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進化角度而言,小米手機已經進入了3.0階段:小米手機發布,代表著產品1.0時代;紅米手機發布,代表產品2.0;小米note發布,代表產品3.0,價格分別1999元、699元和2299元。
1月15日,小米公司發布5.7英寸屏幕的全新旗艦產品系列小米Note,小米Note售價2299元起,將于1月27日開放購買;同時發布的小米Note頂配版配備了高通驍龍810處理器、4GBRAM和2K分辨率屏幕,售價3299元。
電信分析師項立剛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從價位上看,紅米手機定位低端價位(價格在1000元以內),小米手機覆蓋中端價位(價格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小米note定位中高端(價位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小米note頂配版則定位高端市場(價格在3000元以上)。”
同日,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在任何價位市場,小米的策略之一是最優性價比。”最優性價比,則是雷軍的“極致”思維(“專注、口碑、極致、快”被稱之為雷軍的互聯網思維)在產品上的體現。
在產品上,小米的布局策略是“一縱一橫”:“一縱”吃透智能手機市場,產品線覆蓋所有市場;一橫則是向其他智能硬件拓展,除了智能手機外,小米還生產平板電腦,智能電視,智能路由器等智能硬件產品。
通過“一縱一橫”,小米科技打造的是一個跨界與連接的世界:把計算技術植入新的硬件,除了手機、平板、電視、路由器之外,還有汽車、冰箱、空調等所有硬件產品,為硬件賦能,在所有終端領域掀起一場智能革命;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這些終端的互聯,在不同終端實現互聯網內容與服務的共享、協同。
雷軍認為,跨界與連接,是小米的夢想,也是計算技術與通訊技術為這個時代賦的夢想,是一個大風口。
一橫一縱產品布局
推出小米旗艦機小米note,進攻高端、中高端市場,小米科技意在通吃智能手機市場。
歷經七年的發展,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手機市場絕對主流市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3.89億部,同比降8.2%,市場占有率達86%;其中安卓手機出貨量達3.49億部,同比降12.4%;占同期智能手機出貨量的89.7%。
智能手機市場相對成熟,變量不在智能手機在整個手機市場中的占比,而在不同定位產品的此消彼長。據瑞銀估算,在過去一個季度里,蘋果售出了6930萬部iPhone手機。其中中國區的銷量占到了35%,遠超美國區24%的占比。這是中國第一次成為iPhone最大消費市場。
智能手機普及已經近飽和,智能手機向高端市場遷移,這是當下中國手機市場的兩個趨勢。雷軍順勢而,小米手機的產品策略正是順應了智能手機行業過去四年發展的路徑:早期從中端爆發,潮人引領時尚;接下來則是在低端市場引爆,性價比為王,屌絲的狂歡;最后是高端市場繁榮,市場格局趨勢趨于穩定。
雷軍一直強調對節奏的把握:順勢而為,根據環境變化布局,正是雷軍的節奏。
除了小米note外,1月15日的發布會上,小米還發布了另外兩款產品:一是小米此次推出了小米頭戴耳機,二是“小米小盒子”。向更多的產品領域做多元化橫向拓展,與小米手機縱向拓展同步進行,是小米產品策略的兩個維度。
在橫向拓展方面,小米產品拓展分了三個圈層。一是核心硬件圈層,包括小米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小米盒子;二是小米投資的硬件產業鏈,目前已經投資的公司包括小米電源、華米手環、智米空氣凈化器、小米攝像頭、智能血壓儀等;第三個圈層是小米電商開放平臺,小米電商除了銷售小米自己的產品外,向第三方品牌開放平臺。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最近在一次論壇中表示,未來平均每個人身上的智能硬件將超過1000個,包括紐扣這樣的小玩意。以圈層設計,解決了品類豐富性的問題。雷軍的考慮是,以絕對封閉的方式進行,投入大,風驗大,收益低;以圈層的方式進入這些行業,風險將被眾多伙伴共享,同時利益共享,生態形成之后就會有高收益。
為什么以手機為橫軸?因為在未來的智能世界中,手機最重要,手機連接一切的控制中心。作這一判斷的理由是,手機隨時隨地與人在一起,是四肢之外的第五肢。正是從這種意義上出發,智能手機被雷軍看作“四肢的延伸”。
小米note發布,雷軍正在完善小米“一橫一縱”的產品布局,但遠未完成,未來會進入更多硬件領域。
跨界與連接世界
就在今年1月份,小米持續宣布了兩個重磅消息,一是宣布完成2014年6112萬臺手機銷量,二是宣布新一輪融資,小米公司估值450億美元。兩個消息拋給業界兩個問題,一是小米是否到了增長的邊界,二是小米為何如此值錢。
1月15日,小米還發布了兩個產品,一是通用智能模塊,二是通用的控制中心小米智能家庭APP。簡單的說,通用智能模塊會賦予所有硬件以計算與聯網功能,小米智能家庭APP則統一設備連接入口,共享小米生態。
如何共享小米生態鏈?圍繞小米手機、MIUI,小米公司已經形成了豐富的互聯網應用與服務提供商,接入通用智能模塊與小米智能家庭APP,這些硬件就成了互聯網應用與服務的入口,訪問小米生態鏈中的互聯網應用與服務。
這種模式并不新奇,在PC時代,最成功的模式是“wintel inside”,也就是在PC中使用英特爾處理器與預裝微軟操作系統,芯片相當于PC的心臟,操作系統相當于PC的神經控制系統,“wintel inside”周邊是PC整機廠商,各種零部件應用提供商,各種應用與服務提供商。
小米正是崛起于MIUI操作系統,MIUI系統不僅提供給小米的產品使用,而且提供給第三方硬件廠商。
美的董事長方洪波親臨發布會現場。此前,美的將以每股23.01 元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發5500萬股,募資金額不超過12.66億元。發行完成后,小米科技將持有美的集團 1.29% 的股份,并可提名一名核心高管為美的董事。根據當時的公告:小米與美的將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進行多種模式的戰略合作,包括雙方在智能家居、電商、物流和戰略投資等領域的對接。
當時外界對于小米科技與美的的合作模式紛紛好奇,通用智能模塊與通用的控制中心小米智能家庭APP的發布,也等于發布了美的與小米的合作模式:未來美的硬件產品將植入通用智能模塊與小米智能家庭APP。
小米科技的策略是開放,除了向美的這樣的關聯公司植入通用智能模塊與小米智能家庭APP,也會向其他廠商提供,且策略是一樣的,不搞獨家/排他戰略,通用智能模塊成本22元,授權給廠家只需要20元,未來可能更低。
這一策略由小米的運營邏輯決定:其他硬件廠商是產品思維,靠硬件贏利,而小米則是用戶思維,盡可能多的獲得用戶。如何獲得更多用戶,把所有智能設備連接起來,以硬件為載體推送小米的服務,就能獲得用戶。
跨界與連接,對于小米還只是一個夢想,雷軍已經走在擁抱夢想的道路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