料
電池等賽道切換。
近日,清科創業旗下(01945.HK)清科研究中心發布《2022中國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行業投融資分析報告》。報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政策及產業鏈概況進行梳理,對2016-2022Q3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資規模、投資賽道、投資輪次、投資地域等展開全景分析,并梳理主要投資方的策略布局。繼而深入新能源整車和動力電池兩大領域,研究總結其市場結構、競爭格局、技術趨勢、競爭策略等,對代表性廠商進行對比分析,并篩選代表性投資事件及典型案例分析。
01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標明確
六大產業集聚區蓄勢發力
隨著“雙碳”戰略的推動實施,國家陸續出臺多項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根據“十四五”規劃目標,2025年全國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物流配送領域新能源汽車占比將分別達到72%、35%、20%。《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中長期發展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等。
目前,國內已形成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中三角、成渝西部、東北等六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各地依托自身發展基礎及稟賦優勢,制定“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標。
02
2022年,股權投資市場節奏整體放緩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向上下游延伸,帶動投資案例數大幅增長
2017-2019年,受股權投資市場整體環境、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補貼大幅退坡等因素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資熱度和規模有所下滑。2020-2021年,隨著新能源乘用車B級和A0級車型放量、動力鋰電池技術逐漸成熟,行業投資活躍度呈明顯反彈,投資規模大幅提升。
2022年前三季度,在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步伐明顯放緩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熱度仍保持高漲,投資案例數已超2021年全年,投資賽道轉移帶來投資總金額和單筆投資金額大幅度下降。
03
鋰電材料、汽車智能化關鍵零部件、氫燃料電池等賽道投資火熱
2016-2022Q3,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主要集中于動力鋰電池、新能源整車廠、氫燃料電池、充換電服務等細分領域,其中動力鋰電池領域投資活躍度最高,投資案例數占比近40%,新能源整車廠投資規模最高,占比達52.8%。
2021年,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銷量高速增長,整車廠領域投資規模大幅提升,發生多起十億級大額投資事件,代表性獲投企業包括小鵬、理想、蔚來等第一輪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哪吒汽車、零跑科技等第二輪造車新勢力。
2022年前三季度,動力鋰電池領域投資中,鋰電回收、高密度鋰電材料、充放電等細分賽道投資火熱。隨著氫能上升至國家能源戰略地位,相關產業頂層設計政策出臺,氫燃料電池產業鏈投資熱度明顯提升。汽車智能化領域關鍵零部件中,機構重點關注激光雷達、自動駕駛AI芯片等高彈性細分賽道。
04
上游鋰電材料重要性進一步提升,整車廠市場格局快速變化,競爭策略進一步分化
2022年春節過后,在下游需求高速增長拉動下,鋰資源擴產速度緩慢,供給彈性超預期,推動碳酸鋰價格飛速上漲,年末價格出現下跌態勢;新能源汽車行業上游鋰電材料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向高密度新材料、工藝降成本、鋰電回收等方向發展;動力電池“一超多強”格局基本形成,二線電池廠商努力追趕。
下游整車廠行業格局快速變化,2022年,比亞迪憑借209%的銷量增長,帶動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而第一輪造車新勢力表現相對較弱。2023年,越來越多的車型將推出上市,更多以互聯網、消費電子企業為背景的造車新勢力加速入場,各新能源車企之間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新能源汽車主要玩家類型基于各自特有基因與天然優勢切入賽道,角逐行業龍頭。傳統車企的硬件性能是競爭關鍵,第一輪造車新勢力從汽車電動化切入,第二輪新勢力將以智能化為核心。在資本市場的競爭中,相較于車企銷量,投資者更加關注其是否是面向未來的智能化設計、當前熱銷車型能否保持長青,以及傳統車企強勢價位段的中端車型能否打開市場等競爭要素。
新能源車企在產品定位、交付能力、解決或緩和行業痛點等方面構建差異化競爭。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