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有一個造車夢。自進軍汽車產業以來,董明珠動作頻頻,每月都在擴張其新能源版圖。作為轉型造車的后發勢力,被民間稱為“董小姐”的董明珠,鐵腕推進著銀隆的前行。
8月8日,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銀隆”)與河南洛陽市在鄭州簽署項目合作協議,珠海銀隆將在洛陽高新區建設“銀隆新能源(洛陽)產城融合產業園”,總投資150億元。
至此,加上即將開工的洛陽地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銀隆規劃出了珠海、邯鄲、石家莊、成都、蘭州、天津和南京再建(或準備建設)的生產基地,以及長沙、合肥兩處初步敲定的產業園,再加上銀隆原有的珠海、石家莊以及武安的生產基地,其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具備了11處生產基地。
而董明珠進入珠海銀隆之后的8個月,就簽下總計約800億元的7個新能源產業園項目。
動作頻頻,銀隆豪擲800億擴張
從董明珠入股后,這家此前并沒有太大名氣的公司動作頻頻。
1月21日,蘭州銀隆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簽約,前兩期共計劃投資25億元建設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已于5月開工。5月4日,珠海銀隆全資子公司廣通汽車向江蘇九龍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采購26.55億元的電動物流車。同月,總投資100億元的銀隆新能源南京基地在溧水區開工,建設周期為2017年至2018年。
進入下半年,珠海銀隆開始了更為密集的投資。
7月,與攀枝花市政府簽約建設總投資不低于50億的新能源產業園。同月,投資195億元建設珠海銀隆新能源產業園和全國總部項目。另據南京國資委官網消息,珠海銀隆與南京新工集團簽約,珠海銀隆擬收購南京客車制造廠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完善產業鏈。
最新的一筆150億元的投資則是在洛陽。據洛陽日報報道,珠海銀隆投建的產城融合產業園將實現年產1萬輛純電動商用車、年產5000輛純電動特種專用車、年產5000輛新能源環衛車,以及新能源皮卡車、純電動農機具等多個新能源車型。
多元融資,進行擴張
據珠海銀隆的資產評估說明書,從2009年到2016年2月,珠海銀隆共完成7次股權轉讓及增資。2016年12月,大連萬達集團、中集集團、董明珠、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公司、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珠海銀隆簽訂30億元增資協議,5方獲得珠海銀隆22.39%的股權。增資后珠海銀隆的估值為134億元。
今年3月,珠海銀隆完成股份制改革,從“有限責任公司”變為“股份有限公司”。5月,珠海銀隆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并進行受理公示,進入Pro-IPO階段。為此還拉來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等作為其獨立董事,為上市加碼。
除了股權融資之外,珠海銀隆也有部分債權融資。8月,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公開表示,已獲得了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的支持,其中中信銀行的綜合授信額度為276億元。據悉,該筆款項主要包括珠海銀隆經營全周期的融資、項目貸款融資及股權融資。同時還得到了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和廣州農商行等多家銀行的授信支持。
其實,在2014年至2015年間,珠海銀隆曾有過三次A股上市機會,最終以三友化工、眾業達、北巴傳媒三大股東轉讓股權為結尾而流產。對于珠海銀隆上市,中融創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鶴直言,“目前積極的因素是,來自銀行業的融資會為銀隆的IPO加分。”
押注銀隆,看好新能源
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家,董明珠造車的決心可見一斑。此次毅然決然闖進新能源汽車業的背后,是董明珠對珠海銀隆核心價值的看好,即其鈦酸鋰
電池技術。鈦酸鋰
電池最大特點是快充,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可以達到30年不出現明顯衰減。另外受溫度影響極低,冬天不會像鋰電池那樣“短腿”。并且這種電池的電阻非常低,目前銀隆已經能做到6分鐘充滿續航200公里的車型。
但缺點同樣明顯,能量密度低,續航能力不足。業界有聲音認為,鈦酸鋰電池并非動力電池的主流技術,鈦酸鋰電池的技術特性也決定了珠海銀隆的電動汽車產品只能是在城市固定線路行駛的公交車,難以應用于對續航里程要求較高且行駛線路不確定的家用電動轎車產品。
不過,銀隆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發從未停止。有消息顯示,為提高電池組性能,銀隆在保持電池使用壽命和耐高低溫性能高水準的基礎上,所研發的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鈦酸鋰電池,與第三代相比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提高60%。
日前,銀隆新能源副總裁敖建華更是對外界透露,公司已掌握了氫鈦動力總成這一核心技術,將有效解決電池能量密度的問題,并通過鈦酸鋰電池和燃料電池的兩者結合,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
資金已成最大問題源
據CNESA預測到2020年,國內儲能總裝機規模將達到14.5GW~24.2GW的規模,并且儲能電池更加看重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性能,這正好與銀隆所擅長的鈦酸鋰電池的屬性相吻合。銀隆便是瞄準了這樣的市場機會,規劃出了龐大的產業版圖。
然而與產業版圖擴張相伴而來的便是嚴峻的資金問題。據統計,目前銀隆正在建設的7處生產基地,實際總耗資已超過800億元,這樣龐大的“資金缺口”,無疑是銀隆所將面臨的最大問題。雖說今年5月中信銀行給予銀隆集團授信276億元貸款。但同超800億元的資金漏洞相比,中信銀行276億元的貸款遠遠不能滿足銀隆的擴張需求。
“目前,銀隆的估值約在130億元左右,倘若其順利上市,市值應該會在300億元下。”有業內分析師曾這樣預計。倘若按照銀隆市值300億元的規模進行計算,并且全部進行股權質押,銀隆距離其超800億元的產能布局仍然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當然,就目前來說,銀隆還不是上市公司,其并沒有定期公布財務狀況的義務,但這似乎并不能掩飾其跨度過大而導致的資金問題。
珠海銀隆在董明珠站臺后,短短一年時間估值就由50億元估值飆升至134億元,但不得不承認,銀隆依舊存在資金、鈦酸鋰電池應用、汽車供應鏈管理壓力及新能源車銷售等層面的挑戰。銀隆大規模的擴張,是投機還是投資,相信上述這些問題一一解決后,自會有答案。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