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6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和重慶車展組委會聯合主辦的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在變革的時代塑造行業的未來”,來自全球的汽車行業嘉賓歡聚一堂,共同研討新一代科技革命下,汽車行業的新變化、新趨勢。以下為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夏珩的部分演講實錄:
智能、AI是汽車產業的真正驅動力
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剛才在臺下的時候,其實跟蘇總也在交流,我們今天的議題是推動新能源汽車下一輪的發展。
實際上說到電動汽車,已經不是一個很新鮮的產品,電動汽車的開發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現在制約電動汽車產業化和大批量商業化非常大的一個瓶頸就是成本,我們的
電池成本,我們的整車成本如何更有競爭力,一直是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競爭非常大的一環。所以對小鵬汽車來看,如果純粹從電動的角度來思考下一輪新能源的變化,其實我們可以操縱的空間是非常小的,為什么呢?實際上目前技術的維度,純電驅動的維持來看,我們的
電動車使用相對是更不方便,行駛里程的約束、充電設施的約束、目前電驅動系統的成熟性等等。第二個就是現在講的成本,確實現在要推廣,要大批量讓老百姓、私人用戶大批量使用電動汽車還有成本的約束。所以小鵬汽車在2014年創業開始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并不是單純從
電動車的角度來思考下一輪的汽車產業。我們想下一輪汽車產業真正的驅動變量是什么呢?我們認為是智能、AI。所以如果站在一個更廣闊的工業界、科技界的角度來看下一輪的機會,我們怎么思考呢?
第一個王朝硬件,第二個王朝PC+軟件,第三個王朝PC互聯網,第四個王朝移動互聯網。每一個王朝都誕生了一些偉大的公司,像硬件公司IBM、聯想,PC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谷歌,移動互聯網的巨頭蘋果,現在即將上市的小米,和我們董事長何小鵬先生創造的UC。我們覺得AI+互聯網+硬件會是后續一個巨大的機會,所以我們認為AI能力是新能源汽車的新高地。
新能源汽車在早期的時候,就像蘋果手機的時候,很多人剛使用蘋果手機的時候有很多抱怨,但是蘋果手機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上次我們一些互聯網同學回想起微信整個發展史。微信剛使用的時候有很多的抱怨,但是微信帶來了新的東西。剛才講到了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如果跟傳統的燃油汽車相比有一些缺點,但是AI的賦能一定會帶領新的高地。就像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轉變,AI的加入會讓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轉變。說到AI能力、智能汽車現在是眾說紛紜的領域,大家都在提這個話題。我們理解智能汽車初期最重要的AI能力是可以升級和成長為自動駕駛和網聯能力。怎么理解呢?雖然現在傳統汽車有很多智能能力、網聯能力,但是很多時候是很難自我學習、很難快速進化成長的。如果要做到整車的自我學習和快速成長,僅僅在傳統汽車上嫁接一些智能功能,就好像做汽車配置的時候,多配置一個真皮沙發,多配置一個大尺寸的輪胎這種思維去做智能,我們覺得是很難有前景的。
我們真正要讓AI能力注入汽車,一定要讓這個汽車整個電子電氣的機構,整個整車的布置和開發硬件平臺的思考,都是基于一個可以升級、可以成長智能自動駕駛能力和服務。我們認為一定要軟硬結合來開發智能汽車,才能使智能汽車的AI能力得到得到體現。
關于AI Car的四點思考
在AI Car上,小鵬汽車在這上面有四點非常核心的思考。
一是一定要使用高性能芯片+自主創新的軟件開發,來進行我們整個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也就是說芯片方面,我們還是要用最好的產品,但是在軟件領域我們可以做很多創新工作。小鵬汽車建立一個非常大的智能網聯開發團隊,現在有100人左右,力爭在3年建立一個中美聯合超過600人智能軟件開發團隊。
二是海量中國場景大數據。我們覺得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有一個很大的機會,中國互聯網能做得這么成功,很大的一個程度是它的原因。數據非常重要,中國駕駛員的習慣不一樣,中國的道路環境不一樣,中國的交通標志不一樣,中國的交通旅游不一樣,城市布局不一樣,給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巨大的機會,做基于海量數據開發的工作。
三是六維感知,包括周邊感知、精準感知在內的六維感知,極大增強對外界環境的感知能力,讓車變得更加聰明。
四是系統的安全設計。自動駕駛涉及人身安全,如何進行功能安全和人車安全的冗余設計,是我們自動駕駛考慮的一環。
具體到小鵬汽車第一款產品也是用互聯網思維:一定要針對一個點先去打透,把產品的體驗做到極致。哪一個點呢?就是自動泊車。怎樣用到用戶愿意用、好用、適合中國人用,做了幾點。一是全場景的車位識別。我們常見的自動泊車的識別是側方位、一個車位的識別,如果側方式有一個車位,斜方車位,甚至在一些自由車位怎么停車,這個已經解決,全自動泊車無需人工介入。鑰匙語音遙控停車,40cm的停車距離,現在在對標設計里面可以在全行業做到最佳的停車距離。車位的記憶,我們自有車位,經常停的車位,怎樣記憶下來,實現更好的泊車體驗,這也是我們做的。
除了自動泊車以外,我們打的另一個痛點就是充電。剛才最開始也提到了,電動車、新能源大批量的普及,續航里程充電是一個核心痛點,既然是核心痛點,就要要把它做精做好。小鵬汽車在深圳、廣州和珠三角地區要實現5-10公里快速充電網絡布局,3年要實現1000個超充站、1萬個超充樁,放到互聯網平臺,力爭小鵬汽車的車主能夠有更好的充電尊享體驗。
自動駕駛布局:從單一場景向多個場景、從低速向高速發展
夏珩:實際上除了在汽車領域,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人工智能跟工業的整體融合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比如說從一些小的方面,現在所有的賓館停車場基本上都是智能識別車牌,在兩三年前其實是比較罕見的,為什么現在都實現了?它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智能技術和一些執行技術的結合,用視覺感知判斷你的車牌號,系統作出判斷以后把車桿打開。這是人工智能從你的感知到決策的鏈條。類似這樣的功能,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但是我們認為汽車是AI融入或者AI在工業界效果最好的一個場景,為什么呢?因為整個汽車行駛的過程是最復雜的,它會更加大量運用到場景的感知、定位、車載整車系統的執行等等,本身的運用場景非常復雜。
二是之前蘇總跟其他汽車界的朋友提到,下一步共享出行一定是我們一個非常大的趨勢。因為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包括國外的很多大城市的年輕人,現在買車越來越少,因為用車成本越來越高,不光是買車,停車位都是非常稀缺的資源。共享車能夠將成本大大降低,現在滴滴、Uber管理有限,現在到了瓶頸,下一步是人工智能和車的結合。人工智能在車上的應用,跟其他車最大的不同就是安全,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因為剛才我講的一些判斷,如果沒有識別出來車牌,不行的話,找人來開一下,或者換一個地方停就行了。但是車的眼睛一旦沒有發現行人或者沒有發現障礙物那就是人命了,所以這是人命關天的事情。所以在自動駕駛領域,小鵬汽車在所有實施階段,還是寧可敬畏一些、保守一下,不要一下子跨入一些太激進的領域和方向上。所以我們小鵬汽車覺得,最好是從單一的場景往多個場景去拓展,不要一下子去做全自動無人駕駛。因為不光是算法的事情,其實自動駕駛算法發展到現在都已經大同小異,更多是場景的匹配度,所以早期一定要控制場景數,這是第一個。二是我們小鵬汽車的做法會從低速往高速拓展。因為低速自動駕駛的開發和應用相對安全可靠性更高。所以我覺得小鵬汽車對自動駕駛的看法,早期一定要注意安全,從單一場景向多個場景、從低速往高速逐漸去做。但是長遠來看,我們對自動駕駛技術充滿信心,因為自動駕駛不光是由“眼睛”攝像頭,有“鼻子”雷達,有“耳朵”車聯網,其實它感知的維度更多,就是剛才演講提到“六維”感知和高精度地圖匹配的定位等等,所以長遠來說我們對這個充滿信心,但是這個階段一定要謹慎,把安全保障好。
談汽車設計變革:漸進式的“守正出奇”
夏珩:對,智能汽車跟傳統汽車的設計肯定有不同,但是我個人覺得從汽車這個角度相同的還是會更多。我們經常說守正出奇,守正這部分還要堅持傳統汽車開發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想法,實際上汽車的設計,不光是一個工程師的主觀創造,還牽涉到整個工業體系,尤其是供應鏈體系。從這個維度上來說,本身的地盤系統也好,電子電氣架構也好,它的開發絕對不是變革式,絕對是漸進式,要牽涉所有零部件公司協同開發,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情。所以講到汽車設計這件事情,我覺得在守正出奇,其中一萬多個零部件集結起來有200、300個系統,基本上由產業協同鏈開發的,盡量用成熟技術和成熟工藝。剛才講的線控技術,在市場上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供應商、非常可靠而且經過長期驗證的方案,這一塊一定是跟這些最一流的供應商合作解決。
在出奇部分,我們是不是完全遵照傳統汽車開發?肯定不是,應該如果這樣的話,也不需要2014年冒出新公司了,長安幾十年前就做這部分,奔馳一百多年前就做這件事情。出奇在哪一部分呢?設備是在汽車軟件的開發上。汽車軟件的開發,在傳統有一些嵌入式的開發,利用微流程進行開發,實際上在自動駕駛、深度學習、智能網聯的軟件開發里面有很多不適用了,基于快速迭代、基于互聯網產品思維的軟件開發,一定要給我們汽車軟件開發注入一些新的思維、新的想法。二是在汽車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的開發,如何實現升級,這是要去創新的一點。因為傳統的汽車是銷售導向的,我把這個車賣給用戶之后,其實意味著整個項目總監和研發總監工作的終結,但互聯網產品不一樣。互聯網產品上線之后,產品經理的工作剛剛開始,所以我們一個研發工作者怎么在產品交互之后繼續我們的研發工作,這是在傳統汽車開發里面比較少的。因為以前售后人員反饋給銷售,銷售反饋給生產,生產反饋給研發,再在下一步當中進行迭代,現在不一樣,現在要求所有數據直接到研發端,怎么做到?車里有大量傳感器,能夠偵測到這輛車每天開多少公里,充多長時間的電,用車的時候有幾個人,有重力傳感器等,手套箱是不是經常用,大屏APP一天用多少次。根據這些結果,通過遠程OTA升級,在生命期內汽車就會進行很多的迭代和升級。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怎樣保證升級的安全,怎樣保證產品開發的安全,這是我們要探討的話題,但是我們一定要去做。所以我覺得智能汽車對于汽車的從業人員是一個非常有挑戰、同時也非常興奮的一個東西,我們在這里面有堅持以前傳統思維的東西,也有我們創新的東西。如何把二者融合起來,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