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期間舉行的松下車載事業交流分享會上,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汽車電子系統公司總經理久田元史向媒體透露,松下在大連設立的汽車
電池工廠將于2017年投產,預計到2020年松下在中國的汽車電子業務(車載事業)銷售額將達到100億元人民幣。
在華設全球第二家汽車電池廠
松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電池供應商,與特斯拉在美國設立了汽車電池合資工廠。因此,松下這次在中國設立汽車電池合資工廠,尤其引發行業的關注。
據久田元史介紹,為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環保車輛制造需求,松下邁出了車載事業的重要一步,與大連遼無二電器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
“該公司將于2017年正式投產運營。屆時,憑借松下在車載電池生產和質量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將與各汽車企業開展密切合作,以求充分滿足中國的車載鋰電池需要。”久田元史說。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樂觀。據久田元史介紹,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量為36.6萬臺;松下根據《中國制造2025》預測,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量的平均增長率將高達131%,預計到2020年達到143萬臺。
為此,松下積極布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將包括車載用電池的設計、制造、銷售、售后服務以及進出口業務,產品是環保車用的鋰離子電池。該公司資本金為2.73億元,由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和大連遼無二電器有限公司各占50%的股權。
2015年,松下在中國的車載事業銷售額構成中,汽車數碼、顯示、音響等關于舒適類產品收入占比68%;汽車攝像頭模塊、智能車鎖等關于安全的產品收入占比29%;汽車環保新能源的產品收入占比僅為3%。
隨著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明年投產及逐步發展壯大,久田元史預計,到2020年,松下在中國車載事業的收入結構將發生明顯變化:舒適類產品收入占比減少為42%;安全類產品收入占比減少為8%;鋰離子電池、模塊、系統、EV繼電器等環保新能源的產品占比擴大到50%。
汽車電子業務成新增長點
在普羅大眾眼中,松下是一個知名的家電企業,其實松下已經從B2C(面向消費者的事業)領域向B2B(面向商家的事業)領域擴張,作為松下B2B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載事業在規模和質量上的提升已成為松下發展的有效動力。
2015財年(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松下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7.6萬億日元(約3974億元人民幣),其中家電、住宅事業、車載事業、B2B解決方案事業的銷售額將分別為2.1萬億日元、1.3萬億日元、1.3萬億日元和2.9萬億日元。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大澤英俊介紹說,伴隨著家電和B2B事業的不斷成長,預計到2018年度松下創立100周年時,松下的銷售額將達到8.8萬億日元,其中家電、住宅事業、車載事業、B2B解決方案事業的銷售額將分別為2.3萬億日元、1.6萬億日元、2萬億日元和2.9萬億日元。
目前,松下在華事業的收入中,車載事業的收入只占10%,但未來成長空間很大。所以,松下已把車載事業作為新增長點來進行積極的投資。如,設立了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載電池;在蘇州設立了環境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載尾氣顆粒捕集器;在北京設立了松盛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相關的解決方案,等等。
大澤英俊還表示,“松下將中國定位從‘世界的工廠’轉變為‘巨大的成長市場’,并將不斷思考怎樣才能協助中國解決大氣污染、交通擁堵、能源緊張、老齡化等課題,并以此為中心開展經營活動。”
Panasonic株式會社(松下)董事兼汽車電子和機電系統社車載銷售本部本部長永易正吏說,為了實現2018年度松下車載事業收入2萬億日元的目標,松下將強化在全球開發生產車載電池的體制,2016年美國的松下汽車電池工廠已開始生產,2017年中國的松下汽車電池工廠也將開始生產,而松下將會在日本增強汽車電池開發人員的力量。
除了發力汽車電池,松下在去年6月還對世界第三大汽車側視鏡廠商Ficosa出資49%,并加快雙方的開發合作。
永易正吏充滿信心地說,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的需求從2015財年到2018財年將有8%的增長;而松下車載事業銷售額的目標是從2015財年到2018財年增長17%。“在成長的市場中,我們的銷售要實現超過市場需求的增長率”。
(責任編輯: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