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一份監管文件顯示,韓國SK Innovation旗下子公司SK On將從包括韓投伙伴(Korea Investment PE)在內的多家投資公司處募集6953億至1.32萬億韓元的投資(約合37.78-71.74億元人民幣)。
據報道,SK On將以每股5.5萬韓元的價格向投資者出售可轉換優先股。目前已確認可募集6953億韓元投資,而最高或可達1.32萬億韓元。SK On將于2026年年底前,或交易完成4年內(以較晚時間為準)上市。
據了解,SK On是韓國公司SK Innovation在2021年10月分拆出來的電池子公司,客戶包括福特汽車、現代汽車等,公司在美國、中國、匈牙利等地設有生產基地。
業績方面,今年三季度,SK On實現營收2.19萬億韓元(約合119.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8.6%,這得益于其新工廠電池良品率的提升。不過,和另外兩家韓國電池制造商相比,SK On還是有一定差距的:LG新能源第三季度的營收接近7.65萬億韓元(約合415.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9%;三星SDI第三季度營收為5.37萬億韓元(約合291.83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為5659億韓元(約合30.75億元人民幣)。
電池聯盟注意到,今年下半年以來,SK On在電池領域的動作頻頻:
7月22日,SK On發布聲明稱,與福特合資的新公司——BlueOval SK于7月13日正式成立。
7月28日,SK On宣布,公司將籌集20億美元(約合141.49億元人民幣)貸款,以加速在歐洲設電池工廠。這些融資將用于SK On在匈牙利Ivancsa建設第三家歐洲電池廠。該工廠預計耗資3.31萬億韓元(約合179.89億元人民幣)。
8月,據報道,SK On已從私募股權公司中籌集約2萬億韓元(約合108.69億元人民幣),用于擴大其海外電池業務的產能。該公司目前的估值已升至約20萬億韓元(約合1086.92億元人民幣)。
11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SK On匈牙利新電動汽車電池工廠已開始安裝設備,由約20家廠商供應。報道披露,正在進行設備安裝的SK On匈牙利Ivancsa第一座工廠,共有12條生產線,規劃的年產能是30GWh,足夠裝配約430萬輛電動汽車,福特和大眾預計會是他們這一工廠的主要客戶。
11月25日,SK On與韓國ECOPRO、格林美共同簽署《諒解備忘錄》,擬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莫羅瓦利建造一座HPAL工廠生產MHP,年產3萬金噸鎳,并確保以透明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價格向上述前驅體合資公司供應。
還有外媒報道,SK On和現代汽車計劃投資約2.5萬億韓元(135.87億元人民幣),在美國建立一家新的合資電池廠。該工廠計劃于2026年第一季度開工,初步年產能約為20千兆瓦時(GWh),足以為約30萬輛電動汽車供電。
韓國電池企業進軍美國
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9月份,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車總量達54.7GWh,同比增長61.2%。前10名的企業中,包括6家中國企業、3家韓國企業和1家日本企業。
3家韓國電池企業中,9月,LG新能源動力電池裝機量較8月的5.0GWh大幅提升,動力電池裝機量為8.8GWh,市占率為16.0%,同比增長39.2%,排名第2。
SK On以2.8GWh的動力電池裝機量,5.4%的市占率,排名第5,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52.7%。
三星SDI排名第6,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4GWh,同比增長95.1%,市占率為3.6%。
SNE Research表示,三家韓國電池公司的增長勢頭主要受搭載各公司電池的
電動車車型銷售的拉動。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電池企業正在加速進軍美國市場。
LG新能源和現代汽車和正考慮在美國建立兩家合資電池廠。外媒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根據計劃,新工廠將建在佐治亞州,每個工廠的電池年產能約為35GWh,足以為約10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
LG化學于近日表示,計劃投資超30億美元(約合212.58億元人民幣)在美國田納西州建立電池正極(陰極)材料工廠。LG化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工廠的目標是到2027年達到年產12萬噸正極材料的產能,這足以為約120萬輛純電動汽車提供動力。該工廠將于明年一季度開始興建,并于2025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量產。
而三星SDI正在推動通用汽車與沃爾沃在美國成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工廠,項目預計總投資為80億美元(約合566.87億元人民幣),其中三星SDI將出資40億美元(約合283.44億元人民幣),通用汽車與沃爾沃再出資40億美元(約合283.44億元人民幣)。據悉,這家電池工廠計劃年產能為50GWh,預計最快到2025年建成投產,每年可為67萬輛續航500公里的電動汽車提供動力電池的需求。
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11月24日在“電池先導城市浦項國際會議2022”上預測稱,受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影響,在北美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上,韓國企業所占比重將接近70%。
電池聯盟了解到,《通脹削減法案》規定,自2023年開始,新能源汽車所搭載的動力電池,須有50%以上的電池部件和材料在北美制造或組裝,才能獲得一份3750美元(約合2.7萬元人民幣)的稅收補貼。
此外,自2023年開始,電動汽車需有40%的電池關鍵礦物在北美或與美國簽訂貿易協定的20個國家開采或回收,才有資格獲得每輛車3750美元(約合2.65萬元人民幣)的稅收優惠。
據SNE Research預測,到2025年,韓企在北美生產能力將達到355GWh,占北美整體電池生產能力的67.4%。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