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固態
電池企業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 “衛藍新能源”)宣布完成近15億元D輪融資,本輪領投方為中國誠通混改基金,中信建投、國投創益、招商局資本、德屹資本、隱山資本、和暄資本、湖州經開、云和方圓資本等跟投,老股東淄博景能繼續加注。光源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
接下來,衛藍新能源計劃于年內推動全部關鍵材料量產,未來幾年,公司將進一步加快推動產品在高端動力、儲能等領域規模應用,并持續推出技術和經濟性同步領先的系列產品,逐步成長為行業標桿企業。
據了解,衛藍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專注于固態鋰電池研發與生產,是中科院物理所在固態電池領域唯一的產業化平臺。目前,其在北京房山、江蘇溧陽、浙江湖州、山東淄博擁有4大生產基地。
衛藍新能源聚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功率、寬溫區、長壽命的固態電池產品,曾完成首臺固態鋰電樣車,并與戰略車廠發布1000公里續航的固態鋰電池產品。
在產業化方面,衛藍新能源已與蔚來、吉利等國內國際多家整車廠達成合作。其中,與蔚來汽車合作的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預計于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開始量產,該款電池單次充電續航可達1000公里。
此前曾進行多輪投資
電池聯盟通過查閱愛企查查發現,在此次D輪融資之前,衛藍新能源已進行多輪融資。
2017年7月5日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騰業創投、武岳峰資本。
2018年6月11日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1億元,投資方為蔚來資本、三峽資本、中科院創投、陸石投資(清研陸石)。
2021年2月26日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三峽資本、海松資本、復奇投資。
2021年11月8日完成戰略投資,金額為5億元,投資方為允泰資本、海松資本、小米科技、華為、順為資本、IDG資本、蔚來資本。
2022年3月24日完成戰略投資,投資方為順為資本、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哈勃投資、武漢眾擎私募基金管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投資。
固態電池受關注
衛藍新能源之所以能夠得到如此多資本的青睞,除了該公司自身的實力之外,還在于市場對于固態電池路線的看好。此次衛藍新能源D輪融資領投方混改基金就表示:" 固態電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特性,被看作是下一代的電池產品。“
另一領投方中信建投資本協同投資部負責人、執行總監胡蘇則指出:半固態 / 全固態電池具備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特征,能夠更好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已確定成為新一代電池技術。隨著產品的逐步成熟,行業必將進入高增長期。”
據了解,固態電池是指采用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其能大幅縮減電動汽車的成本,有研究機構認為,量產固態電池的成本僅為目前鋰離子電池的40%。
SNE Research預計,從今年到2025年,全球全固態電池市場預計將從2.1GWh增長到30GWh,然后在2030年達到160.1GWh。IDTechEx則預測,到2030年,固態電池的市場規模預計超過60億美元。
看好固態電池的巨大潛力,國內外企業紛紛布局固態電池:國內企業有清陶發展、輝能科技、太藍新能源、恩力動力、贛鋒鋰業等;國外企業有日產、豐田、本田、Solid Power等。
不過,由于目前固態電解質材料的鋰離子電導率偏低等技術問題及成本昂貴等難題還未解決,全固態電池還無法馬上量產。業界普遍認為,全固態電池需要5-10年才有望實現規模量產。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2025年是液態電池向固態電池過渡的關鍵期。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