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電池雜志-中國電池聯盟訊(李冰 北京報道)11月3日,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在接待前來調研的機構時披露:公司2016年與巴拉德簽署的股份認購協議中約定了公司有權增持巴拉德股份至不超過20%,目前與巴拉德的合作已開始進入產業化落地階段。
有調研機構者問:“
國內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
公司的回答是:從《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年-2030年)》,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再到《“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氫燃料電池汽車2020年之前補貼不退坡等,國家對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提出了具體的規劃要求,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各地也在積極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佛山市南海區出臺了《佛山市南海區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扶持辦法》,提出加快包含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上海發布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大力推動燃料電池汽車試點示范運行及發展;江蘇如皋計劃建成“氫經濟示范城市”,打造百億級氫能產業。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鏈已初步成型,隨著產業的不斷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各項成本也將逐步降低,短時間內將會陸續有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推出并投入示范運營。
針對“
怎么看待國家氫燃料汽車產業的相關政策?”這個問題,公司的回答是:今年以來,氫燃料電池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國家扶持氫燃料汽車產業發展的意愿越來越明確,明確表示對氫燃料汽車的補貼不退坡,各地也紛紛出臺相關的產業發展政策,扶持氫燃料汽車產業的發展。氫燃料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氫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應用于汽車,還可以作為分布式發電設備、后備電源、便攜式電源等,而且完全沒有污染。
公司還分析了
燃料電池未來的成本趨勢: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燃料電池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燃料電池的生產成本正在不斷下降,未來隨著國內氫燃料電池產業的不斷成熟、氫燃料技術應用的推廣,燃料電池的配件可以逐步國產化替代進口,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氫氣的來源廣泛,目前氫燃料電池所使用的氫氣來源主要途徑為氯堿工業的副產品,另外也可通過天然氣、甲醇、液氨重整產生氫氣,未來在體系完善技術加強的情況下還可選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氣的成本也將逐步下降。
此外,公司介紹了
氫燃料電池業務的發展情況:自去年開始與全球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領導者巴拉德一起共同推進氫燃料電池在國內的研發、生產與應用。2017年初,公司與巴拉德簽署《燃料電池模塊組裝框架協議》,獲得巴拉德氫燃料電池技術在中國三個地區(山東、上海、湖北)的授權許可。由于公司2016年與巴拉德簽署的股份認購協議中約定了公司有權增持巴拉德股份至不超過20%,因此公司不排除繼續增持巴拉德股份的可能,公司參股巴拉德,目的是與全球領先的氫燃料電池科技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目前與巴拉德的合作已開始進入產業化落地階段。目前,中山的氫燃料電池試驗線已初步建成,并開始運作。在山東聊城,公司與中通客車合資設立子公司,共同研發和生產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燃料動力總成系統。在湖北孝昌,公司已開始籌建年產1.7萬臺套的氫燃料電池生產基地。上海電驅動也已開始籌備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的生產,同時計劃與合作伙伴共同開展燃料電池整車系統集成的研發。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