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股份日前披露調研紀要,公司6月17日獲14家機構調研,包括眾鈺投資、國振資本、君弘資產、凱銀投資、嘉沃投資、毅達資本等。
資料顯示,天能股份早期主營電動兩輪車鉛蓄動力
電池。目前,除去鉛酸
電池之外,其產品體系已拓展至鋰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
本次調研中,天能股份也就多項業務線作出說明:
鉛酸業務方面,公司為行業全球龍頭。目前及今后一段時間,這一業務線仍將是公司基石業務。
鋰電業務方面,下游應用偏向儲能及小動力。眼下其產能規模較小,仍處于擴張期。截至去年年底,產能為3GWh,目標今年年底達7GWh,明年年底達14Gwh,2025年底達30GWh——換言之,公司計劃2021-2023年間,每年均實現鋰電產能倍增。
不過,迫于成本壓力,天能股份鋰電業務去年并未實現盈利。公司在5月的機構調研中表示,希望2022年可實現盈虧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表示,其側重于鋰電及其直接原材料和下游應用投資,更上游的回收業務則由控股股東體系下的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運營,后者目前回收處置能力為1萬噸/年,在建擬建處置能力10萬噸/年。
氫燃料電池業務方面,公司本次調研并未給出具體動向。此前其產品已量產出貨,與南京金龍、徐工集團、吉利汽車等廠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至于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領域,公司均有相應布局和投入。
去年,由于硫酸、錫、ABS等輔料價格大幅上漲,天能股份鉛酸電池毛利率顯著低于歷史同期水平。
本次調研中,公司就“面對原材料漲價,如何調整價格機制”表示,由于鉛酸電池中,鉛成本占比在70%左右且波動較大,而輔材占比較小且價格較為平穩,因此之前形成了圍繞鉛價調整結算價格的通行約定。
去年Q4起,天能股份已開始實行全成本定價機制,將原輔材料全部納入定價考量范圍,下游客戶接受度較高。
在這種背景下,今年Q1,天能股份鉛酸電池毛利率已恢復至19.2%。西南證券預計,公司今年全年業務毛利率將修復至歷史平均水平。
同時,天能股份也已將布局版圖延伸向海外。
調研中公司透露,海外策略是三步走:(1)產品先行、拓展渠道,(2)產能出境、本地運營,(3)整合資源、海外循環。
目前,天能股份處于第一步與第二步之間,東南亞是公司產能出海的首選目的地。
從股價表現來看,天能股份今年4月底創下歷史新低22.60元/股,4月27日至今,股價漲幅近50%。但最新股價較去年8月的區間高點仍近乎腰斬。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