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互聯網公司樂視宣布與阿斯頓·馬丁簽署研發合作伙伴諒解備忘錄,二者聯手打造的電動汽車將于明年在北京車展上亮相;此前不久,長城華冠這個以汽車設計起家的企業,將自己設計研發的首款電動跑車前途K50拿到C-NCAP參與碰撞,并獲得五星評價,這意味著該企業離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更近一步。
汽車生產不再局限于那些機構龐雜的汽車企業內,更多的汽車產業“門外漢”正在嘗試加入到造車大軍中。而傳統的汽車企業也在試圖轉變。在前不久結束的廣州車展上,多個合資和自主企業大張旗鼓地發布了自己的新能源戰略,宣告在未來幾年中傳統汽車將要向電動汽車轉型。
在這個時間點,我們熟知的傳統汽車企業與樂視、長城華冠這樣的新興汽車企業都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它們的目標是將整個電動汽車市場的蛋糕做大。
電動汽車的時代即將到來?
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幅度令人矚目,企業紛紛大力投入
早前,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力圖繞過傳統發動機的技術壁壘實現“彎道超車”,甚至規劃了到2015年實現全國電動車產銷達到50萬輛的規模。
從現實上看,2015年即將過去,盡管距離50萬輛的產銷目標顯然相差甚遠,但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幅度卻令人矚目。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81225輛,銷售171145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
雖然電動汽車在國內還遠遠沒有達到普及,但是政策的鼓勵、市場的開放,讓眾多企業看到了新的市場藍海,紛紛大力投入資本研發和生產電動汽車。
如上汽集團對外公布,未來5年將累計投入200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和制造,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達到60萬輛。吉利汽車則在上月18日宣布啟動“藍色吉利行動”戰略,稱其在2020年將轉型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占吉利整體銷量的90%以上。
除了傳統汽車企業在積極開發電動汽車市場外,原本不屬于汽車生產制造行業的企業也開啟了制造電動汽車項目。其中長城華冠可能是最快實現批量生產的企業,該公司在蘇州投建生產基地,最快將于2017年年初實現首款電動汽車的量產。此前從事鋰電池材料生產的多氟多,剛剛在11月成立了邢臺多氟多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未來將生產代步型、生產型的電動汽車,計劃到2018年產銷達到10萬輛。
誰才是造電動汽車的門外漢?
在電動汽車這扇大門前,傳統車企并非都已“站在門內”
傳統不看好“外行”
今年7月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非傳統汽車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長城華冠抓住了這個機遇,立刻提出了申請,預計明年年初拿到電動汽車生產資質。與長城華冠通過向國家提出申請以獲得生產資質不同,多氟多則憑借收購紅星汽車獲得汽車生產資質。而其他如樂視汽車、蔚來汽車等互聯網造車項目,暫未公布獲得資質的具體方案,但可能通過由傳統汽車企業代工的方式,實現電動汽車的生產。
面對這些汽車行業里的新面孔,眾多傳統汽車企業人士并不看好。如針對互聯網造車項目,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汽車屬于傳統制造行業,互聯網并不具備顛覆汽車產業的條件。傳統汽車企業普遍認為汽車制造門檻很高,外行并不能輕易跨越。對此,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丁磊則反駁:“互聯網造車是在傳統汽車企業多年積累的技術之上,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新人不懼前輩
同時,在制造電動汽車這扇大門前,也有人認為傳統汽車企業并非都“站在門內”。長城華冠電動汽車事業部產品部部長陳寧川稱,造電動汽車與傳統汽車不同,為延長續航里程,需要用大量輕量化的新材料替代傳統材料,甚至拋棄原先的四大工藝,“這對傳統汽車來說是有挑戰的,傳統汽車依賴傳統沖壓、焊裝、涂裝及總裝四大工藝,同時傳統汽車目前帶來的巨大盈利不會讓企業針對生產線進行大規模改造,從而去適應新能源的需求。”
傳統汽車企業所造的電動汽車大多是將車中的發動機、變速器改成電池和電機,雖然動力問題解決了,但是由于車身自重過重,往往導致電池的續航里程不高,而且造車成本很高。“現在很多企業是靠國家給的政策補貼來造車,但是補貼不會一直存在,而我們造車的成本是不考慮補貼的。”長城華冠電動汽車事業部產品經理馬樂表示。
電動汽車還將帶來哪些革新?
在設想中,汽車4S店模式將被顛覆,合作模式將更為“跨界”
除了生產和制造領域,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普及還將在汽車銷售和售后領域帶來革新。
電動汽車并不像傳統汽車一樣需要定期對發動機和變速器進行保養,汽車4S店模式將被顛覆。“電動汽車的電機可以進行遠程檢測,如果有需要,可以結合現在的上門服務,不再需要到4S店去排隊。”長城華冠方面表示,未來電動汽車的售后模式會有更多可能性。
汽車銷售環節也將變得不一樣——不再依賴4S店模式,汽車銷售環節可能移植到網上,電商成為電動汽車銷售的主場,此外只需要在商場等地設置形象展示店,用于讓消費者體驗。
丁磊透露,樂視汽車的銷售網絡不走傳統的4S店封閉路線,而是線上、線下以及電商結合,經銷商是組合的一部分。據悉,除了與一些充電樁企業深度合作之外,樂視也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如與中國聯通聯手,雙方共同提供云服務,聯通營業廳設置樂視超級汽車充電樁,甚至可以作為未來超級汽車的線下展示平臺。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也表示,研發和服務是該企業的核心,而銷售服務則會借助于外部的體系。
總之,在一大批電動汽車駛下生產線后,在計劃中它們將不再依靠4S店進行展示和銷售,而是可能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消費者的身邊。
聲音
“明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或將為全球最高”
在上月底舉辦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經驗交流與發展研討會”上,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中國和美國會成為世界上銷售新能源汽車最多的國家,并且中國的發展勢頭高過美國,我國2015年上半年的銷售量超過美國同期的銷售量,到明年,中國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量最多的國家。
同時,王秉剛也指出了新能源未來發展上所遇到的問題:“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充電難,部分插電式汽車用電率更低;研發投入不足,新能源汽車性能不平衡,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電池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研發力量分散。雖然我們的電池產業成長起來了,但我覺得還缺少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群。另外地方保護問題普遍存在,影響推廣工作和產業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