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早盤,寧德時代大漲5%,股價創出歷史新高并突破500元整數大關。
截至6月28日上午收盤,寧德時代股價報500.6元,總市值達到1.17萬億元。截至當日下午收盤,寧德時代股價493.90元,總市值1.15萬億。
隨著寧德時代股價創新高,該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在福布斯富豪榜上的排名也跟著提高。截至今天上午11點半,曾毓群一度以447億美元(約合 2888 億元人民幣)的身價,位列全球第30位,這是他首次進入榜單前 30 名。
這是繼5月31日漲幅5.98%,總市值突破1萬億,成為創業板第一家十億美元公司之后,寧德時代的又一次發力。
未來兩到三年或迎來放量高峰
行業證券機構認為,寧德時代站上萬億市值有四點核心驅動因素:一是跑對了新能源這條賽道;二是實現了主流車企的供應鏈全覆蓋;三是企業縱向全產業鏈全布局;四是技術持續迭代,始終維持競爭力。
世紀證券也在此前的報告中提到:寧德時代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領跑行業,依靠技術優勢和前瞻布局深化護城河。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材料及結構工藝先進,同時公司通過供應鏈管理獲取較強的議價權,形成鋰
電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閉環,成功打造低成本高效能的產品體系。公司目前已形成四大研發中心、五大生產基地的全球化布局,擁有長期規劃產能超600GWh,在未來兩到三年將迎來放量高峰,綁定全球優質客戶資源,實現強者恒強。
該機構表示,寧德時代是動力鋰電領軍者,迎接儲能新機遇。預計2021-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104/147/205億元。
那么,寧德時代的實力體現在哪里呢?
全球領先鋰離子電池提供商
成立于2011年的寧德時代,是全球領先的鋰離子電池提供商,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和鋰電池材料。公開資料顯示,自2018年6月在創業板上市,不到三年時間里,寧德時代的市值增加了超過十倍,其市場表現也因此受到各方關注。
韓國新能源分析機構SNE的統計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已連續四年排名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的首位。2020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全球裝車量為34GWh,市場份額接近四分之一。
業績方面, 2020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業總收入503.19億元,同比增長9.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5.83億元,同比增長22.43%。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鋰離子電池銷量46.84GWh,同比增長14.36%,其中動力電池系統銷量44.45GWh,同比增長10.43%。
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191.67億元,同比增長112.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54億元,同比增長163.38%。
產能方面,在國內,寧德時代有福建寧德、江蘇溧陽、青海西寧、四川宜賓、廣東肇慶等生產基地。在國外,寧德時代正在德國圖林根州建設海外基地。據統計,這些生產基地的新增產能規劃超過500GWh。
產業鏈上下游投資方面,去年8月,寧德時代宣布以190億元對境內外產業鏈上下游投資。今年4月27日,寧德時代再發公告稱,計劃在未來一年內以證券投資方式,對境內外產業鏈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投資總額同樣不超過190億元。
電池研發方面,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在之前召開的股東大會上透露,公司將于今年7月發布鈉離子電池。消息公布后,鈉離子電池概念股一度集體大漲。
此外,寧德時代還與上汽、一汽、東風、廣汽、吉利等車企建設合資工廠。
新消息不斷
而寧德時代在各個領域的布局也一直在繼續著······
6月28日,有消息稱,寧德時代持股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快卜)與愛馳汽車正式簽署合資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愛馳新能源汽車用戶的用電消費領域,開展創新合作,形成充電數據鏈、用戶服務鏈和消費價值鏈的深度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快卜成立于2020年3月6日,由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寧德時代持股49%。2021年4月,寧德時代通過全資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入股愛馳,注入注冊資本金308.155萬元,占股0.35506%。
今年6月23日,全球首臺120噸級純電動交流傳動礦用自卸車在湘電集團成功下線,并擬于7月在礦山場景試運營。該產品將應用于智能電動時代背景下的露天礦山運輸領域,并將推動礦山行業向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方向發展。
據悉,該產品搭載寧德時代大容量高安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采用高電壓快充技術,滿足大功率充電;獨創CTP無模組技術,具備高比能特點,滿電可連續工作8小時;BMS智管理,24小時掌控電池健康狀態,精準預測剩余電量;智能熱管理系統能保障電池在-30℃- 60℃高效運行,確保純電動礦用自卸車可全天候使用。
6月18日,寧德時代與上汽集團合資成立的上汽時代和時代上汽動力電池產業化項目(二期)開工儀式在溧陽舉辦。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將建設多條先進動力電池生產線及Pack線,預計2024年建成。
通過寧德時代擴張的不斷擴大,可以看出其巨大的野心,不過,面對LG新能源、SKI、SDI等國外電池企業的來勢洶洶,以及國內比亞迪等國內企業的日益強大,這家鋰電巨頭還不能掉以輕心,要更加努力才行!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