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開發區的黃海大道999號內,坐落著正道連云港新能源公司。這個并不知名的企業,母公司是正道集團(01188.HK)——由中國傳奇汽車人物仰融在香港發起并掌控的企業。借連云港的一隅,仰融和正道集團發出繼續造車夢的聲音,并透露將來的核心武器——石墨烯電池。
12月17日,連云港正道新能源汽車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貞華等正道集團的高管在連云港接受了多家媒體的采訪。在造車以及動力電池業務上,正道高管和盤托出了他們的攻略。技術+模式并舉在紙面上的勾畫清晰。
造車攻略:代工+融資租賃
總部在香港的正道集團,在內地已經多處播種,試圖栽培起新能源汽車業務。最終,正道選中了連云港。
在連云港開發區內,有著正道的四家公司:連云港正道新能源有限公司、連云港正道新能源汽車系統集成有限公司、連云港正道電池技術有限公司,以及連云港正強新能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正道集團看重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這里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起點,一帶一路的樞紐。連云港開發區一直在努力筑巢引鳳,通過優惠的政策吸引先進的新能源無污染企業進駐,以率先實現經濟轉型。
連云港正道新能源汽車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貞華介紹,2013年,正道集團通過對電池材料、電池管理系統以及電驅動系統等三電系統的開發和集成,并結合德國商用車公司MAN的巴士技術和產品體系,開發純電動巴士,并完成了實際路試驗證。正道純電動巴士采用鈦酸鋰電池續航,單次充電10分鐘續航行里程50公里。
正道純電動巴士
完成開發之后,正道集團一直試圖采用車企代工+融資租賃的模式推廣該車型。其基本模式是,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電動公交車代工合作伙伴,生產項目落戶當地后,再成立融資租賃公司,負責推廣正道純電動公交車、幫助政府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零排放。
這一模式的主要特點包括,正道與公交公司簽訂為期10年的戰略合作與服務合約;正道以車價零首付方式,向公交公司供純電動公交車及充電系統解決方案;公交公司以固定費用支付純電動公交車的使用費;正道對電池系統提供10年保修與維護。他表示,這一模式下的新能源汽車完全不依賴于政府補貼,可完全市場化運作。
丹東黃海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丹東黃海)一度明確成為正道集團代工的合作伙伴。2015年7月12日,正道集團宣布與丹東黃海及上海明弈投資管理訂立合作意向書。丹東黃海以其常州子公司(常州黃海)為三方合作的生產平臺,正道及明弈投資以總代價2億元人民幣常州黃海之股權。不過,12月17日,丹東黃海的母公司曙光股份(600303.SH)公告稱,將常州黃海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了常州常高新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公告沒有提及與正道集團的合作是否持續。另外,2014年7月,正道集團合作生產的新能源客車在河北保定路測。2015年7月22日,曙光股份公告稱丹東黃海與保定公共交通總公司簽訂591輛黃海純電動客車銷售合同,但并未明確是否與正道合作生產車輛。
根據半年報,正道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連云港正強新能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從事其電動汽車業務。至2015年上半年,獲得2698萬港元營業額。
正道集團此前表示將在2015年底開始純電動客車上路運營。但常州黃海被出售,是否影響其進度?正道集團高層表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新能源客車的核心是三電。正道手握核心資源,走輕資產代加工的道路,把握產業鏈上游,與下游生產企業抱團群暖,這是正確的發展道路。在實體經濟寒冬來臨之際,需要更多正道這樣的企業為與整車廠合作共謀發展。
電池攻略:先推鈦酸鋰,后手石墨烯
不像汽車,在電池和其他汽車零部件方面,正道集團計劃自己生產。正道集團2013年起設立的連云港正道新能源有限公司,是正道集團目前最重要新能源零部件生產基地。
連云港正道新能源有限公司(連云港正道)為中外合資企業,正道集團與江蘇新海連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致力于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與電池系統(“三電”)及其關鍵材料的研發與生產。包括石墨烯材料、動力電池單體及其組合,以及電池管理系統(BMS)、驅動電機、電控、自動變速器等產品。
三電之中,電池走得更快。連云港正道采用國際企業代工生產的電芯,在國內生產電池包,其產線包括:1條電芯分裝線、1條散熱片分裝線、1條模組裝配線、2條電池Pack+PDU裝配線及最終的動力電池系統循環檢測。記者在連云港正道的電池生產線上看到,正道的電池系統包括4個32個模組,分置于4個單獨的鋼柜內。模組電極采用焊接連接;外殼為高強度鋼,密封防水。連云港正道規劃要建成年產1萬臺套新能源電動車用的動力電池。
連云港正道的動力電池生產線
目前在媒體上被爆炒的石墨烯電池,正道集團提前有了布局。
石墨烯是是世界上最薄且最堅硬之納米材料。由于其韌性及高導電性,石墨烯如果合理被應用于動力電池材料中去,能夠極大提升能量密度和充放電速度。石墨烯大規模生產技術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但是主流的氧化還原法制造石墨烯,需要使用大量的濃硫酸,造成環境嚴重污染。陳貞華介紹,正道集團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合作建立了石墨烯研究中心,并在連云港建立石墨烯研發及批量生產基地,采用天然氣制石墨烯的方式,開發出了低成本、單層石墨烯大規模量產工藝及技術。連云港正道已于2015年7月開始了單層石墨烯之試生產。
連云港正道新能源石墨烯試驗中心的石墨烯紐扣電池
在此基礎上,正道集團其他企業合作,開發出石墨烯鈦酸鋰電池。陳貞華說,正道石墨烯鈦酸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20瓦時/公斤,充放電次數35000次,功率密度達到6000瓦/公斤,可實現3分鐘快速充電。
同時,正道還致力于研發石墨烯鋰硫電池。一般傳統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120瓦時/公斤。據介紹,石墨烯鋰硫電池理論比能量密度為2500瓦時/公斤,是傳統鋰電池的20倍。正道集團與UCLA合作研發的石墨烯鋰硫電池檢測結果表明:在10C的大電流充放電倍率下,達到比容量300瓦時/公斤。目前,正道正在與UCLA合作進行量產前的試驗驗證。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