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比拼中,長安與比亞迪、北汽、上汽等老對手相比并不占優勢。盡管姍姍來遲,自從今年3月發布“2025新能源發展戰略”之后,長安開始在新能源領域嶄露頭角,今年1-9月份長安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762輛,9月份銷量達1054輛,顯示出不俗的市場表現。而除了新能源以外,長安“2025規劃”的另一個重要戰略是智能制造,并從產品中心向客戶中心全面轉型。
在上海工業博覽會期間,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勇和長安汽車工藝技術部副部長吳克志接受記者采訪,透露了長安汽車未來10年在新能源車和智能制造上的進展和規劃。
“CS75混動版將于2018年推出”
隨著首款純電動車型逸動EV上市,長安也迎來新能源車投放的高頻期。從短期來看,新奔奔EV計劃在2016年10月上市。這款定位于低價、低耗的入門級電動車將搶占小型電動車市場。而預計2017年年初上市的逸動插電式混動版將目標中高級市場,在其生命周期內銷量將在10萬左右。至于目前銷量出色的CS75,該車預計將在2018年推出插電式混動版。
任勇表示,對于主打節能環保、以短途代步為主的的中小型車,長安未來將重點推出純電動版車型。而對于注重性能馬力的大型越野車,比如CS35、CS75和CS15,長安將陸續推出插電式混動版車型。
面對2020年國產乘用車平均油耗要降至5.0L/100km這個指標,國內車企紛紛開始布局新能源產品。而對于長安來說,由于目前小型車居多且搭載藍芯發動機,實現國家油耗新標的難度并不大。任勇表示,5年后,新能源車型將占長安自主品牌車型7-10%左右。預計長安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將在40萬輛。
到2025年,長安汽車將分三個階段,向市場推出34款全新產品,并覆蓋目前所有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27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7款。純電動產品中,商用車12款、MPV6款、SUV2款、轎車7款。2025年,累計目標銷量突破200萬輛。
面對新能源補貼逐年退坡,任勇表示,車企必須發力使新能源開發成本曲線與補貼下調的曲線相吻合,因此長安在拼命降低新能源開發成本,從而提供更廉價的車型。
“標準化充電樁很有必要”
隨著新能源車型接踵而至,充電解決方案也需配套執行。目前長安汽車實施了隨車配送充電樁的服務。此外,長安也加快在重慶市中心充電設施建設,未來將覆蓋商圈、住宅區等熱門場所。
目前,國內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基本上都實現了充電接口兼容,長安新能源車型也不例外。任勇表示,長安正在不停的推動充電國標的落實,目的是實現新能源充電樁規范化、一致化,且不同車型充電插口將統一,并采用標準化的充電樁。這對于國家新能源車的普及具有極大的促進意義。
“長安首款定制化車型將是CS15”
隨著去年國務院頒布《中國制造2025》計劃,工業4.0成為中國制造業最熱的趨勢。而在今年6月,長安汽車正式列入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單位,并成為其中唯一的汽車制造企業,這也讓長安與工業4.0戰略掛上了鉤。
在長安推進智能制造過程當中,也相當強調制造過程的創新。重點是建設數字化工廠和智能工廠,目前在建的重慶魚嘴乘用車基地將于2017年投產,屆時將是長安自動化、信息化建設水平最高的工廠,規劃應用600余臺工業機器人進行工藝執行。
基于這一高自動化的智能工廠,長安構建定制化生產模式。未來將以銷售訂單拉動,實現一車、一單、一物料清單、一工藝、一物流、一裝配、一檢驗、一配送的完善體系。長安汽車工藝技術部副部長吳克志表示,在魚嘴乘用車基地,長安計劃搭建產品代碼解析系統,將銷售訂單自動解析為制造代碼,指導設備的智能執行,實現長安定制化生產模式。而長安首款定制化車型將是即將發布的CS15。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