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困擾日本的能源問題也許能夠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宇宙空間發電并直接向地面輸送電能的系統將成為解決能源問題的殺手锏。在系統得以實現之前,無線供電等基礎技術已經在開花結果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8370.htm日本政府2015年1月制定的“宇宙基本計劃”中,包含了一項要推進研發的“未來技術”。那就是使太陽能電池板漂浮在宇宙空間,將所發電力輸送到地面的“宇宙光伏發電系統”。
這項研究目前還面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技術課題,目前預計的開發費用將超過1~2萬億日元。據稱最快2040年實現。雖然路途艱難,但實用化,就能改變整個世界的能源產業。
所謂宇宙光伏發電,是要在3.6萬公里高空的同步衛星軌道設置上專用衛星,在宇宙空間利用太陽能發電,再把電能轉換為電波,輸送到地球。最后在地面的受電基地再恢復成電能。
在沒有云層遮擋的宇宙空間,可以不間斷地穩定發電,因此與地面的光伏發電相比,發電效率約是后者的10倍。而且,向地面的受電基地定點供電的方式也具有較大的優勢。只要建設好受電基地,即便是深山、海上等交通不便的場所,也可以大量供應發電過程碳排放為零的清潔電力。
而且,在宇宙空間生產的無窮的電能,還可以從日本擁有的衛星,輸送給其他國家。讓沒有資源的日本轉型為能源出口國,也不再只是夢想了。
美國凍結計劃日本一馬當先
宇宙光伏發電的方案是在1968年由美國的PeterGlaser博士提出的。之后一直以美國宇航局(NASA)為中心推進研發。但現在,出于財政等原因,NASA的開發計劃遭到了凍結。部分民營企業雖然也在繼續進行研究,但沒有取得突出的成果。
于是,從1980年代開始參與研發的日本沖到了領跑的位置。文部科學省等管轄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發機構(JAXA)與經濟產業省下屬的宇宙系統開發利用推進機構合作,正在聯手開發基礎技術。
宇宙系統開發利用推進機構系統開發部擔當部長中村修治自豪地說:“還在繼續開展研發的國家只有日本。我們引領著世界。”宇宙光伏發電系統如上圖所示,大致分三個階段。
首先是設置在宇宙空間的衛星利用太陽能發電,將電能轉換成微波或者激光。這是第一階段。接下來是準確向地面輸送電波。最后利用地面的天線接收電波,重新復原成電能。
其中最大的課題是衛星。使用過去研發的主流——微波作為供電方式時,設置在宇宙空間的發電衛星的成本非常高昂。
利用宇宙太陽能生產1座核電站的發電量,即100萬千瓦,必須在宇宙空間內,鋪設約2公里見方的太陽能電池。如果達不到這樣的面積,從宇宙空間到地面,在3.6萬公里的供電過程中,電波將會擴散。使用上面提到的太陽能電池時,在地面上也需要設置直徑約為4公里的受電天線。
由于需要的衛星體型巨大,發射成本自然也是巨大。
(責任編輯:admin)
外媒提前公布三星Note 7爆炸原因:電池尺寸不合規2017-01-22 16:22
|
特斯拉致死車禍調查結果:不是自動駕駛的錯2017-01-20 17:26
|
日產新項目:汽車發電能上網2016-08-05 11:36
|
州際蓄電池:北美汽車蓄電池領導品牌強勢布局中國市場2016-05-27 17:46
|
史上今日:1889年5月21日 鉛酸電池發明人普朗特去世2016-05-22 13:09
|
谷歌自動駕駛商業化規劃首次曝光:最長可能需要30年2016-03-23 09:54
|
芬蘭鋰電池新合成技術:壽命長導電性高2016-02-18 14:46
|
德國:加大優惠政策 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2016-01-22 13:54
|
新能源車推廣:西安延續優惠政策1:1補貼2016-01-15 10:07
|
分析師:蘋果欲進汽車市場 無緣汽車盛宴2016-01-14 1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