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特斯拉”靠競爭 兩會再議新能源準入開放
2月的最后一天,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組織內部會議,分析了今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最后定調:“2014年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元年,未來幾年這種態勢會持續。” 王傳福的判斷是基于比亞迪前幾年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探索經驗,以及全國“兩會”前夕,一些汽車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到比亞迪調研、溝通之后做出的。王傳福意識到,市場和政策風向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越來越有利。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總理李克強等中央高層陸續到比亞迪調研。“中央調研組來公司調研,我們猜測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石油安全;一個是環境壓力。”王傳福說。
實際上,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除了比亞迪,在目前最利于私人購買的混合動力汽車領域,中國幾乎沒有其他力量可以與日、美新能源汽車企業抗衡。
3月3日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組組長歐陽明高把上述問題寫入提案:國家政策對汽車行業準入太嚴,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需要更多企業參與競爭才能培育出更有競爭力的產業。
多數自主品牌錯失混動 內容來自inewenergy
王傳福有基本的判斷邏輯:只要政策層面有很好的環境,產品符合市場的需求,市場很快會變得很大。在上述內部會議上他大膽預測,“201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拐點應該會呈現出來。” 本文來自能源財經網
比亞迪堅持公交電動化和私家車雙模化(插電混合動力)路線。截至2014年1月底,比亞迪在深圳投入公交運營的800臺e6純電動出租車累計總行駛里程接近1.5億公里,單車最高里程接近45萬公里,已接近普通私家車15年的行駛里程。
王傳福的拐點論實質上特指私人購買市場,而這要靠混合動力車。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稱:“因為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的不完善,雙模電動車至少有10-20年過渡期。”
在全球范圍內,混合動力技術正在被更廣泛的市場接受。據豐田發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12月底,混合動力車的全球累計銷量已經突破600萬輛,并逐年呈加速趨勢,2012年全球銷量增幅高達93.8%。
不過,王傳福在國內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中卻很孤單。因為2009年前后,國家大力倡導“跳過混合動力技術,發展純電動車,實現彎道超車”,絕大部分車企選擇了純電動汽車路線。但因為技術與現實市場脫節,在此后的發展過程中,車企對于純電動技術的研發并沒有想象中迫切。國家政策引導過于單一,是混合動力技術出現空心化的最大因素。
王傳福意識到混合動力汽車私人購買市場打開的最大難題是,消費者對于混合動力汽車的不了解,認為燃油車更方便。“實際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用電就像家里用自來水,隨時可以充電,而傳統車還要尋找加油站。因為這是對整個社會普及觀念,需要更多的車企來宣傳形成合力,可惜做混合動力的車企太少。” 能源財經網
在混合動力技術上領先的日系車企,正準備搶占被大多數車企忽視的這一塊市場。豐田推出普銳斯和混合動力凱美瑞后,計劃在2015年實現混合動力技術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國產化;本田也計劃在中國生產混合動力飛度和雅閣。
數據顯示,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秦在今年1月銷量超過600輛,廣汽豐田混合動力凱美瑞去年6月月銷量也超過500輛,而且大部分由私人購買。混合動力車的春天正在臨近,歐陽明高保守估計,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至少會超過5000輛。
新能源汽車應對內開放
面對中國汽車企業可能在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出現的“以一敵多”局面,導致中國在這一輪汽車技術革新中“超車”落空,歐陽明高為代表的汽車專家很憂慮。
補救性方案是,加快充電站建設,使得純電動汽車的私人化市場提前到來。歐陽明高在提案中寫道,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購買進行了補貼,但是對充電站建設沒有補貼,導致新能源汽車銷售端和使用端發展不平衡,建議對充電站建設進行補貼。 本文來自能源財經網
此外,充電站建設缺少競爭,過去幾年大部分由電網來建。“如果壟斷了,充電樁的價格就高了,不利于大規模建設。”這是充電站建設進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比亞迪設想過充電站建設模式:一是與電網合作;二是企業自己建。“不過,因為每建一個充電樁,甚至在車庫拉一根線都要在當地供電商手里拿到許可,所以大部分還是由電網方面主導來建。”上海一家充電設備供應商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www.inewenergy.com
目前看,即使北京、上海、廣州等限牌城市對新能源汽車單獨搖號,純電動車的私人化推廣還很難有實質性的效果。歐陽明高在3月3日說,即使充電站達到一定數量,純電動車家庭化推廣還受續航里程和購買價格等因素制約,特斯拉和寶馬i3都不是新能源汽車家庭化的主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更大的問題是政策障礙。中國汽車整車生產資質的準入門檻非常高,資源集中在幾大國企和十多年前獲得資質的一些民企手中。這種政策導致的現實矛盾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要從技術到運營模式的整體性創新,但探索者只有傳統汽燃油車生產經驗的車企。
歐陽明高認為,中國之所以沒有“特斯拉”,問題出在制度上。汽車產業只有更開放地進行市場化改革,才能增強整體競爭力,“又好又便宜的東西都是通過市場競爭搞出來的”。 copyright inewenergy
汽車未來的發展也像IT產業一樣,新興企業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IT發展一直都以新企業為引擎,微軟用了22年從創辦到市值1000億美元,谷歌用了7年,facebook只用了5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認為,這種政策上的失誤如果不糾正,可能導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發展上依舊弱勢,最終新能源汽車還會重走合資之路。
留給中國的時間已經不多。歐陽明高在提案中預測,今明兩年將是電動轎車(混合動力車型)進入家庭的突破年。中國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最迫切的是對準入條件適當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