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受多重利好刺激,4月9日,固態
電池概念股集體飆升。德福科技、翔豐華股價強勢漲停,漲幅達20%;三祥新材、豐元股份、利民股份等個股也紛紛漲停;殷圖網聯、利元亨等股票漲幅顯著。
其背景是固態電池利好消息不斷:4月8日晚間,智己汽車正式發布智己L6,并開啟預售。智己汽車方面稱,智己L6搭載了業內首個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
智己CEO劉濤介紹,“光年”雖然是固態電池的第一代,但實現了與磷酸鐵鋰電池幾乎相同的重量,擁有超出30%電量的能力。
據介紹,智己L6車型率先搭載了行業首個量產上車的“超快充固態電池1.0”,這是一塊容量達到133kWh的超大容量電池,能夠讓智己L6實現超1000公里的CLTC續航里程。同時,得益于智己L6的準900V高壓平臺,新車可以實現400kW的峰值充電功率,讓駕乘者體驗到10分鐘補能400公里的快充效果。
此外,近日,太藍新能源對外宣布在固態電池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塊車規級單體容量120Ah、實測能量密度高達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體型化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據悉,太藍新能源此次發布的全固態鋰電池采用了多項關鍵技術,包括超薄致密復合氧化物固態電解質、高容量先進正負極材料以及固態電池一體化成型工藝等。這些技術的運用,使得全固態鋰電池在性能上有了顯著提升。
在材料創新方面,太藍新能源采用了高克容量、長循環富鋰錳基材料作為正極,負極則選用了復合鋰金屬基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超寬、超薄的特點,同時兼具高循環穩定性和高倍率性能。此外,為了解決固-固界面阻抗問題,太藍新能源還獨家研發了高性能氧化物復合固態電解質。
而將于4月12日舉行2024年廣汽科技日上,廣汽集團也將帶來更高效、更安全的全固態電池技術。
那么,市場對于固態電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固態電池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鋰電池技術,憑借高密度、更安全性、壽命長等優點,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電動汽車、儲能設備等領域。
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指出,基于對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和降本路徑的研判,預計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614.1GWh,在整體鋰電池中的滲透率預計在10%左右,其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主要為半固態電池。
多家產業鏈上市公司近期也公開了各自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布局和最新進展:
德方納米4月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產品如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等正極材料適用于固態電池體系,對于新興的技術和產品,公司均會保持高度關注。
振華新材在固態/半固態電池用的正極材料領域均有研發和技術儲備,目前暫未量產供貨。
冠盛股份依托東馳新能源的核心技術共同設立合資公司,東馳新能源是“固態電池協同創新平臺”孵化的固態電池企業之一。
三祥新材則致力于固態電池電解質材料及關鍵原材料的研發生產,已向清陶能源等企業送樣,并達到使用要求。
新宙邦稱,半固態電池仍然需要使用電解液與固態電解質配合,目前現有產線可以生產,同時公司在固態電解質領域的研究投入多年,公司的參股公司深圳新源邦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全體系固態電解質材料研發、測試及生產平臺,并已實現噸級量產和銷售,客戶反饋良好。
據了解,業內對于固態電池的分級界定,以電芯中固態電解質含量為依據,半固態鋰電池電芯中固態電解質含量達90%-95%;準固態鋰電池電芯中固態電解質的占比進一步加大,通常在95%以上,是半固態鋰電池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階段;全固態鋰電池的電芯則全部由固態電極和固態電解質材料構成。如蜂巢能源的果凍電池、寧德時代的凝聚態電池都屬于半固態電池。
業內對于上汽智己的“超快充固態電池”提法看法不一,有業內人士直言該電池依然是“半固態”。對于質疑,4月8日,智己汽車有關人士稱,半固態電池和準固態電池目前尚無明確標準,但使用固態電解質肯定可叫作固態電池。
不過,全固態電池真正產業化還需要一段時間,中國銀河證券的研報顯示,半固態電池2024年即有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量產裝車,2030年可見大規模商業化的全固態動力電池。
“全固態電池產業化仍然面臨一系列的科學難題,需要從關鍵材料、界面、復合電極、單體電池不同層面進行解決。比方說材料層次,硫化物電解質化學穩定性、空氣穩定性很差,批量生產很難,基礎硫化鋰很貴,我覺得首先要把這個價格壓下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說。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固態電池材料體系全面優化,產業鏈存在較多潛在機會。其中,電解質為固態電池關鍵創新點;正負極材料向高性能方向迭代,打開高鎳三元、硅基負極乃至鋰金屬負極的應用空間;封裝多采用軟包路線,鋁塑膜需求也有望提升。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