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鈷酸鋰銷售3.12萬噸 占正極材料52.5%
鈷酸鋰的合成通常有固相合成、溶膠-凝膠法、有機酸絡合法、化學共沉淀、乳化干燥、噴霧干燥、機械化合和水熱法等。且目前正通過摻雜和表面修飾等改性研究提升其容量和循環壽命。
作為最早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鋰離子
電池正極材料,其理論容量為274mAh/g,但其實際比容量只有理論比容量的50%-60%,工作電壓約為3.6V,放電平穩、循環性能好,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鋰離子二次
電池正極材料,并廣泛應用在小型低功率便攜式電子產品上。
2012年全球鈷酸鋰銷量為31200噸,占全部正極材料的52.5%,在整個正極材料市場中占據了絕對重要的地位。隨著正極材料技術的不斷成熟,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等正極材料對鈷酸鋰的替代逐步加快,賽迪顧問認為鈷酸鋰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的地位將逐步降低,但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需求的加劇,鈷酸鋰正極材料的絕對數額在未來兩年內還是會保持一定程度的上升,且其在正極材料中仍處于主導地位。
國內目前鈷酸鋰主要集中在中端市場,這個市場的特點要求產品質量好和穩定,同時具有較大的價格彈性。由于終端消費品過去需求增長迅速,導致鈷酸鋰價格一度暴漲,最高攀至60萬/噸,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目前回落到20萬/噸以下。中國的正極材料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產能相對過剩,導致競爭異常激烈,鈷酸鋰產品的毛利潤也從2009年的15%以上降低到目前的8%左右。
從鈷酸鋰產量結構來看,2002年以前,中國市場主要由日本SEIMI和比利時聯合礦業集團(UM)等少數國外企業占據著。2002年后,以國安盟固利,北京當升為代表的國產材料生產商以較優的產品性價比,從國外廠商處奪得大量市場份額。特別是比亞迪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并轉成部分自產鈷酸鋰后,國產鈷酸鋰材料占比已達到90%以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以鈷酸鋰為正極材料的鋰電池生產廠家主要有:當升科技、天津力神、深圳比克、邦凱、華粵寶、武漢力興等。其中天津巴莫全球鈷酸鋰市場份額高達10%以上,市場地位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