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共享4.0”,即汽車共享+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自動駕駛,通過技術合成,在汽車共享4.0時代,將真正實現隨借隨還、人人輕松享有使用權、免去擁有汽車帶來的負擔。
汽車共享4.0
到哪里,直接就把車丟在哪里;想用車,車就自動來接你。這樣一幅看似虛幻的有車生活,并非遙不可及。在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牽頭下,11月10日,一場“汽車共享4.0”的汽車全生態圈打造工程已悄然展開。
這場以“綠色交通、筑夢中國”為主題的“汽車共享4.0”戰略發布會暨全球鷹K17投放“微公交”的啟動儀式,有包括吉利集團旗下的康迪電動車在內的7家企業參加,他們聯合簽署了共同構筑“汽車共享4.0”的“西溪谷宣言”。
“汽車共享4.0”,即汽車共享+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自動駕駛,通過技術合成,在汽車共享4.0時代,將真正實現隨借隨還、人人輕松享有使用權、免去擁有汽車帶來的負擔。
“目前的宣言僅是一個框架協議,實現夢想需要5-10年時間。”宣言發起人康迪電動汽車集團董事長胡曉明說。現在,李書福對“汽車共享4.0”的布局已經同步展開,這承載了他對汽車終極生態的追求。
七家企業手拉手
除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因事未到場外,在“西溪谷宣言”發布會上,吉利、中興通訊、康迪電動車、Uber中國、民生銀行、左中右電動車等多位高管悉數到場,在宣言上簽字。
雖然,目前尚無資本和具體條款約束,不過,各家都已達成共識,未來的汽車生態不是靠任何一家能實現的,合作是必然。
在“汽車共享4.0”的架構中,8家行業巨頭各司其職,將通過車輛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高度融合,以車內網、車際網、車載移動互聯網的互通互聯、智能融合及將用戶信息、消費行為信息存儲于云端,以及大數據、無線充電和自動駕駛等技術的運用,推動實現。
如阿里巴巴負責整合YunOS操作系統,為車提供地圖、音樂等核心服務,使傳統車輛實現智能化;Uber負責車的分享運營;中興通訊負責在車不動的情況下,為車自動充電;中國民生銀行打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渠道,借助公募、私募兩個市場支持新能源汽車金融發展。
“汽車共享4.0”的設想,是建立在吉利集團已在運作的微公交項目上。胡曉明說,“汽車共享4.0”來臨之前,將經歷互聯網介入汽車的1.0時代、汽車分享租賃的2.0時代和新能源分時租賃的3.0時代,而現在,康迪電動汽車推出的微公交,已經進入了3.0時代,分布在幾大主流城市機場、車站、商業中心、居民小區、產業園區和酒店,成為城市公交的補充。
與3.0時代不同的是,汽車共享4.0已經實現了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分享中的各類瓶頸也會解決。
實際上,從運營模式看,吉利集團的“汽車共享4.0”并非特立獨行。“智能化、無人駕駛、新能源等,是汽車界達成的共識。”李書福強調,如果企業不能抓住歷史機遇,就可能被淘汰。
再造生態鏈
圍繞未來的汽車生態再造,無論是傳統的整車企業還是IT巨頭,都在對這樣一個歷史性機遇垂涎欲滴。新入局汽車行業的企業,已經直奔新模式而去。
在這個全新的汽車生態中,消費者不需要買車,只要租車就可以了,通過分時租賃,云端互聯,也能過有車生活。在那樣一個汽車社會,汽車的外形設計與品牌影響已經不再重要,它們將只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汽車。
汽車成為真正的純交通工具,汽車的模樣很可能會無限趨同,就像手機模樣一樣,所剩品牌將只有“蘋果”、“三星”、“華為”等為數不多的幾家,即便它們的外形可能會有所區別,但里面的核心配置差不多。
未來,汽車也將形成標準化產業鏈,汽車公司之間無非是設計和營銷的不同。而一旦要實現標準化,未來產業將會大規模整合,最終只留下實力較強的幾大品牌。實際上,就如同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傳統手機企業紛紛倒戈一樣,未來汽車市場屬于誰,也很難定論,生存下來的幾大品牌,有可能屬于傳統車企,也有可能屬于IT企業。
這就意味著,一家并非汽車行業的傳統企業,有可能憑借全新的產品和模式,顛覆現有行業。就如同智能手機起步后,轉型晚的傳統手機巨頭消失一樣,未來,汽車行業的傳統巨頭也有可能被全新廠家所替代。
所以,李書福打造“汽車共享4.0”理想王國,也有些為形勢所迫。“再重大的事情,李書福一般要做成了80%再說。”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隨著企業逐步走向成熟,與創業最初的高調相比,李書福越來越少出現在各類公共場合,吉利也正在逐漸擺脫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走向體系化。
雖然“汽車共享4.0”的實現,李書福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知情人士透露,他打的是一場有準備的仗。
吉利雖然一直未宣布過新能源戰略和無人駕駛汽車,但吉利微公交的運營和沃爾沃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走在行業前列,加上本月18日吉利集團新能源產品戰略的宣布,李書福已在硬件上做好了準備。
現在,吉利與戰略合作伙伴已在探討具體的合作方案,有些已經著手在實施,只是還未到公開的時候。實際上,從最初的造摩托車到造汽車,再到收購沃爾沃,李書福正在從一個造車人走向一個汽車理想帝國的締造者。在未來戰略上,李書福布局的范圍已經超過了汽車本身。
今年7月,李書福曾前往冰島,用4550萬美元(按昨日匯率折合約為人民幣2.8億元)投資,換得了吉利集團在冰島一家公司的股東身份,而這家“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沒生產過一輛汽車,卻很可能帶來一場“能源革命”。
該公司的技術是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甲醇燃燒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此往復,取之不盡。這正是李書福在汽車理想國道路上不懈追求的一部分。他認為,未來如果燃料的來源問題能解決,那么任何模式實現的可能性都會提升。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