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工信部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推薦第四批綠色制造名單的通知》要求,將擬入選第四批綠色制造名單進行了公示。
公示名單共四份:《綠色工廠公示名單》、《綠色設計產品公示名單》、《綠色園區公示名單》、《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公示名單》等。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所示,綠色產品指以綠色制造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體現,側重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積極開展綠色設計示范試點,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系統考慮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各個環節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實現產品對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本批次《綠色工廠公示名單》包括35個地區的611家相關企業,《綠色園區公示名單》包括22個地區的40個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公示名單》包括23個地區的50家相關企業單位,《綠色設計產品公示名單》包括了370種相關產品。
此外,《綠色設計產品公示名單》包括的370種相關產品,又分為了52種大類,新能源電池相關領域涉及鉛酸蓄電池、鋰離子電池、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電動工具,共34種產品,其中鉛酸蓄電池包括22種、鋰離子電池7種、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3種、電動工具2種。
從鉛酸蓄電池來看,適用評價標準的依據是《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鉛酸蓄電池》,綠色設計的亮點是起動型鉛酸蓄電池循環壽命≥220次,動力型≥450次,均高于國家標準要求。
此外,廢鉛酸蓄電池中塑料可回收利用率≥99%,鉛可回收利用率為100%。單位產品鉛消耗量、取水量、能耗、廢水總鉛產生量、廢氣總鉛產生量符合《電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I級要求。
從鋰離子電池來看,適用評價標準的依據是《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鋰離子電池》,綠色設計亮點是電池模組中的汞含量不超過產品總重量的0.0005%,便攜電池模組中鎘含量不超過產品總重量的0.002%,消費型電池循環壽命不低于300次且容量保持率60%,能量型動力單體電池、功率型動力單體電池和儲能型單體電池循環壽命不低于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從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來看,適用評價標準的依據是《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綠色設計亮點是工業水重復利用率≥95%,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釹鐵硼速凝薄片合金)≤0.12tce/t,危險廢物回收處置率達100%,釹鐵硼廢料回收利用率達100%,顆粒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30mg/m3。
從電動工具來看,適用評價標準的依據是《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電動工具》,綠色設計亮點是部分關鍵指標技術例如資源屬性(限用有害物質、材料種類和重量和材料再生利用)和環境屬性(噪聲和電磁兼容)要求高于現行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此外,產品中六種有害物質鉛、汞、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0.1%(質量分數)、鎘≤0.01%(質量分數)(或屬于國家規定的限用物質應用例外),產品的可再生利用率應不低于70%。
據電池聯盟了解,目前,工信部已經組織開展了四批綠色制造名單發布工作,致力于以市場化驅動為主,提高先進示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激發企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降低企業綠色發展的成本,帶動行業自律管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優化企業綠色發展的政策環境,加強公共服務資源建設,在實施監管的同時做好服務。
根據工信部規劃,到2020年,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綠色制造相關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基本建成,并在重點行業出臺100項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標準、10-20項綠色工廠標準,建立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標準,發布綠色制造第三方評價實施規則、程序,制定第三方評價機構管理辦法,遴選一批第三方評價機構,建設百家綠色園區和千家綠色工廠,開發萬種綠色產品,創建綠色供應鏈,綠色制造市場化推進機制基本完成,逐步建立集信息交流傳遞、示范案例宣傳等為一體的線上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化綠色制造服務機構。
約35億元!比亞迪獲特斯拉儲能電池訂單2024-06-05 23:22
|
官宣!比亞迪百億鈉離子電池項目獲批2024-06-04 18:59
|
兩家車企終止與弗迪電池的合作!2024-05-31 19:01
|
利好消息頻傳,固態電池要起飛?2024-05-30 20:28
|
總投資115億元!這一鈉離子電池項目在四川達州啟動建設2024-05-29 18:47
|
投資12億元,這家企業加碼大圓柱電池精密結構件!2024-05-28 18:44
|
投資超25億元!這家鋰電企業擬在美國建設電池化學品項目2024-05-22 19:20
|
攜手多地政府,這家企業5月三大電池項目開工/簽約!2024-05-21 18:46
|
小米入局電池制造,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2024-05-20 19:05
|
孚能科技與印度企業簽署動力電池戰略合作協議2024-05-16 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