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時儲能需求的快速增長,液流
電池一躍成為市場“黑馬”,投產和擴產消息不斷。據有機構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15日,2023年液流
電池領域產能規劃已超過70GWh,投資金額超過300億。
企業頻頻投資、擴產
電池聯盟注意到,2023年以來,已有多家鋰電企業宣布加碼液流電池或在該產業取得新進展:
10月15日,全球首套兆瓦級水系有機液流電池在宿遷時代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投產。該款電池采用全集裝箱式設計,便于運輸和快速安裝,電堆直流側能效達85%,電池綜合能效達70%,可以實現20000次深度放電循環,設計使用壽命20年。
10 月 11 日,艾博特瑞開業儀式在江蘇蘇州吳江開發區舉行。活動現場,艾博特瑞首條全釩液流電池智能產線正式投產。據悉,艾博特瑞成立于今年3月,5 月就拿到同創偉業領投、鼎興量子和三合資本跟投的天使輪融資,7月完成智能化產線設計方案、訂購設備及完善生產團隊以及建立確定研發體系。10月艾博特瑞第一條全釩液流電池電堆智能生產線建成。公司計劃在2024年將電池產能擴大至1GWh。
9月,緯景儲能鋅鐵液流新型儲能電池項目在湖北宜昌正式開工,將建設20GWh生產線、配套設施及500MW儲能電站。項目計劃投資130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80億元。
10月11日,緯景儲能鋅鐵液流電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儀式在福建三明高新區舉行。項目計劃總投資15.2億元,規劃建設液流電池儲能設備生產線4條,全面達產后可實現產值100億元。
7月21日,宿遷聯盛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盛瑞新材擬建設年產“34000噸249儲能液流電池電解液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54億元,預計建設期為17個月(即從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
7月23日晚間,宿遷聯盛披露的補充公告顯示,公司電解液產品主要用于水系有機液流電池的生產,客戶以有機液流電池廠家為主,目前尚未取得商業訂單。此外,公司儲能電解液產品應用于水系有機液流電池,作為正極活性物質使用,產品性能應用穩定。
今年7月,液流儲能科技有限公司4.5GW液流電池電堆生產集成能力及全產業鏈項目(一期300MW)建成投產。該項目總投資20.5億元,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為年產能300MW液流電池電堆全自動化生產線,整個項目預計2026年底建成投產。
6月29日,液流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與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公司將在格爾木逐步建設5GW液流電池全產業鏈項目,擬總投資30億元,項目共分為三期建設,一期總投資4億元,建設500MW液流電池生產線,預計2023年12月投產。
5月17日,液流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包頭市九原區人民政府舉行簽約儀式。公司擬總投資60億元,在包頭市九原工業園區投資建設5GW液流電池全產業鏈項目。
5月4日,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全釩液流吉瓦級工廠——星G智造基地在常州武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落成。該工廠以高性價比、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長壽命的全釩液流儲能系統為核心產品,將為全球儲能市場提供更穩定、更高效、更環保、更具經濟性的儲能方案。預計公司將于2023年8月投產第一期300MW量產線,并在同年12月建成第二期700MW量產線,最終總產能將達到3GW。
此外,今年以來,陜西建工、德泰儲能、星辰新能、釩鈦股份、振華股份等企業均有液流電池領域的布局。
資本看好液流電池
與此同時,液流電池正受到資本市場青睞,今年以來,上海電氣儲能、國潤儲能、融科儲能分別完成超億元融資:
9月12日,上海電氣旗下子公司上海電氣儲能A輪融資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上海電氣儲能與華強資本、鞍鋼資本、國君創投、海越資管、基石資本、高科新浚和上海電氣簽訂了增資協議。本次A輪增資由華強資本、國君創投和基石資本領投,鞍鋼資本、海越資管、高科新浚跟投,共同完成4億元注資,上海電氣儲能的控股股東上海電氣以知識產權等關鍵無形資產同步注資,投后估值超22億元。此前,上海電氣儲能已經獲得了一輪pre-A輪融資。
上海電氣儲能為上海電氣投資成立的科技型儲能平臺公司,專注于長時儲能領域液流電池關鍵材料、電堆、系統集成的自主研發、制造與銷售,并為客戶提供儲能裝備及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據國潤儲能官微,6月30日,國潤儲能成功完成近2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山西省上市倍增基金(山證投資)、聯創資本、元能資本、正為資本、鐵林資本、誠美資本共同投資,主要用于公司產品研發、產能擴建、市場擴張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等。
國潤儲能是國內唯一綜合布局全釩液流電池裝備制造與液流電池核心隔膜材料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已建成了國際領先的年產10萬平米全氟離子膜自動化生產線及年產100MW全釩液流電池智能化生產線,擁有完整的產業布局和一系列成熟的儲能綜合解決方案。
今年4月,融科儲能完成超10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大連金投、老股東熔拓資本及其他多家投資人跟投。本輪融資將用于公司的產能擴建及研發投入。
融科儲能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大連博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主要從事于儲能解決方案及液流儲能電池工程化、產業化的高技術企業,是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儲能解決方案及液流儲能電池技術服務商。公司擁有國際、國內技術專利300余項,建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裝備智能制造基地,產品廣泛應用于電網調峰、可再生能源并網、工商業微網等領域的近40項重點工程項目。
液流電池發力儲能
公開資料顯示, 液流電池是由Thaller于1974年提出的一種電化學儲能技術。該電池是利用正負極電解液分開、各自循環的一種高性能蓄電池,具有容量高、使用領域廣、循環使用壽命長的特點。
根據電極活性物質的不同,液流電池可以分為全釩液流電池、鋅溴液流電池、鋰離子液流電池、鉛酸液流電池等。目前,液流電池主要以全釩、鋅溴等為主,其中,全釩液流電池不僅可以用作太陽能、風能發電過程配套的儲能裝置,還可以用于電網調峰,鋅溴電池則在造價上具有優勢;鋅溴液流電池能夠大容量、長時間地充放電,中國已經通過自主創新成功研發出第一臺鋅溴液流儲能系統,實現了鋅溴電池的隔膜、極板、電解液等關鍵材料自主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水作為介質,具有較高安全性和環境友好性的水系有機液流電池日前取得了新進展。
近期,西湖大學王盼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發團隊合作,開發了一類基于吩嗪衍生物的水溶性有機儲能小分子,并提出在水系有機液流電池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電化學碳捕獲一體化的方法。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能源》期刊上。
可以看出,液流電池在儲能市場空間廣闊。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國各地液流電池裝機規模已經達到220MW/865MWh,儲備項目規模已經達到5GW/18GWh,到2025年,中國將部署最多4GW的液流電池。
東海證券研報指出,風光裝機高增提升新型電力系統消納及調峰調頻需求,疊加國內相關配儲政策落地,儲能長時趨勢日益明確,全釩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路線迎發展良機。釩電池當前階段全生命周期成本已優于鋰電池、接近鈉電池;邊際成本隨儲能時長遞減,在長時儲能市場中成本優勢突出。此外,釩電池建設周期短、占地面積小、選址不受自然資源限制,可靈活適應源網荷各側、與風光裝機適配性更強。目前釩電池產業鏈基本形成,市場需求亟待釋放。
10月7日,國家電投發布公告,總計采購規模流電池 5.2GWh。其中包括4.2GWh磷酸鐵鋰儲能系統、1GWh液流電池儲能系統。這是液流電池繼2022年中核匯能集采后的又一次“GWh級”集采。
有機構預測,在國內新能源發電占比達到 20-30%階段時,對長時儲能就會產生較大需求,2023年正當其時,長時儲能中的液流電池迎來發展風口。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