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顯示,近日,蕪湖造船廠有限公司(簡稱:蕪湖造船廠)發生工商變更,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退出股東序列,寧德時代旗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等為新股東。此次股權變動前,奇瑞控股在蕪湖造船廠中的持股比例為66.5557%。
與問鼎投資一并新增入股的,還有蕪湖建設投資有限公司(18.42%)、梅州訓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蕪湖瑞創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7.01%)、青島鑫誠海順新能源汽車合伙企業(8.07%)、蕪湖金斯曼企業管理合伙公司(4.05%)、青島五道口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企業(3.3%)。
此次股權變動后,蕪湖造船廠實際控股方為蕪湖市國資委,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通過個人控股公司持有船廠約17%股權,寧德時代通過子公司問鼎投資持有蕪湖造船廠2.48%股份,為最小股東。
資料顯示,蕪湖造船廠前身是1900年創辦的福記恒機器廠,曾制造出中國第一艘木制魚雷快艇、中國第一艘海洋綜合調查船、中國第一艘2600P海洋石油平臺三用工作船等。公司目前主營業務涉及散貨船、液貨船、多用途船等。
電池聯盟注意到,寧德時代很早就開始進軍船舶動力電池市場。
2018年,福建省首艘電動高端內河游船“閩江之星”首航,采用的就是寧德時代大容量磷酸鐵鋰電芯;
2020年,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海上危險品應急指揮船“深海01”輪在廣州下水,搭載的是寧德時代的1.5MWh容量的磷酸鐵鋰電池;
2021年,使用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的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交付;
2022年1月,搭載寧德時代7.5MWh船用動力電池、全球電池容量最大的新能源純電動船舶“長江三峽1號”試航成功;
2022年底,寧德時代注冊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寧德時代電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方向是船用動力電池系統相關技術、產品研發及應用;
今年6月16日,寧德時代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聚焦電動船舶等重點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
6月28日,查詢天眼查發現,近日,寧德時代申請注冊多枚“時代電船”商標,國際分類涉及機械設備、材料加工、建筑修理,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
據寧德時代方介紹,寧德時代的船用動力電池技術,從電芯到系統層級,全方位保障產品的安全、可靠。
還有哪些電池企業也投資該領域
電池聯盟注意到,國內多家電池企業都在加速進軍船舶動力電池領域。
比亞迪近期還被爆出將豪擲50億元在廣東建造船廠的消息。據稱,該廠將主要生產鋼質船舶和混合動力船舶,并且在未來還會逐步拓展其他船舶產品線!
7月6日,廣船國際表示,公司目前正與比亞迪開展船舶動力電池領域的合作。消息稱,廣船國際目前手持汽車滾裝船訂單量全球第一,今年初承接2艘比亞迪汽車滾裝船訂單,并且與比亞迪成立工作組,共同研究將其電池產品應用于電池混動滾裝船。
此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與桂林市市長會面時曾表示,希望雙方能在旅游輪船電動化等方面開展合作。
2月9日,楚能新能源獲中國船級社認可證書,進軍電動船舶領域。2月14日,該公司與湖北港口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船舶、物流合作、綠色港口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此外,作為最早進入船舶領域的鋰電池廠家,早在2016年,億緯鋰能的船用動力電池就獲得了中國船級社CCS認證,并于2019年獲得德國萊茵防爆認證。純電動游船“闊闊真公主號”、國內首艘大型純電動商旅客船“君旅號”、純電動港作拖輪“云港電拖一號”、純電動集裝箱船“國創號”搭載的均為億緯鋰能的動力電池。
國軒高科于2019年12月收購了原上海舞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份,將后者改組為上海國軒舞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開始進軍船舶領域;2020年4月,上海國軒舞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囊獲今年首批3船套船舶動力鋰電池系統訂單;2020年7月,國內首款具備電池動力的混合動力休閑漁船——秦皇島36米電力推進休閑漁船投入使用,國軒高科其量身打造深度集成高壓控制柜電池組磷酸鐵鋰電池系統;2020年10月13日,中國船級社向國軒高科正式頒發了“磷酸鐵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型式認可證書。
中創新航近年來持續為國內外大型貨船、客貨滾裝船、河海作業船、游艇等提供大型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公司自主設計開發的零碳船舶儲能電源系統是國內首個獲得挪威船級社DNV認證的船舶電池系統產品。我國首艘純電動離岸雙體帆船——琺伊—逸動42C新能源雙體帆船,就搭載了中創新航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產品。
百億級市場空間
國內研究機構EVTank發布的《中國電動船舶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預計,2026年,在原有船舶電動化改造以及新造電動船舶的帶動下,中國電動船舶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67.5億元,進而帶動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11.2GWh。
EVTank還表示,未來岸電建設中增加儲能一體化設施也將極大的帶動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屆時船舶電動化領域對鋰電池的需求將極大的超預期。
為了鼓勵電動船舶發展,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省份,都發布了多個相關政策。
國家層面,2022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積極穩妥發展LNG動力船舶、加快發展電池動力船舶。
地方層面,就在上個月,福建省工信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其中,在推動電動船舶全產業鏈發展方面,提出支持船舶電池動力推進系統研制與應用、標準化箱式電池開發,培育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的電動船舶動力電池及電池動力推進系統供應商;對電動船舶電池動力推進系統生產企業按交付電池動力推進系統金額的20%給予補助(不含省示范項目),單套系統補助最高200萬元等。
在這之前,福建省印發的《福建省“十四五”生態省建設專項規劃》、《2022年福建省電動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實施方案》,對于如何發展電動船舶電池提出了具體目標。
3月8日,湖北省正式發布《湖北省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若干措施》,提到支持湖北省內液化天然氣、電池等綠色動力船舶和智能船舶研發、設計、制造、應用和配套。
據悉,船用動力鋰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在裝船前必須獲得中國船級社型式認可證書。數據顯示,中國船級社(CCS)已向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欣旺達等數30家以上電池企業發放了鋰電池相關產品型式認可證書,認證產品覆蓋電芯、模組、BMS和電池包。
有專家表示,“船的壽命通常有20年,明顯長于汽車,這對電池的性能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針對船用動力電池應用場景,磷酸鐵鋰電池以其高安全性、長壽命、低成本、性能均衡等多方優勢成為現階段的最優選擇。
雖然電動船舶動力電池行業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但國海證券的報告指出,中國電動船舶發展尚未觸及拐點,主要原因在于行業仍存在明顯痛點,其中核心是電動船舶初始投資高、經濟性不足,因此僅能夠在有局限的對經濟性不敏感的場景開展滲透,市場規模有限。此外電動船舶存在里程焦慮、基礎配套仍不完善亦放大該劣勢。
該機構認為,“政策護航”+“經濟性提升”為主要路徑,有望進一步提升電動船舶市場需求。國家及地方層面的船舶電動化政策支持為基礎,推動示范先行,在適宜場景實現加速替代,同時降低初始投資并開展充換電配套,進一步提升經濟性,將有效提升市場需求、拓寬市場空間。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