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池之都”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消息,湖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支持郴州市鋰電新能源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從培育產業集群、支持創新發展、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堅持綠色發展、加快項目審批等10個方面,支持郴州建設鋰電新能源全產業鏈條,培育千億級產業。
《措施》中提到,培育產業集群,支持郴州以鋰電關鍵材料創新、尾礦尾渣資源化利用為基礎,發展綠色含鋰礦產資源采選冶、儲能電池、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建設鋰電新能源全產業鏈條,培育千億級產業,將郴州打造成鋰電新能源重要承載地,協同長沙、株洲、湘潭共同打造新能源材料產業集群,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郴州發展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產品,大力培育引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推動建設一批技術領先、效益明顯、帶動作用強的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
支持郴州鋰電新能源企業聯合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新材料中試基地等創新研發平臺,支持湘南學院、郴州職業技術學院、郴州技師學院開設鋰電新能源產業相關專業。
此外,4月24日,郴州舉行“六大新行動”季度觀摩推進會,走進臨武縣大中礦業采選區和臨武高新區安能贛鋒碳酸鋰項目。這也是郴州發展鋰電新能源產業、打造“電池之都”的標志性項目。
郴州鋰電優勢明顯
據悉,郴州素有“有色金屬之鄉”“微晶石墨之都”美譽,目前已探明氧化鋰儲量超過500萬噸,含鋰品位0.2%至0.5%,主要分布在臨武、桂陽、宜章等縣。
具體來看,在宜章,中化藍天郴州基地深耕氟化工產業,搶抓新風口,加快建設涵蓋礦山、無機、有機、鋰電的完整化工產業鏈,2023年預計完成產值14億元,稅收超過1億元。
在臨武,大中礦業采選區將建設年產4萬噸碳酸鋰項目和年產20億瓦時儲能電池及配套電池新材料項目;安能贛鋒項目年產5萬噸碳酸鋰,預計今年10月實現電池級碳酸鋰量產。
在郴州高新區,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發起成立先進儲能創新聯合體,牽頭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深圳儲能產業基金,加速搶灘布局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
2023年,郴州鋰電新能源產業列入全省創建國家級產業集群范圍,7個聯合體項目全部啟動建設,75個鋰電新能源項目完成投資425億元。
近年來,郴州加快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堅持“鋰礦-材料-電池-終端-回收”全產業鏈開發。從招商環節開始,引導企業組建聯合體,形成涵蓋含鋰礦產資源采選、碳酸鋰生產、正極材料、電芯、電池、廢舊電池回收、尾砂尾渣綜合利用的產業鏈,已引進大中礦業、威領股份、科力遠等7個企業聯合體。2023年,郴州啟動建設采選項目7個、碳酸鋰項目9個、正極材料項目3個、電池(電芯)項目21個。同時,強化產業配套,開展尾砂尾渣綜合利用中試,威領股份處理固廢后的材料在水泥中最高摻量達70%,科力遠綠色提鋰工藝減少資源量20%、減少尾渣50%,志存鋰業在選礦環節對鈹金屬的回收率達70%。
郴州還深化與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合作,達成首批次鋰電新能源產業技術合作項目47個,政企校共建實驗室、中試平臺6個,郴州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電池技術研究中心揭牌成立,郴州市鋰電池產業研究院籌建工作正緊鑼密鼓推進。
多家企業落地郴州
看好郴州鋰電產業的潛力,多家企業紛紛選擇到這里投資:
早在2022年10月,大中礦業就發布公告,公司擬與郴州市臨武縣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臨武縣投資含鋰多金屬露天礦采選、碳酸鋰及電池項目,預計總投資160億元。
去年4月,大中礦業4月通過拍賣取得郴州城泰控股權,進而控制了湖南雞腳山鋰礦。公司規劃在湖南區域分兩期建設4萬噸/年的碳酸鋰產能,現已取得碳酸鋰項目、年處理1200萬噸含鋰資源綜合回收利用項目的政府立項。碳酸鋰項目于2024年2月成功摘牌項目用地。探礦方面,公司已完成首采區的野外勘探工作。
科力遠2022年開始在郴州布局鋰電產業。2023年8月,科力遠將上市公司遷入郴州,致力于打造鎳氫、鋰電雙賽道龍頭企業。
據介紹,科力遠集團已投資5億余元在臨武縣建設采選項目,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中國五礦等央企的戰略合作。在郴州高新區投資7800萬建設的鋰云母綠色提鋰中試項目,預計今年3月竣工并運行,有望實現鋰回收率由70%提升到90%、鋰渣減量50%等效果。
今年4月25日,“先進能源材料產業創新聯合體總部”“大儲能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于郴州高新區創新創業園正式掛牌成立。
今年3月底,大為股份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大為股份郴州鋰電新能源產業桂陽年產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一期)規模為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公司全資子公司桂陽大為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實施主體已取得相關證明和批復,目前項目在建設中。
近日,湖南郴州環境局公開了湖南安能旗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GWh儲能電池及配套電池新材料建設項目(一期)的受理情況。該項目總投資為199297.09萬元,產品規模為電池級碳酸鋰5萬噸/a。
此外,寧夏漢堯富鋰科技有限公司、鞍重股份等企業也在郴州開展了電池領域的投資。
可以預見,未來對于誰是“電池之都”的討論將更加激烈!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