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下新能源汽車領域大好局面,在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頻出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外來者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領域。另外,傳統汽車企業都在加緊布局新能源汽車,這使得新能源汽車領域競爭激烈。
冠城大通1月16日晚間公告,1月15日,公司與北方特種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西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關于對西安物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擴股之協議書》,公司出資8480萬元增資入股西安物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其44.92%股權,與西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并列第一大股東。
冠城大通表示,公司現有的房地產、漆包線雙主業經營情況良好,但近年來房地產行業進入增速放緩的“新常態”,從公司長期發展戰略及優化公司產業結構考慮,并經充分考察論證后,公司擬進軍新能源產業并以鋰電池材料生產作為切入點。
冠城大通此次增資入股的西安物華公司主營業務為鋰電池正極材料和鋰離子動力電池組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在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技術上具有一定優勢,目前所生產的部分產品已在軍工產品中進行應用測試。并且,西安物華是中國兵器集團旗下唯一一家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企業,在進入軍品市場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勝利精密:7.2億收購兩虧損企業 進軍新能源鋰電池領域
勝利精密9月15日披露,擬使用自有資金出資不超過6.12億元收購蘇州捷力51%股權,進入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領域。據披露,蘇州捷力成立于2009年,目前主要的產品為鋰離子電池隔膜,主要客戶為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ATL)等。
合康變頻將進軍新能源汽車租賃
10月19日,合康變頻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也開始在新能源領域進行新的延伸,進軍新能源汽車租賃和光伏發電領域。
合康變頻表示,公司已逐漸形成了包括高、中低壓及防爆變頻器在內的全系列變頻器產品、伺服產品、高效電機、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品,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變頻器產品線、工況自動化控制產品線,進一步優化了公司的產品結構,豐富了公司產品的應用領域,滿足了客戶多元化需求,提高了公司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北京合康億盛變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專業研發、生產高壓、大功率變頻器的高科技企業。
中鼎股份開展新能源汽車業務
中鼎股份10月18日晚間公告,擬與上海摯達共同發起設立上海摯達中鼎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開展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建設和相關投資。中鼎股份相關人士透露,公司正在戰略轉型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領域,加快進軍無人機、核電、軍工等領域。
早在2014年12月9日,中鼎股份與上海摯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設立摯達中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家庭智能充電產品制造基地。
如今,公司控股子公司摯達中鼎新一代智能充電產品正式批量投產,年生產能力為8萬臺。目前,摯達中鼎產品已通過國家新能源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并應用于北汽、上汽、江淮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配套及沃爾沃電動汽車的公共充電領域。
方大特鋼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方大特鋼6月26日晚間披露,近日公司收購江西特種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特種汽車”)60%股權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方大特鋼去年布局礦泉水生產,日前又收購關聯方宜春特種汽車公司,進軍新能源環衛車領域,標志著公司力圖開拓新的主業以提升業績。雖然目前特種汽車公司盈利不佳,但考慮到國內環衛汽車目前普及率并不高,行業仍具有較大成長性,在此番收購并增資后,特種汽車公司盈利能力仍值得期待。
陽光電源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陽光電源3月11日公告稱,公司計劃在安徽省合肥市投資設立陽光電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注冊資本為1億元。公司以自有資金進行出資,占注冊資本的100%。。
根據公告,陽光電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將重點開發新能源汽車電動力系統、輔助電氣系統、電池管理系統、太陽能充電樁業務等。陽光電源表示,該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1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驅動及配套系統、年產1000套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充電站的相關研發生產和服務運營能力。
大唐電信進軍新能源汽車電子領域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與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之一的荷蘭恩智浦牽手,成立了國內首個汽車半導體設計合資公司——大唐恩智浦半導體有限公司。據悉,大唐恩智浦注冊資本2000萬美元,大唐電信和恩智浦分別出資51%和49%。新公司業務定位于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電源管理和驅動,以及新能源相關的集成電路設計領域,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汽車電源管理及驅動半導體公司。
安迪大洋與綱集股份投資30億元做大新能源汽車
日前,綱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安迪大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杭州簽約,雙方通過交叉股權的模式投資30億元,目標是把新能源電動汽車做大做強。
綱集股份是一家以實業投資運營為載體,多元化經營的綜合性集團公司,旗下產業涉及新能源、金融等多個領域,已涉足國際物流、汽車租賃、汽車金融、公益基金、文化傳媒、充電樁等產業領域,并成立相關公司。
安迪大洋是一家在美國上市、專業包裝和服務中國民營企業赴華爾街上市的資本運作公司。安迪大洋董事長安迪·樊(AndyFan)表示,目前特斯拉新能源電動汽車年產量5萬輛,消費價11萬美元/輛,市場潛在空間廣闊,“我們和綱集股份合作,不僅要幫助綱集股份在國內成功上市并帶入美國華爾街,而且要把綱集股份生產的新能源電動汽車開進美國市場,目標就是特斯拉。”
雖然各路資本紛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但汽車業內專家賈新光指出,新能源受各方青睞主要受益于政策支持。但由于電池技術還沒有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成本都存在不少問題。此外,目前新能源車的配套設施也不健全,還不具備大規模普及條件。新能源汽車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這么多資本蜂擁而入,他們只看到了政策支持,但背后還有著高風險。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