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剛:我對動力
電池企業的評價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展,其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倍受關注。有句話說:“電動汽車成于電池,敗于電池。”無論是對電動汽車性能的影響,還是占實際成本的比例,很大程度體現在電池上。目前,一輛續駛里程為150公里的普通轎車,大概要裝備30kWh的電池組,按現在的成本估計,價值10多萬元,占整車價格的一半左右。可以說,誰擁有了動力電池產業,不但意味著擁有了電動汽車產業的核心,還意味著擁有巨大的財富與利益。因此,汽車動力電池一時成了投資熱點。在我國電動汽車還在艱難起步的情況下,短短數年里,大大小小的電池工廠已建了數百家。許多人對這種現象存有疑慮,社會上也有不少議論,我也常常接到來自媒體與相關人士的電話,問我如何看待這種現象?還有許多車廠問我這么多電池廠,哪些家更靠譜?等等。
我因為工作關系前前后后到過一些城市和一批電池企業,了解一些情況。我已經看到一些地方由于盲目投入,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有的采用了不成熟的技術,生產出的產品連基本安全性都無法保證,只好停止生產,大部分投資打了水漂,留下一個空廠房。有的花了巨資買了設備,但因缺乏產品研發能力,產品質量不佳,產銷情況也很糟糕,企業難以維持,貸款無力返還。我估計在今后幾年里會有一批電池廠不得不關門,大浪淘沙,最后只會有少數佼佼者成為未來電動汽車電池的供應商。
哪些企業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佼佼者?我認為起碼應該具備以下3點:1,領先的產品研發能力,2,優秀的質量控制體系,3,堅實的經濟實力。下面我對這3條做簡要說明。
1, 領先的研發能力。一個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首先要有好的產品,企業要有能力不斷開發出先進的產品。特別是由于汽車動力電池技術尚屬于很不穩定狀況,不像傳統汽車零部件那樣,可以通過技術引進、合資等方式獲得成熟的生產技術。例如:被大量采用做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的鎳氫電池已逐漸被鋰電池所替代;而目前國內比較普遍采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存在一些本質性的不足,大有可能過幾年會被其他類型電池取代。我已經注意到,一些研發工作深入的企業在電池內部安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使得以前認為安全性能沒有把握的,而在能量密度與壽命等方面更優的材料可以得到應用。我預測,動力電池也會像手機等新技術一樣,技術在快速更新。因此,電池企業的競爭首先是在產品研發上的競爭。一個沒有優秀研發隊伍、沒有足夠技術積累、沒有足夠研發投入的企業是難以取得成功的。
2, 優秀的質量控制體系。產品質量的重要性猶如一個企業的生命,這對電池企業更是這樣。沒有科學的質量保證技術與嚴格的管理體系,難以保證電池性能的一致性、安全性與壽命。電池對微小的生產過程缺陷十分敏感,在大批量生產條件下,如何保證產品質量?要依靠先進的產品設計與整個生產過程的科學設計與嚴格控制,而不是依靠事后檢測。目前我看到不少電池企業主要依靠生產末端的檢驗與篩選來控制質量,這是一種錯誤與無奈的方法。被淘汰掉的產品成了廢品,造成巨大的浪費、增加了成本;經檢驗通過的產品,從本質說也不是好產品,只是其隱含的缺陷未被檢測出來而已,使用一段時間很可能就會暴露出來。如果一個電池企業不具備從根本入手保證產品質量的意識與能力,早晚也要失敗。
3, 堅實的經濟實力。無論產品研發還是質量控制都需要有資金支持,由于電動汽車產業總體來說還處在導入期,產量規模還很小,產值還不大,雖然國家給予一定補貼,恐怕做到盈利還很難,甚至還要賠點錢,而且這個時間還不會太短。所以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恐怕難以維持與發展。目前經濟情況較好的電池企業多數有其他產品收入支持,而那些單一依靠動力電池生產維持的企業在經濟上多處于困難狀況,如果在研發能力與質量控制方面又沒有基礎,也很難獲得外界的投資支持。我極力主張:優秀的電池企業與骨干汽車企業聯合,這樣不僅能在資金上給予電池企業以支持,同時在技術研發上更加深入與融合。
我說的這3條可能不夠完全,但我相信是最基本的,可以提供作為對電池企業做初步評價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