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戰略”志在讓吉利率先躋身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
何偉:媒體常常詰問,中國如此巨大的市場,入世快20年了,居然沒有孵化出一個能夠立足國際的中國品牌。最近國家公布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躋身世界十強的目標任務,對這一要求吉利有何想法?吉利汽車制定了哪些與中長期發展相關的戰略或規劃?
李書福:《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核心要義就是要做大做強中國品牌汽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實現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路線上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引領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這與吉利的發展戰略是不謀而合的。吉利汽車在去年公布了“20200戰略”,即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200萬輛目標,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成為最具競爭力并且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我們將以安全、健康、新能源、互聯網和自動駕駛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全面布局,徹底轉型,使我們的企業成為引領技術潮流和滿足市場需求的新型汽車公司。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吉利汽車部署了“藍色吉利行動”,目標是:實現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實現新能源技術,智能化、輕量化技術在行業的領先地位。吉利控股集團對于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的投資也將持續推進甲醇技術和產品研發,為環境改善作出貢獻。
另外,我們5月10日發布的吉利汽車技術品牌“iNTEC人性化智駕科技”,用智能驅動、智能安全、智能駕駛、智能互聯、智能健康五大技術板塊,打造人·車·科技的智慧互聯關系,將為出行生活帶來更智能、高效、人性的體驗。
我們現在的汽車跟韓國車比起來,我認為是綽綽有余,無論是技術、質量、價格、服務,和日本車也沒有太大的區別。自主與合資已成競爭態勢,我們現在對標的是國際高端品牌。
何偉:前有出奇收購沃爾沃,今又逆襲收購寶騰,靠倫敦黑帽子進入英國,更宣布領克要首攻歐美,吉利的國際化發展打出了一副副好牌。在國內高歌猛進的同時,也在國際化上加倍努力,吉利是按著怎樣的海外戰略規劃推進的?
李書福:吉利汽車現在的工作重點是,首先在中國市場要站穩腳跟,占領更大比例的中國汽車市場份額,然后我們再把工作的重點引向海外。
海外市場的建設主要有沃爾沃汽車、倫敦出租車,同時吉利汽車旗下的領克作為歐洲研發、歐洲設計、全球制造、全球銷售的高端品牌,將憑借世界領先的造型設計、產品品質、互聯網和新能源技術,以及獨特的商業模式,與全球主流汽車品牌進行直接競爭,推動吉利汽車集團開辟新的細分市場,并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海外并購的真正難點是文化、價值觀的不同,這是決定融合能否成功的關鍵。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通過并購來達到,但是不能把并購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惟一道路。
何偉:對于目前自主品牌的發展,你認為我們與主流合資品牌的差距還有多大?能在哪些方面盡量縮小與外資的差距?
李書福:自主品牌近幾年開始有了很大改觀。首先在外形上,中國品牌的主力部隊在外形設計方面已經極大拉近了與合資品牌的差距,少數品牌甚至已經可以與合資并駕齊驅。其次,最重要的一些核心技術,自主品牌基本都已經掌握,比如渦輪增壓、可變氣門正時、缸內直噴、輕質材料等技術。而在生產工藝上,也擁有了與合資品牌一樣的生產設備,掌握了生產高品質汽車的技巧。
傳統汽車公司和互聯網汽車公司有相互較勁的一面,更有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一面,吉利控股集團已經在積極探索推進跨界合作。
何偉:科技力量正在推動汽車工業朝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10~15年,新技術將不斷沉淀、優化,并最終定型。其間所產生的影響,可能相當于過去汽車工業發展的一百年,將決定世界汽車工業未來的走向。你認為在這個變革中,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將怎樣變化?中國汽車產業又將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吉利汽車的布局和動作是什么?
李書福:未來產業將趨向于無邊界,跨界合作將為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新機遇。傳統汽車公司和互聯網汽車公司雖然有相互較勁的一面,但是更準確地講雙方將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最終的目標都是使汽車更加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汽車的本質不會改變,它是一個以硬件為基礎的出行工具,軟件會讓硬件如虎添翼,給汽車的內涵和外延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吉利控股集團已經在積極探索新模式、開辟新思路,推進跨界合作。以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沃爾沃為例,我們提出了把技術剝離出來進行合資的全新合作模式,與全世界最大的安全技術公司奧特利夫進行合作。奧特利夫出資金,沃爾沃出技術,雙方各占50%的股份,共同開發沃爾沃完全無人駕駛技術,然后通過奧特利夫為全世界其他汽車公司提供服務,實現雙贏。另一個例子是沃爾沃與Uber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合作。沃爾沃將提供基礎車型,由Uber根據打車服務的具體需求安裝自有的無人駕駛控制系統。而沃爾沃將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時使用相同的車型。
何偉:汽車產業在智能網聯化轉型的過程中,特別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李書福:汽車是給人坐的,人命關天,安全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演進發展的背景下。因此,圍繞汽車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的各種技術仍將是汽車的根本。沃爾沃研究自動駕駛十多年來從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在沒有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時,沃爾沃的安全目標就是實現零傷亡、零事故。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沃爾沃也開始朝著完全無人駕駛的方向進行規劃和努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還是要靠產品本身的競爭,我不贊成什么都想讓政府給支持、給補貼,什么都依賴政府的做法。
何偉: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李書福:首先,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發展是建立在我國對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戰略需求之上的,并且成為了我國的國家戰略。從市場層面看,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其增長重點不局限于私人消費,在城市物流車、城市出租車及租賃領域,市場前景都很廣闊。
另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還是靠產品本身的競爭,靠技術、品質、服務、質量各方面來競爭,我不贊成什么都想讓政府給支持、給補貼,什么都依賴政府的做法。
請放開股比,讓我們和外資正面交火。
何偉:你一直贊成股比放開,曾說這樣汽車行業才能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現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談到“有序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我們該如何理解“有序”二字?在當前的市場競爭態勢之下,如果股比放開,會給自主品牌帶來什么機遇或挑戰?
李書福:股比放開是市場自由化的必然趨勢,意味著中國品牌走向全面市場化競爭,行業分化愈加明顯,優質企業將脫穎而出。中國汽車業需要提升創新能力,只有公平競爭、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強身健體,與德系車、美系車、日系車較量,才有機會實現汽車強國。
何偉:你如何看待國內的汽車產業發展環境?如何看待自主品牌當前與外資品牌的競爭與合作?
李書福:汽車產業是技術高度密集型的消費品產業。這就要求汽車企業必須要有核心技術及可持續的研發能力,并且能夠前瞻性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打造出適合市場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存活、發展。
有些公司善于炒作,沒有具體可行方案和產品規劃,有些甚至意在資本市場圈錢,最后拍拍屁股不知道結局如何。
何偉:現在,汽車行業的新進入者更多了,新創品牌也不少。你本身就是汽車創業者,雖然距離吉利初創已經過去了20年,但你當年的創業故事仍在江湖上流傳。同時,領克也是一個新創汽車品牌,你依然算是個正在創業的人。你如何看待這一波汽車創業潮?
李書福:大家都可以參與,國家對汽車應該要放開,要像美國一樣,大家都可以造。汽車和其他行業一樣,都是工業產品。但是不能保證100%成功,中國已經有那么多家汽車公司,它一定有一個變化的過程、淘汰的過程,新的進來了,老的淘汰出局了,這都完全有可能。
何偉:你是否也如很多資歷頗深的汽車業內人一樣,認為這些新進入者把汽車看得太簡單,不靠譜?
李書福:有夢想值得鼓勵,“中國夢”需要這樣的人積極參與,但對于汽車工業來講,不光需要有夢想,更需要實干。我擔憂的是,有些公司善于炒作,沒有具體可行方案和產品規劃,有些甚至意在資本市場圈錢,最后拍拍屁股不知道結局如何。
同時,一些互聯網公司和搞實業的公司思維方式不一樣,他們是互聯網思維,我們是做實業的思維。互聯網的思維叫迭代研發,迭代推廣。快、快、快,能用馬上就拿出去賣,不行,明天馬上改。汽車公司的思維不是這樣,必須確保產品安全,這是前提。經過反復試驗、大量研究、翻來覆去認證以后繼續試驗,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去變成商品讓用戶使用。這就是兩種不同的企業背景所做出的不同商業決定。
何偉:對于新創者,最需要提醒他們注意的是什么?
李書福:首先,創業的人,要始終保持一顆真誠的心,要始終具備信守承諾、說到做到的精神,這是中、西方商業文明的精髓。其次,在創業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要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去面對委屈和挑戰。第三,創業的人,無論成功與否,都要心懷感恩。最后,創業者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要讓自己的追求融入行業,做到受人尊敬;要充分考慮和呼應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充分體現依法、公平、透明和相互尊重的企業治理理念。
吉利的成長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歷程,在實踐中我們深刻理解了品牌建設對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品牌不是憑空而來的,品牌也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很實在的一種價值體現,品牌的本質是消費者的認可度、喜好度,更是產品技術、產品質量、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的認可。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可以引領不同的時代消費潮流。
不要過度依賴虛擬經濟,否則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傷害。
何偉:當前國內經濟領域有一些關于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堪憂,導致一些企業向海外“轉移”的討論。從吉利的發展情況看,你對當前國內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是否滿意?
李書福:我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現在已經進入了增長速度放緩的新常態。經濟運行還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
從國內的角度來看,目前實體經濟的發展非常艱難,尤其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融資問題、員工待遇問題等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實體經濟必須是發展主體,實體企業要把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納入進來,但要搞清楚主體。虛擬經濟是需要的,但需要和實體經濟實現有效結合,不要過度地依賴虛擬經濟,否則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傷害。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深入實施,我國的制造業需要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汽車行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代表之一,現在還存在高端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發展亟待優化等問題,需要積極實施智能制造,發展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從而加快和加深產業的轉型升級。
澄清公眾對甲醇的認識誤區,讓甲醇汽車快些跑起來。
何偉:今年全國兩會上,關于大力發展甲醇汽車的議案引起關注。你認為在甲醇汽車的產業進化過程中,政府應該扮演什么角色?
李書福:希望政府能夠盡快推動甲醇汽車在全國的市場化運行,建議在甲醇汽車發展初期,給予相關扶持政策,以便盡快實現市場化過渡;繼續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制度建設、運行管理和相關應用安全評估等工作,加速推進甲醇汽車的市場化;將甲醇這一基礎化工原料納入國家戰略性替代能源,并且從政策層面提供相應的稅費優惠,從而促進甲醇燃料充分發揮出替代優勢,奠定甲醇汽車市場化發展的基礎,幫助我國實現交通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做好科普工作,澄清公眾對甲醇的認識誤區。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