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USTL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增長,工程師們需要在保持甚至提高
電池容量的同時,設計出更加緊湊的
電池。從理論上看,在不把充電電流密度提高到臨界點(即極限電流密度)的情況下,電池容量似乎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超過臨界點,電池才會短路。然而,在當前的電池工作密度(即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通過特定區(qū)域的電荷量)下,雖然該數(shù)值遠低于臨界點,電池已經(jīng)失效。
據(jù)外媒報道,華盛頓大學麥凱維工程學院(McKelvey School of Engineering)助理教授Peng Bai的實驗室研究表明,不僅可以使電池在電流密度接近臨界點時才發(fā)生短路,而且能夠精確預測任一特定電流密度下的短路時間。
導致鋰電池失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問題由來已久,即高電流密度下出現(xiàn)的枝晶穿透現(xiàn)象。鋰枝晶是一種樹形結(jié)構(gòu),形成于電池的鋰鍍層上。它們可以迅速穿過電池的陶瓷隔膜,即電池正極和負極之間的多孔塑料膜。一旦枝晶穿過隔膜,電池就會短路。枝晶生長取決于電流密度,當電流密度高于預期或設計的3個數(shù)量級時,電池中會出現(xiàn)枝晶。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打開電池,會看到隔膜上的黑點,那就是枝晶穿透隔膜的位置。
主要研究人員Youngju Lee進行同樣的研究,分析黑點覆蓋的區(qū)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它們占隔膜總面積的0.1%,這意味著對應的電流要比預期值高1000倍。在沒有達到臨界電流密度的情況下,電池怎么會短路,這是一個謎題。Bai說:“在設計電池時,我們使用電極或隔膜的整個面積來計算電流密度。”但是,高電流密度是局部發(fā)生的。
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獨特的、透明的微管電芯,來觀察鋰金屬生長動態(tài),通過隔膜孔,重建實際的金屬刺穿動態(tài)過程。Bai說:“我們發(fā)現(xiàn)它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它對通道的幾何形狀非常敏感。”他們發(fā)現(xiàn),從本質(zhì)上看,具有收斂截面面積的單一電解液通道,以及有效實用的隔膜(在金屬生長方向上可能導致穿透孔越來越少),將加速并加劇這種動態(tài),導致電池更快短路。Lee說:“如果你擁有擴張的通道,你可以延遲甚至避免枝晶形成。這就是我們的發(fā)現(xiàn)。”
研究人員不僅描述了這種關系,而且用一個數(shù)字來表達。Lee表示:“物理量、電流密度和短路時間非常重要,這個數(shù)字定義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如果這個數(shù)字(Sand公式中的指數(shù))小于負2,那么你就會擁有更安全的鋰離子電池。如果高于負2,比如-1.5,那就不好了。Bai說:“你的電池會很快短路,早于標準模型預測的時間。”
Bai 指出,“人們很容易將電池失效歸咎于枝晶穿透,但更重要的是,要徹底理解實際情況下的動態(tài)。然而,我們從未做過的是,能夠一致地預測所有電流密度下的所有短路時間。
“我們找到了一種方法,不僅更加精確,而且可以進行預測,因為我們知道這個系統(tǒng)的真實物理狀態(tài)。因此,我們可以依靠這個單一的數(shù)字,即Sand的時間指數(shù),來評估隔膜的安全水平,并指導優(yōu)化,使其小于-2,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枝晶全部穿透。”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