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歐盟官方公示滿20天的《歐盟
電池和廢
電池法規》(簡稱“《新電池法》”)正式生效。
歐盟新電池法規定,未來在歐洲經濟區銷售的動力電池和工業電池須具備碳足跡聲明和標簽及數字電池護照,并對電池重要原材料的回收比例等也作出了要求。
業界認為,《新電池法》的施行,雖然在短期會讓中國電池在出海方面會受到一些挑戰,但長期來看,對于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完善具有推動作用。
美國能源部則于今年6月宣布提供超過1.92億美元的新資金,用于從消費品中回收電池,成立了一個先進的電池研發聯盟,并延續了始于2019年的鋰離子電池回收獎。
在政策法規的推動下,海外動力電池回收的巨大機遇開始顯現,多家巨頭紛紛“出海”進行布局。
寧德時代
在今年6月舉辦的2023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寧德時代首席制造官倪軍表示,寧德時代正與歐洲的合作伙伴商談,討論在歐洲建立多個電動汽車電池回收站,同時也在尋找合作伙伴在北美建立動力電池回收站。
雖然倪軍并未透露歐洲合作伙伴的身份和有關回收站擬建數量的細節。但其表示,寧德時代已是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回收商,鎳、鈷和錳的回收率超過99%,鋰的回收率也在90%以上。
國軒高科
今年3月15日,國軒高科與日本愛迪生能源(Edison Power Co., Ltd.)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開拓日本儲能和回收市場。此次合作中,國軒高科還將與愛迪生能源攜手共同致力于在日本建立循環儲能電池回收體系。
格林美
今年1月初,格林美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在2021年完成韓國浦項動力電池回收基地2萬噸廢舊電池處理產線的建設和運營,目前韓國回收工廠運營良好。
華友鈷業
韓國當地時間7月7日,華友鈷業與浦項韓國合資公司POSCO HY Clean metal(浦項華友循環再生韓國公司)在韓國全羅南道光陽市栗村產業園順利竣工,標志著華友鈷業正式進軍韓國再生市場。
華友循環
去年5月25日,寶馬集團宣布與華友鈷業旗下華友循環攜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造動力電池材料閉環回收與梯次利用的創新合作模式,首次實現國產
電動車動力電池原材料閉環回收,并將分解后的原材料,例如鎳、鈷、鋰等,提供給寶馬的電池供應商,用于生產全新動力電池,實現動力電池原材料的閉環管理。
今年8月8日,華友循環、衢州華友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與韓國LG集團旗下LG新能源正式簽署合資協議,分別在南京、衢州兩地成立預處理和再生冶金兩家合資公司。未來,雙方將逐步擴大海外電池回收版圖。
天奇股份
2022年12月,天奇股份與斯泰蘭蒂斯汽車(上海)(Stellantis集團在中國設立的全資子公司)簽署長期服務協議,擬為后者提供覆蓋全中國市場的退役鋰離子電池回收及循環利用服務,服務期限為5年。
今年4月,天奇股份與Stellantis集團簽署備忘錄,Stellantis集團擬通過其子公司AutomobilesPeugeot以增資方式取得公司參股公司天奇歐瑞德(廣州)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32%的股權。雙方將深化合作,繼續尋求包括廢舊車輛回收及拆解、動力電池再制造及回收在內的汽車循環產業領域多方面的合作機會。
今年6月,天奇股份還與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簽署諒解備忘錄,就電池循環領域在海外市場的項目合作達成一致意見,并將圍繞構建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產業閉環共同探討。雙方將在鋰電池回收利用領域攜手合作,針對鋰電池循環利用業務的布局與持續發展探討雙方合作的可能性。
博世科
去年10月,博世科發布公告稱, 公司與 PT.YONG QING INDUSTRY(INDONESIA)(簡稱“印尼永慶公司”)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在退役鋰離子電池和電池廢料的回收及再生利用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國內外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向清潔、低碳、高效和合理的再循環生產方式轉變。
道氏技術
道氏技術今年6月6日公告,公司與KH Energy Co.,Ltd(簡稱“KH Energy”)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書》,雙方將共同研究和推進新能源電池項目各領域的廣泛合作可能性,共同設立合資公司使其有利于進入韓國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市場和前驅體工廠建設,以及三元廢舊鋰電池回收和循環利用業務。雙方將出資200萬元人民幣(各100萬元人民幣)共同設立合資公司。
與此同時,國外企業也在加速布局動力電池回收產業!
美國方面,去年11月,美國鋰離子電池回收商Cirba Solutions延長與通用汽車(GM)的協議,以在2024年之前回收電動汽車(EV)鋰離子電池和在特定通用汽車工廠的制造和研究中產生的電池廢料。
Redwood Materials于2022 年中旬宣布了價值35億美元工廠的建造計劃,預計到2025年,該工廠生產的材料可滿足100萬塊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到 2030 年預計將增加到500萬塊。該公司還計劃于2023年在美國東部開始建設一個新園區。
歐洲方面,去年6月,瑞典電池制造商北伏和挪威最大鋁業公司海德魯合資創辦的歐洲最大動力電池回收工廠Hydrovolt在挪威正式啟動,將率先在挪威本土推進電動汽車電池商業回收業務,接下來會為德國、法國的汽車制造商提供服務,之后將把動力電池回收業務擴張至整個歐洲。
今年3月,有媒體報道,梅賽德斯-奔馳在德國南部庫彭海姆的一家電池回收工廠破土動工。據悉,這一工廠的年回收產能將達到2500噸,能為梅賽德斯-奔馳新型電動汽車提供超過5萬塊電池組。該工廠預計于2023年底投入運營。
今年5月,有報道稱,嘉能可計劃建立歐洲最大的電池回收廠,以尋求發展其自然資源業務。嘉能可正在與加拿大的Li-Cycle開展一項聯合研究,計劃到2027年在意大利建設該設施。
此外,去年2月,嘉能可宣布和電動汽車電池初創公司Britishvolt聯合開發一個新的英國電池回收廠,該廠將有助于回收利用鈷和鋰等昂貴的關鍵原材料。
韓國方面,去年12月13日,SK Innovation和韓國電池回收企業SungEel HiTech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在2023年在韓國成立一家合資企業,運營一家回收電動車電池的商業工廠。工廠將于2025年開始運營,將從舊電池中提取鋰、鎳、鈷和錳。
去年12月21日,LG化學宣布,公司已同韓國電池回收初創企業Jae Young Tech簽署協議,將投資240億韓元(約合1.32億元人民幣)收購后者股份。根據投資協議,LG化學和JaeYoung Tech將在2023年底前于北美成立一家電池回收合資企業,并將與該地區的本地公司尋求合作機會。
日本方面,2010年,日產汽車與住友商事株式會社成立合資企業4R Energy株式會社(4R Energy Corp.),專注于電動汽車電池的有效再利用,并通過開發技術和基礎設施,以4R模式發掘車載電池能量價值為其他設施提供電力。
今年8月,據共同社報道,多家日本有色金屬企業正致力于從智能手機電池、車載鋰離子電池中回收稀有金屬,以實現循環利用。其中,JX金屬公司今春全面啟動全日本最大規模的相關實證試驗。實證試驗中,“JX金屬循環解決方案”主要處理家電和電腦的鋰離子電池,使其不起火,然后粉碎,再通過浸在硫酸等液體中,回收稀有金屬。
除JX金屬外,三菱綜合材料公司2025年度將啟動循環利用業務,住友金屬礦山公司將生產使用所回收稀有金屬的電池材料。
資料顯示,早在1994 年時,日本已經開始推行電池回收計劃,并建立了“電池生產-銷售-回收”的回收體系。為了規范廢舊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日本從基本法、綜合法、特別法三個層面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且鼓勵汽車制造商關注與汽車電池回收技術相關的資源回收研究。
總之,對于企業來說,加快海外回收產業的布局,有利于其提高市場競爭力及自身實力。同時,打造符合中國企業自身定位和需求的電池回收體系正式提上日程。未來中國企業在海外回收市場的發展值得期待!
在此背景下,由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主辦、電池聯盟承辦的“第十二屆退役動力電池高值化循環利用發展高峰論壇”將于2023年9月16-17日在廣東深圳召開。
此次會議將邀請多位行業著名專家、知名企業高管、渠道商、廠商等專業人士,通過主題報告、圓桌會議、動力電池回收拆解技術報告發布、產業分享、企業參觀等形式助力退役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資源化、高效化、綠色化發展,同時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實現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全產業鏈互利共贏。期待您的參與。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