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氫燃料
電池和加氫站建設似乎成了我們熱議的話題。我想,這跟今年氫能相關產業被劃入《綠色產業目錄》(2019年版)、氫能成為全國兩會提案中的高頻詞、國家首次將氫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省份明確培育氫能生態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自2015年以來,隨著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逐步發展,以及加氫站建設補助的完善,各個地區也開始規劃建設加氫站。據統計,目前我國投入或即將運營的加氫站僅為23座。國內加氫站數量較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國以發展純電動汽車為主,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相對緩慢,技術尚不成熟;建設加氫站所需的關鍵部件沒有量產的成熟產品,大多依靠進口,加氫站建設成本較高。此外,加氫站運行維護成本較高,加氫站的基礎設施需要依靠加氫規模效應平衡收支來盈利,而目前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尚屬起步階段,運營車輛較少,盈利較為困難。
我國加氫站的建設為何發展緩慢?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成本投入高、收益慢、技術瓶頸成制約。建設、運營成本高,后期收益慢,成為企業不敢投資加氫站的一個主要原因。現階段,我國氫燃料汽車市場保有量相對較少,使加氫站在沒有政策扶持的情況下很難實現盈利,高昂的建設成本是加氫站規模化發展的最大障礙。
成本高昂,究其原因是因為技術瓶頸。制氫包括兩個途徑,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工業副產氫分布比較分散,比較集中的地區有華東地區的工業鹽場。目前我國建成和運行的加氫站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這使得制氫和運輸的地域都受到了限制,需要技術突破。從氫能源建設上看,我國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氫能源基礎建設是一項國家計劃,需要舉全國之力。可喜的是,全國加氫站建設工作已經陸續進入規劃實施階段。
從全球加氫站建設情況來看,國外加氫站設施建設更為完善,發展較為迅速。目前,美國、德國、日本等主要國家,都在大力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并制定了長期的發展規劃。其中,日本成為世界上加氫站最多的國家。相比國外,我國加氫站的發展相對滯后,國內加氫站的數量較少,運營數量較少。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要發展,加氫站建設是關鍵,好比燃油車與加油站的關系。在2018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多位氫燃料方面專家指出,加氫站數量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的規劃,隨著燃料電池車對氫氣需求量的增加,我國的加氫站數量會逐步增加,2020年有望達到100座。
我們知道,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和商業化離不開加氫站的建設。目前,各國都在積極規劃布局加氫站網絡。中國是世界產氫大國,清華大學毛宗強教授指出:“現在中國的氫能在國際上還是有一定的地位,并不是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弱。首先從氫氣的產量上來講,我國應該是世界第一大產氫國。”所以,開展加氫站點的建設工作,不僅能方便氫燃料電池汽車補充能源,同時加氫站點本身就有宣傳效應,能讓更多人注意到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讓氫燃料電池汽車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最終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普及,促進城市環境的綠色發展。
為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關鍵技術突破,完善有關技術標準以及檢測、認證和監管體系。能夠拉近氫能行業新型制氫技術的凝聚力,為氫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發展契機。由電池聯盟、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電池專委會聯合舉辦的“2019新型制氫技術與加氫站建設高峰論壇”將于5月21日-22日在江蘇蘇州召開。高峰論壇旨在提高新型制氫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分享成功心得,探索行業技術發展方向,尋求各方合作機會,論壇還將進行高端對話討論,對當熱點問題進行互動交流。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