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傳統汽車制造商爭奪的領域,未來競爭或將進一步加劇。面對競爭,吉利汽車的底氣來自哪里?
吉利汽車轉型謀變:轉向新能源汽車 2020年占比90%
“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破百萬輛是肯定的。”11月18日,吉利首次公布了其新能源戰略,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信心滿滿地說。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安聰慧說。而根據吉利此前的計劃,吉利計劃多平臺運作,制造多種車型的新能源汽車。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0萬輛,雖然吉利90%的目標包含65%的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以及35%純電動汽車。按此計算,即便不算油電混動汽車,吉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將達到50萬輛以上。也就是說,屆時很可能將占到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10%。
吉利汽車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到如今的“藍色吉利行動”……“未來五年,吉利汽車將會從一個傳統燃油車企業全面轉換為一個新能源汽車企業。”安聰慧說。
此前,豐田汽車公司亦宣布,2020年將達到燃料電池汽車年銷量3萬輛的目標,2050年將會停售以汽油作為燃料的車輛,屆時只會出售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汽車。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傳統汽車制造商爭奪的領域,未來競爭或將進一步加劇。面對競爭,吉利汽車的底氣來自哪里?
總理“翻牌”新能源車,吉利唱響“藍色吉利行動”
今年9月份,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提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會議針對新能源汽車不限行、不限購、充電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將對新能源汽車發展起到實質性的推進作用。
——完善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支持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研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試點。
——機關企事業單位要落實車輛更新中新能源汽車占比要求,加大對新增及更新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的考核力度,對不達標地區要扣減燃油和運營補貼。
更為重要的是,在我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第四階段標準(2016~2020年)中,明確規定到2020年,車企平均燃油限制要降低到每百公里5升。顯然,如果僅憑傳統動力是無法實現的。而在全面使用新能源以后,吉利的排放標準將大幅度提升。
實際上,除了吉利,包括上汽、廣汽、北汽、江淮、奇瑞等,都紛紛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目標。
安聰慧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稱,以前,吉利汽車的目標是實現200萬臺銷量,這樣才能稱得上在全球有競爭力的企業。未來,我們會繼續為這個目標努力。到2020年,我們要實現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達總量的九成。市場擴容必然要有過硬的產品,這是我們從傳統燃油車企向新能源汽車企業轉型的選擇。
浙江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研究院院長馮擎峰介紹說,今年純電動車發布,2016年混合動力車將會上市,2017年開始我們插電式混合動力全面上市。我們的混合動力系統主要用于A級平臺上,插電式混合動力將會在所有產品平臺上,包括轎車、SUV、MPV等,從2017年開始推向市場。
一系列的產品即將上市,吉利汽車承諾,將提前全面實現2020年國家第四階段每百公里5.0L的平均燃油消耗限值,實現消費者用傳統汽車的成本購買插電式混動汽車的夢想,實現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其中,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占比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達35%。要在氫燃料及金屬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果,實現新能源技術、智能化、輕量化技術在行業的領先地位。
“軍備競賽”開始,吉利新能源戰略暗練內功多年
在11月20日開幕的2015第十三屆中國(廣州)國際車展上,新上市的吉利帝豪EV車展臺前,幾位日本人駐足討論著,這些人是剛開完日產中國、東風日產發布會的日產工程師。他們仔細研究著帝豪EV車的充電樁,還坐進車里拍了很多內飾圖片。除了吸引這些日產工程師的注意力,吉利的新能源的戰略似乎讓很多業內人士“緊張”。
其實,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戰略早已經默默開始。“8年前,我們就啟動開發新能源汽車產品,5年前著手開發純電動汽車,這次是帝豪EV上市,未來還有更多更好的新能源產品投放市場。”安聰慧如是說。
的確,2009年上海國際車展時,吉利推出兩款新能源汽車。與其他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大規模上市的情形相比,他們顯得十分低調。但2010年北京國際車展時,吉利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車,當時既有純電動車,也有插電式混合車;既有利用太陽能發電的純概念車,也有增加怠速起停的實用車型。不同技術方向均有分布,從中可以勾勒出吉利的新能源戰略雛形。
今年7月,吉利控股集團宣布將對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Carbon Recycling International)進行總額4550萬美金投資。據了解,該項投資計劃將分步實施,首次投資后三年內將追加購買碳循環國際公司的股權,吉利集團將成為碳循環國際公司的重要股東,并派駐董事會成員。冰島總統奧拉維爾·拉格納·格里姆松稱,吉利控股集團和碳循環國際公司即將展開的合作,在大氣污染治理和能源循環利用方面對全世界都具有示范意義。
公開資料顯示,碳循環國際公司于2006年在冰島雷克雅未克成立,并迅速在可再生清潔能源和采集二氧化碳合成清潔甲醇燃料技術領域成為世界領先的標桿性企業,該公司還運營世界首家可再生清潔甲醇工廠。冰島政府的高層官員表示,雖然利用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提取甲醇作為循環能源再利用,并不是十分熱門和賺錢的事業,但卻能夠實實在在地為大氣污染治理和能源循環利用做出貢獻。
彼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這樣說:“吉利致力于通過多元化的新能源解決方案,最終實現汽車零排放的長遠目標,甲醇汽車是我們多元化的新能源解決方案之一。吉利汽車投入大量資源,長期從事甲醇發動機和整車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已經在中國取得了初步成果。”
據了解,從2005年開始,吉利控股集團成為從事甲醇汽車解決方案研發的汽車制造商。2012年9月,吉利得到了中國工信部的批準,開始進行項目試點;2013年3月,吉利的甲醇汽車開始在山西晉中進行試點運營;2014年,吉利實現甲醇汽車批量生產,再次創造國內領先紀錄。
如今,吉利的新能源汽車全線布局已經公布,重點依托純電動(EV)、插電式混動(PHEV)和油電混動(HEV)三條技術路線。據了解,帝豪純電動系列,打造高性能、中高端純電動車。該平臺的具體數據為:2015年續航里程為253KM,百公里電耗15KWH;2018年為400KM,百公里電耗為13KWH;2020年為500KM,百公里電耗為11kwh。
細分新能源汽車市場調查發現,一些電動車承載著家庭第二臺車的使命,吉利亦會在2017年推出輕量化、智能化、高性價比小型純電動車,百公里電耗為11kwh;2020年續航里程可達400km,百公里電耗為8kwh。
平臺化運作,助力新能源汽車車型多樣化和成本最優化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實現仍面臨成本和使用環境的問題,能否如愿需要內因和外因的共同推動。
就在“藍色吉利”宣言發出之時,吉利公布了帝豪EV車的市場售價,這款純電動車在22.88萬~24.98萬元,補貼后售價為12.08萬~14.18萬元左右。這個價格基本與傳統燃油車持平。
馮擎峰表示:“我們將通過模塊化、平臺化開發,利用規模效應降低新能源汽車成本,最終實現消費者用傳統車的購買成本購買到新能源汽車。”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吉利汽車構建了純電動、油電混合動力及插電式混合動力三條技術路線。其中,零排放的純電動汽車是三條技術路線的重中之重,吉利研發了FE和PE兩個純電動平臺。
據悉,FE平臺為帝豪純電動平臺,以帝豪平臺為基礎,開發的一個高性能中高端電動車平臺,新上市的帝豪EV即為FE平臺的首款車型。PE平臺是吉利汽車針對小型純電動車市場專門開發的一個全新純電動專屬平臺,致力于打造智能化、高性價比的小型電動車。
目標為“家庭第二輛車”的PE平臺,能耗將降至每百公里8千瓦時,續航里程從2017年的200公里,提升至400公里,將駕駛范圍拓展到城市周邊,逐漸成為“家庭第一輛車”的選擇。“這個平臺設計中大量應用鋁材、高強度鋼、碳纖維等高強度復合材料的輕量化技術。同時將智能化、車聯網技術應用在研發過程之中。”馮擎峰說。
李書福曾說,在吉利的發展史上,有很多產品開發失敗,虧了很多錢。創新是有風險的,企業要想形成創新能力,就不能指望每一項前沿科技研究都取得成功,這是我們參與沃爾沃產品研發得到的經驗。
但這一次,“藍色吉利行動”不僅展現了創新能力,還顯示了整合資源的能力。2013年,吉利汽車歐洲研發中心成立,1500人的團隊在在哥德堡和杭州兩地工作。
方浩瀚 (Mats F?gerhag)是吉利歐洲研發中心CEO、吉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他很重要的一項任務是開發下一代緊湊模塊化架構CMA。CMA模塊架構既能達到像沃爾沃品牌的高端市場要求,又能滿足吉利汽車作為量產市場品牌的需求,平臺設計的汽車可達到全球銷售的安全性、排放標準等。
在帝豪EV車發布的現場,方浩瀚說,CMA架構可以支持絕大多數車身造型,被升起來可生產SUV車型,被延展可生產7座的MPV車型,被降下去可生產運動型轎跑。此外,在設計CMA的時候,我們就考慮了架構靈活性,使其能夠支持未來的動力技術,例如純電動、插電式混動或輕度混合動力、以及傳統的燃油動力總成。
吉利控股集團公關總監楊學良稱:“獨立運作的CMA平臺運營后,吉利集團也將像大眾集團一樣,形成包括沃爾沃、CMA平臺產品系列和吉利產品系列三個板塊,就像大眾擁有奧迪、大眾和斯柯達三個品牌業務一樣。”
建立架構不僅可以加快不同車型的規模化,也可以使得生產成本最優化。方浩瀚透露:“通過CMA模塊,吉利汽車已經創建了三缸1.5升渦輪增壓引擎,實現高達180制動馬力。該引擎結合了直流電力集成電動馬達,將產生高達250制動馬力,并且單次充電可實現最小50千米的純電動駕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