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歲的羅冠宏在兩個多月前正式成為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在他接任之前,福特全球包括中國的管理層都經歷了一場大洗牌,福特在華的日子也并不好過,銷量正處于近年少見的大幅下滑,此前高調宣布的2020戰略雷聲大雨點小。
就在羅冠宏走馬上任前夕,福特還做出一項令業界大跌眼鏡的決策,牽手眾泰合資做
電動車,這被認為是為了應付中國政府即將實施的雙積分政策的病急亂投醫之舉。
因此,羅冠宏每次面對媒體,都要解釋一下“為什么是眾泰”。在外界看來,即便福特想要在中國大力發展電動車,現有的兩家合資伙伴都不錯,長安集團有大集團的資源優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早有布局;另一合作伙伴江鈴集團合作多年,近年一直想拓展乘用車業務,如果能借新能源汽車打開局面,自然求之不得。
福特為何舍近求遠,另選合資伙伴?而且即便另覓新的合作伙伴,中國造車新勢力中不乏有科技基因,創始團隊非常專業的好苗子,為何偏偏選擇眾泰?眾泰雖然在新能源領域起步較早,但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開拓方面并無太多亮點,傳統車領域還因為多款新車神似“國際大牌”被眾多網友吐槽。
但任何重大商業決策都是理性權衡的結果,對于福特這樣一家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汽車“老江湖”而言,敲定在華新合資伙伴背后一定經過一番審慎的商業討論與決策過程。在羅冠宏的解釋中,選擇眾泰一是因為眾泰在電動車方面有很不錯的基礎,二是雙方接觸后談判非常融洽。
羅冠宏的表態比較含蓄,從業界分析來看,一方面,眾泰完備的生產資質以及電動車研發與制造基礎,能夠幫助福特快速響應雙積分的政策需求,另一方面,眾泰總部位于浙江,經濟發達的江浙一帶不僅有良好的汽車工業配套,也是人工智能、互聯網、新能源等新技術的人才聚集地,汽車消費也更加成熟,綜合來看,很適合孵化面向未來智能出行的新公司。
換言之,福特由傳統汽車制造商向智能移動出行方案提供商轉型的全球戰略,以及更加貼近中國本土市場的發展需求,使得福特最終選擇與眾泰合資,看似冒險,其實非常理智。
某種程度上,福特選擇羅冠宏出任中國區一把手與選擇與眾泰合資有“異曲同工”之妙。表面上看,在跨國公司中國區一把手基本上都是洋面孔的行業環境中,中國面孔的羅冠宏既沒有其他汽車巨頭中國區老大們動輒30多年的從業經歷,也沒有整車企業的從業經歷。
但年輕有為的羅冠宏號稱“底特律傳奇”,他用十年時間從一名普通的工程師坐到了全球第二大安全系統供應商CEO的位置,之后在任職的10年時間領導公司業務轉型并實現在華業務快速增長。
作為福特中國首位本土背景的一把手,羅冠宏的任命同樣代表著福特“拯救”中國市場,力求革新的決心。
訪談
經濟觀察報:智能化、新能源儼然成為汽車行業新的風口,福特打算怎么做?
羅冠宏:智能化和新能源都離不開對客戶的了解,對市場的了解,對數據的理解。具體到福特,我們在亞太有很強大的AI團隊,針對年輕一代,打造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這是福特今后的重點;新能源方面,今年年初福特發布了新能源的戰略,計劃投資45億美元用于電動車型的開發,在未來5年里推出13款全新的電氣化車型。在中國,我們要在2025年前70%的車型電氣化,同時將智能出行深嵌其中。
經濟觀察報:福特在華這兩年新產品推出速度比較慢,今后會加快嗎?
羅冠宏:新車的引進肯定會加快,更貼合市場,不單是新車引進,本土的獨立研發我們也在同步加強:福特投資人民幣13億元,用于在南京工程研發中心建設測試跑道、動力總成實驗室以及創新空間,進一步擴展和提升車輛工程開發和測試能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