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出貨量達到相當的規模,納恩博才能夠實現盈利。這與其他小米生態鏈企業面臨的是同樣的問題。
在平衡車業界,有著北納恩博、南樂行的說法。納恩博與樂行是國內兩家出貨量和占有率最大的平衡車公司。如今,這種平衡有可能被打破。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之一,納恩博在19日的小米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小米九號平衡車。新產品保持了小米一貫的低價策略,只要1999元。
相比之下,樂行于今年5月發布了新產品R0。而R0的定價是2999元。樂行CEO周偉說,“這是全球首款將售價下探至3000元以下的兩輪平衡車”。
幾年前,國內市場上的平衡車只是富人的玩具。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場上大出風頭的Segway平衡車售價10萬元左右。隨著納恩博、易步、樂行等國產企業的加入,平衡車價格一路下探。九號平衡車與R0,更是將平衡車價格拉到了大眾消費的水平。
聯手小米
今年4月1日,納恩博已經與Segway完成《股權購買協議》的簽署。協議生效后,Segway成為納恩博的全資子公司。Segway被喻為平衡車鼻祖,它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智能平衡車。收購完成后,納恩博獲得了Segway旗下三大產品系列近十款產品的所有權,行業400多項核心專利以及人才、生產線、全球經銷商網絡和供應商體系。
同時,納恩博還宣布獲得來自小米、順為資本、紅杉資本以及華山資本的8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此,納恩博正式成為小米生態鏈新成員。6個月之后,兩家公司聯手推出的首款產品“九號平衡車”正式面世。
納恩博官網在線商店顯示,其在售的兩輪平衡車有兩款,分別是售價14900元的Ninebot E和售價9880元的Ninebot C。然而其聯合小米推出的九號平衡車售價不到2000元,納恩博CEO高祿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這個定價基本沒有利潤。
“這次采用的技術平臺是我們迭代研發的,使用輪轂電機作為整體驅動。算法包括了Segway和我們的技術積累。配件上,小米是LG單一采購的最大采購商,我們現在用的也是LG的
電池。”高祿峰說,“這款產品有點像小米早期的產品,基本沒有利潤。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個市場快速地激活,讓不知道這個產品的人能知道產品,讓原先吃力的人能買得起產品。在產品營銷策略上,我們和小米的認知是一致的。”
盡管納恩博在北京擁有六家旗艦店,但因為沒有利潤分給經銷商,九號平衡車不會在納恩博的店面銷售,只通過小米線上平臺發售。業界人士分析,只有當出貨量達到相當的規模,納恩博才能夠實現盈利。這與其他小米生態鏈企業面臨的是同樣的問題。
高祿峰對雙品牌的發展也表示認同,他將納恩博擁有的Ninebot 和Segway兩個品牌比作大眾集團的速騰和保時捷,分別定位經濟型和高端型。“跟小米合作,我們還有第二款、第三款產品在線上推出,但我們也會有線下的產品發布。我們也會繼續維護原來的線下體系。”
小米的玩具?
小米將九號平衡車定位為“次世代玩具”。由于品牌知名度高,在很多媒體的報道中都是小米出了平衡車,卻很少見到納恩博的名字。對于品牌被弱化的說法,高祿峰表示并不擔心。“九號平衡車英文是Nibebot mini,其實還是我們的品牌。小米的品牌傳播力強,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做車,小米營銷,合作就是揚長避短。”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1999元的價格與玩具的定位剛好吻合,“一萬多買個玩具就有點貴了。”高祿峰則認為盡管1999元和14900元價格相差巨大,但潛在用戶還是有一定的交叉重疊。“只是價格不一樣,用戶對產品的期待也不同。對于玩具或工具的定位我覺得并不重要,能夠為用戶生活帶來改變最重要。用戶會用腳投票,把產品本來的面貌還原出來。”
相比玩具,樂行則更傾向將自家的平衡車定位為工具。“從之前的銷售經驗看,平衡車有很多小朋友購買,玩具定位會吸引更多小朋友購買。這意味著廠家應該對產品進行針對兒童安全保護的設計。我們更傾向把它定位為便攜代步工具。我們之前推出的產品V3C有拉桿、攜帶方便,是很方便的短途交通替代工具。”樂行市場總監劉惠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歡迎小米進入平衡車領域,給這個行業帶來消費者認知的提高。”
“前年我們推出Ninebot 的產品在京東預售,那時候的平衡車市場理解度低、價格高,但依然突破了三萬臺。我們這次推出的九號平衡車一定會有數量級的增長。”高祿峰表示。盡管沒有透露當前的預訂的具體數字,但他充滿信心。“未來會有更多服務于短途交通出行或者酷玩的產品出現。”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