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行業人眼中,在經歷質疑、爭論、啟蒙、跟風、試錯等一系列鋪墊和積累之后,2016年被視為中國汽車智能互聯發展的新元年,包括產品形態、商業模式、產業趨勢在內的諸多方面,都將進入實質發展階段,由概念走向落地。
腳步提速。越來越多的車輛將實時聯網,獲取在線服務,貢獻數據內容,并享受大數據產生的衍生價值;以共同利益和彼此理解為前提,汽車與互聯網產業間會找到跨界協同的基礎。
洗牌加劇。車聯網應用和服務將趨于用戶需求導向,逐漸淘汰雞肋,大到主機廠前裝、小到智能硬件創業;首批互聯網造車團隊將走完第一個生命周期,過則生,不過則死,剩者為王。
巨變來臨之際,記者拜訪行業眾多權威人士,總結出2016中國汽車智能互聯十大趨勢,謹做預測。
十大趨勢
1、行業生態加速整合
包括車企、互聯網公司在內的產業鏈各方,對跨界合作、融合的態度將更加積極。對于過去相對保守的汽車廠家來說,加速與互聯網應用、金融、保險、二手車、各類比價服務商、甚至認證后的線下服務商合作,已經可以實際幫助其利益共贏。
2、數據開放性增強
數據開放是車聯網衍生出有價值商業模式的基礎,目前來看,互聯網公司和創業公司對數據的一向持開放態度,而原本被認為對數據開放保守的車企,在不泄密、不危害車輛安全的大前提下,如果能找到挖掘數據的良性模式,對數據的態度也將走向開放。
3、新商業模式涌現
隨著應用增加、用戶累積,智能互聯產品的商業模式均會有所變革,甚至會出現免費模式。具體來說,前裝領域硬件、軟件、服務供應商免費將產品提供給車企,車企用開放數據回報;后裝領域硬件低于成本銷售,以求更多規模的獲得用戶、產生數據將是大概率事件。
4、第二代車聯網開啟
如果將導航,呼叫中心等產品稱為第一代車聯網,那么基于主動安全,攝像頭,雷達,控制,感應等緊耦合的第二代車聯網產品將加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車聯網產品的過度過程中,過去一些不符合用戶車內使用習慣的雞肋功能將被逐漸淘汰。
5、本土化發展與合作
合資品牌,豪華品牌更加趨向與本土車聯網企業緊密合作,并開始單獨考慮中國市場的產品導向。例如,國外車廠在尋求TSP供應商時,會更傾向于國內符合標準的相關供應商,以便整體產品應用及服務更適應中國用戶使用習慣。
6、TSP基礎架構重建
車廠車聯網服務從原來單一的自建方式逐步轉變為車廠自有平臺+私有云+公有云的混合云架構。某種角度理解,TSP基礎架構的改變,是用戶對產品的需求改變、數據的開放性增強、商業模式價值衍生后,技術需求上的必然結果。
7、智能硬件逐步成熟
隨著BAT等大金主的加入,智能硬件的用戶購買成本將被進一步分攤,產品體驗將得到優化,越來越多的智能硬件品類會進入主機廠體系。另一方面,后裝智能硬件有前裝產品所沒有的覆蓋率優勢,因此各方均會逐步將產品做精,以求更廣的覆蓋用戶,獲得數據。
8、用戶需求進一步喚醒
一方面,隨著前期市場教育工作的普及和產品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用戶將對智能互聯產品產生興趣;另一方面,隨著前裝與后裝的智能互聯產品逐漸由青澀走向成熟,用戶需求將和產品力的增強呈現正相關的關系。
9、互聯網造車面臨洗牌
首批互聯網造車團隊將走完第一個生命周期,過則生,不過則死,只有擁有更多資金和資源的團隊才能獲得生存。目前來看,資金和人才、研發、制造均強相關,而在企業發展前期訂單量低的情況下,資源則直接決定供應鏈各方的合作態度。
10、國家政策及戰略支持
政策支持將包括相關技術標準制定和基礎設施建設兩個方面。目前,除了車載信息服務產業聯盟(TIAA)在積極推進車聯網相關標準出臺外,從國家的層面看,交通運輸部正在著手制定相關的標準,工信部也計劃要推出車聯網的發展規劃。
小結:
2016年,注定是中國智能互聯汽車邁向實質化的一年,由下至上、由表及里。我們希望并相信,不斷落地的變化會打破枷鎖、重構生態、衍生價值。我們,有幸站在這巨變的時代邊,相依而行。十大趨勢背后,答案若隱若現又撲朔迷離。答案背后的巨變,就在當下。
(責任編輯: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