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孫公司億緯匈牙利與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政府的子公司簽訂購地協議,購買其位于德布勒森西北工業區的土地,用于生產圓柱形動力電池。
公告顯示,雙方同意的土地購買價格為22.5歐元/平方米(約合170.68元人民幣/平方米)+增值稅,根據土地總面積計算,購買價格為1285.88萬歐元(約合9754.81萬元人民幣)。
去年3月,億緯鋰能曾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政府的子公司簽訂意向書,公司或其附屬實體擬根據本意向書中規定的條款和條件,向賣方購買目標地產,并在匈牙利建立動力電池制造廠。
億緯鋰能表示,本次交易將進一步擴大動力儲能電池的產能規模,持續鞏固和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行業的影響力、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是公司完善全球化產業布局的重要舉措。
多家電池企業匯聚匈牙利
電池聯盟注意到,除了億緯鋰能之外,還有多家企業的電池項目落戶匈牙利。
早在2018年7月,寶馬就宣布將投資10億歐元(約合75.86億元人民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新建組裝廠;去年6月,寶馬宣布德布勒森工廠奠基;去年9月,寶馬宣布,已向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兩家合作伙伴授予了價值超過百億歐元的電芯生產需求合同,上述兩家合作伙伴將分別在中國和歐洲各自建立兩座電芯工廠。從2025年開始,寧德時代將為寶馬 “新世代”車型供應圓柱電池;去年11月,寶馬宣布將德布勒森工廠的投資翻倍至20億歐元(約合151.72億元人民幣),新建高壓電池組裝設施。
去年8月12日,寧德時代宣布,擬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資建設匈牙利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不超過73.4億歐元(約556.82億元人民幣)。項目選址為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南部經濟開發區,計劃建設100GWh動力電池系統生產線。
今年4月,據外媒報道,寧德時代去年8月份宣布在匈牙利建設的電池工廠,計劃在今年夏天動工,明年開始試運營,2025年正式投產。
今年1月,據外媒報道,韓國電池制造商三星SDI希望在匈牙利再建造一家電池廠,為寶馬電動汽車供應電池,投資額預計約為1萬億韓元(約合52.3億元人民幣)。報道稱,該工廠位于匈牙利北部城鎮格德,或于今年上半年開建,業界推測其年產能為50GWh。
今年3月,據《韓國經濟》報道,歐盟委員會已批準匈牙利政府向三星SDI匈牙利工廠發放補貼的申請,一期項目補貼金額近9000萬歐元(約合7.59億元人民幣)。此前,韓國另一家大的電池公司SK ON也于去年3月得到了歐盟對其匈牙利三期項目的補貼,金額達2.09億歐元(約合15.85億元人民幣)。
為何選擇匈牙利?
那么,企業選擇到匈牙利投資的理由是什么呢?
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之所以歐洲的第二工廠選址匈牙利,是因為匈牙利有悠久的汽車制造產業歷史,產業配套良好,周邊地區原材料豐富。
據悉,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的沿線國家,匈牙利的汽車產業已經非常成熟,奔馳、奧迪、寶馬均在匈牙利設有工廠,中國電動汽車新勢力蔚來汽車旗下首個海外工廠也設在匈牙利。
資料顯示,就歐洲各國已官宣的2031年電動汽車的電池規劃產能來看,德國以369GWh的產量遙遙領先,匈牙利以207GWh的名列第二。就城市來看,德布勒森以130GWh的產能名列前茅。
歐美、東南亞等是國內企業“出海”首選地
目前,歐美、東南亞是國內企業“出海”的主要目的地。
4月13日,據彭博社消息,蜂巢能源計劃將其歐洲的工廠數量擴大到5家。目前,該公司正在歐洲東部、北部和西部尋找建造工廠的合適地點,其中最大工廠的規模將達到年產能20GWh。蜂巢能源歐洲負責人Kai-Uwe Wollenhaupt表示,蜂巢能源的目標是到2030年在歐洲實現至少50GWh的電池產能。
4月28日,國軒高科國際業務副總裁陳瑞林在該公司舉行的媒體開放日活動上透露,國軒高科已就美國建廠事宜進行了深入調研,目前進展較為順利,即將確定具體選址。國軒高科規劃在美國建立兩座生產基地,其中一座工廠生產電池,另一座工廠生產電池材料。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欣旺達、瑞浦蘭鈞、天能股份、格林美、華友鈷業等開始向東南亞擴張。
近日,泰國投資委員會(BOI)秘書長Narit Therdsteerasukdi表示:“我們正在與許多公司談判,不僅是寧德時代,還有電池行業的許多公司。這是我們的目標之一。我們希望吸引電池生產商在泰國建廠。”去年5月13日,寧德時代曾宣布與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T)的全資子公司Arun Plus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東盟地區就電池相關業務開展合作,進一步增強雙方在電池行業的競爭優勢。
機遇與挑戰并存
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相關產業鏈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出口數量快速增長。
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7.8萬輛,同比增長3.9倍。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24.8萬輛,同比增長1.1倍,迎來“開門紅”。
4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在國外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今年一季度,全國鋰電池出口1097.9億元,增速達到94.3%。同期,動力鋰電池累計出口達25.8GWh。其中,三元電池累計出口18.7GWh,占總出口量的72.6%;磷酸鐵鋰電池累計出口7.0GWh,占總出口量的27.2%。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近日發布消息,2023年1-3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累計出口額為159.69億美元,2022年同期為88.77億美元,同比增長79.9%;2023年1-3月鋰離子電池累計出口數量為8.37億個,2022年同期為9.03億個,同比減少7.3%。
對于企業來說,鞏固國內市場地位的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可以吸引優質資本、拓展海外業務、提升國際影響力等,是個巨大的機遇。遠景動力執行董事、中國區總裁趙衛軍在某論壇上表示:“據統計,海外市場到2025、2026 年還有400GWh的產能缺口。汽車行業的產能本地化屬性決定了,誰能滿足它,誰能走出去,誰就獲得了先機。”
不過,在海外機會巨大的同時,也有挑戰:
歐盟碳關稅將于2023年10月進入過渡期,2026年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中國鋰電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門檻將進一步提高。而根據《新電池法》,歐盟將針對動力電池企業碳足跡進行評級,并在2027年設定一定的閾值,高于閾值的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或面臨更加嚴苛的市場準入要求。
因此,電池企業要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同時,還要不斷提升自身實力,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約35億元!比亞迪獲特斯拉儲能電池訂單2024-06-05 23:22
|
官宣!比亞迪百億鈉離子電池項目獲批2024-06-04 18:59
|
兩家車企終止與弗迪電池的合作!2024-05-31 19:01
|
利好消息頻傳,固態電池要起飛?2024-05-30 20:28
|
總投資115億元!這一鈉離子電池項目在四川達州啟動建設2024-05-29 18:47
|
投資12億元,這家企業加碼大圓柱電池精密結構件!2024-05-28 18:44
|
投資超25億元!這家鋰電企業擬在美國建設電池化學品項目2024-05-22 19:20
|
攜手多地政府,這家企業5月三大電池項目開工/簽約!2024-05-21 18:46
|
小米入局電池制造,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2024-05-20 19:05
|
孚能科技與印度企業簽署動力電池戰略合作協議2024-05-16 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