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補貼的逐漸退熱及產業開放程度的逐步加大,未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將面臨一場激烈的競爭。加之大量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出現,對現有產業管理體系和相關政策法規帶來全新的挑戰。電動汽車產業要實現更好發展,需要解決頂層設計、產業協同的問題。
4月29日,北京車展期間,新能源汽車業大佬們齊聚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發展話題,與會專家圍繞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協同發展、新能源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協同發展、新能源汽車與零部件協同發展、新能源汽車與礦產資源協同發展等內容展開討論。該研討會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以下簡稱百人會)與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聯合舉辦。
2018年春節前,在中央財經委員會委托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百人會開展了“汽車革命帶來的變化及影響”的課題研究。專門研究汽車革命所帶來的綜合性影響和頂層設計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王曉明介紹了該課題的研討進展。據悉,課題主要涉及未來汽車與能源交通、環境、城市、電信網絡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提出了四個分離,即車電分離、車控分離、車用分離、硬件與軟件分離。王曉明指出,分離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先有分離,才有協同。有了車電分離,才有汽車和大的能源系統的協同發展。有了車控分離,才有汽車融入到網絡電信基礎設施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的協同發展。有了車用,車用指的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才有了汽車共享模式的發展。
他認為,未來汽車的發展不是看保有量,而是看使用情況。現在買車是為油付錢,未來買車應該是買服務。多年使用電動汽車的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科學院院士歐陽明對此深有體會:“電動汽車發展到今天不能只看車本身,因為它要與智能化、輕量化有直接關系。電動汽車的技術變革會帶動智能化變革、能源革命、制造信息化革命、交通出行、革命。這些變革要健康發展,就必然會有協同。”
面對汽車革命,該怎么協同?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指出,要解決協同發展的問題,企業應把眼光放長遠,立足于商業利益的共同點,降成本,提技術,維護產業健康,獲得更多消費者的支持。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夏珩認為,協同肯定是協而不同,同質化的產品沒有必要誕生,每個企業都要從差異化切入,找準定位。
對于新能源汽車如何與混合動力汽車協同發展的問題,精進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余平表示,混合動力要與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混動能夠節能30%-40%的能量,而且沒有污染、沒有成本,雖然目前補貼的存在制約了混動發展,但補貼取消后,混動會再次高速發展。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志佳同樣認為,補貼退出機制后,混動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對于新能源汽車與零部件協同,余平認為,深度合作恰恰是因為分工發展。他說,整車行業是資本不足的行業,而零部件企業可以拿更多的資本,做更多技術性的工作。把車做漂亮是整車企業永恒的主題,一定要做好客戶體驗。未來,整車企業可以把零部件和動力系統交給最具競爭力、價格最好的零部件企業做。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衛也表示,目前車電分離已經成為現實,賣車完全可以不帶
電池,車價更便宜,
電池也有人專業運營。對此,傳統車企奇瑞汽車劉志佳并不完全贊成。他認為,汽車企業一定要控制核心零部件,以避免產業安全隱患。
(責任編輯:admin)